汽車「加水就能跑」:這次,為什麼能理直氣壯地嘲笑?

2021-01-09 新京報

當地《南陽日報》報導所稱的水氫汽車「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是引發質疑的關鍵,這一違反基本常識的報導描述,讓人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變油」鬧劇。之後,南陽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和青年汽車負責人均稱,此報導誇大失實,水氫汽車實為「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除了加水外,還需加入鋁粉和催化劑,生成氫氣,進而產生電能驅動汽車行駛。

鋁粉與水反應能生成氫氣,這符合化學原理。目前市場上的水氫汽車,都是直接注入氫氣燃料,「青年汽車」公司將整個製造氫氣的過程都放進了汽車裡,似乎有所創新,但絕不是「水變油」這種違反物理定律的神奇轉化。而在調查中,人們逐漸發現,即使是這種並不神奇的技術,「青年汽車」公司是否掌握也並不確定,採訪中一旦問到技術和原理問題,負責人就以保密為由三緘其口。

那麼,當一個關於科技創新的描述出現時,如果其中出現了似乎違反常識的描述,我們應當如何去判斷它呢?它究竟代表了人類在新的知識領域的拓展,還是有人精心籌劃的騙局?

我們所遭遇的困境在於,新技術的提出者往往在這個領域更加專業,擁有更多的資源,他們所提出的解釋和成果,我們在缺乏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很難進行反駁。加之新的科學技術發現,往往就是打破舊有的觀念和框架,產生一個我們所不熟悉的新事物、新範式的結果。從瓦特到愛迪生,從哥白尼、牛頓到愛因斯坦,無數關於他們的故事被講述著,在這些故事裡,他們的創新被無知的守舊者所嘲笑,但他們終於成功,證明了自己,帶來了新的世界。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是那個守舊的人,被新世界所拋棄的人,而都希望自己是隨著這個世界不斷進步,擁抱新科技帶來的奇蹟,擁抱新的未來的人,無論自己是一個正在努力備戰升學考試,將來想要成為科學家的學生,或是一位身處三四線城鎮、希望地方可以實現奇蹟式發展的政府領導。

當然,科學進步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所以當他們失敗,無法成功給出自己許諾的成果時,需要理解他們。但是,科學技術創新的必要試錯與「騙局」完全不同,

科學技術史上,的確未曾缺少過奇怪創新,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它們?其中有多少是最終成為被認可的科學技術?科技進步的必要試錯與「騙局」有什麼不同?本文作者是一位科學技術史博士生,他梳理了科技進步的必要試錯與「騙局」的三個本質不同。

技術創新,

會打破科學基礎原理嗎?

當我們在水氫車的報導中看到「只需要加水就能行駛」這一描述時,具備初中以上物理常識的讀者可以很明顯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原理,能量不可能憑空產生,如果有人不了解能量守恆原理,那麼了解的人也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去講解這一原理。

可能有人要問了,理論不是在不斷進步嗎?為什麼基礎原理就不能被打破?這裡的回答是,基礎理論確實有可能被打破,但理論上的創新,跟技術發明的創新,是由不同的人來做的。

我們所說的「科技」,是由「科學」和「技術」構成的,在科學的起源與發展歷史上,分別代表了哲學家的傳統和技術工匠的傳統,發展到現在,就是做基礎科學的人和做技術工程的人。

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英國發明家,1776年製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圖為倫敦科學博物館內的詹姆斯·瓦特的工作室。

我們不會認為身為技術發明家的瓦特、愛迪生能夠做理論家牛頓、愛因斯坦的工作,也不會認為身處汽車能源、氫氣製備等具體技術領域的專家會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那樣去重建物質深層結構模型。

科學之所以能夠改變世界,取得今天的影響力,就在於它是高度分工的,各司其職的。一些人負責理論,提供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而另一些人在這個框架指導下進行實用技術更新。如果有人宣布,自己的某個發明,不但做出了天才般的實用技術創新,還打破了科學基礎原理,那麼很明顯,他其實沒有得到科學界任何一方的認可。

歷史上最明顯的類似案例,就是關於永動機的發明了。實際上,80年代「水變油」的案例,也是一種變相的永動機。

郭正誼主編《揭穿涉資億元的「水變油」大騙局》(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6年)書封。

永動機是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用能源就能自動工作,這顯然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誘人的發明。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就已經開始造永動機了,13世紀時,法國人亨內考造出過一個輪式永動機,輪子中央有一個轉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個可活動的短杆,每個短杆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發明者試圖通過輪子轉動時,左右兩邊的力矩差自動調節,來讓輪子永遠轉動,但是這一嘗試失敗了。

之後的幾個世紀裡,類似的永動機發明層出不窮,並且隨著新的技術不斷翻新,除了利用輪子外,還有利用浮力、毛細作用、電磁力等各種方法做的永動機,然而無一成功。

隨著基礎科學的發展,理論學家們開始論證,為什麼永動機是不可能製造的,19世紀中葉,科學家們在大量實踐檢驗和理論計算基礎上,得出了能量守恆定律,指出能量在自然界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總和不變,不可能憑空生成和消失。基礎科學限定了永動機這一技術發明的天花板,只要這一基礎理論不被打破,永動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西方各國的專利局紛紛開始停止審查關於永動機的專利申請。

一心要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致力於永動機的發明,或者把推翻相對論作為目標——如此眾多的民間科學愛好者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動機又有哪些共性?

在無數製造永動機的案例中,一些騙子則利用人們相信永動機的心理,聲稱自己造出了永動機,實際上是用作弊的方式驅動機器運行。如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自己造出了一臺每分鐘轉60圈,能自動提物的機器輪,名噪一時,他的機器通過了許多檢驗,靠展覽獲得大量金錢,還和俄國沙皇彼得一世達成了購買協議,事後真相終於曝光,自動輪是靠房間夾牆的女僕用繩子牽轉的,這是一個騙局。

而中國80年代「水變油」事件的主角王洪成,也製造過一個永動機,驅動家中的洗衣機和電扇,後來被證明是用了暗藏的電池和電線供電。

如果說,在能量守恆定律誕生之前,技術工匠們製造永動機的努力,還是在用實際案例探尋各種可能,那麼在定律誕生並被驗證多年之後,還在進行的嘗試,就只可能是以下其中之一了:製作者缺乏基本的理論基礎,這是一個騙局,或者,製造人只是想做一個藝術品。

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

無法避開「同行評議」而孤芳自賞

在水氫車事件中,相關企業負責人承認,他們的技術並未經過專家評審和論證。這是他們的技術難以被信任的重要依據。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技術應用,每一個所謂的科技創新,一定是可以劃歸到某個大的學術領域的,在這個領域,有無數的專家學者,都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他們做的雖然不是同一個創新發明,但是他們一定能夠看懂關於這個創新發明的論文,了解它的前因後果和技術細節,就其中的問題提出質疑。而科技創新需要通過這種同行評議和論證,才有獲得應用的資格。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發明的原理,除了發明者本人以外沒人能看懂,沒有其他人承認,是屬於他的「獨門秘籍」,這種成果對於科學研究是沒有意義的。

早期蒸汽公共汽車(斯瓦底·嘉內製造)。

普通讀者想要了解一個技術是否獲得了同行評議的認可,雖然有一定門檻,但還是可以做到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期刊資料庫查看發明者關於這一發明的論文。此外,發明者是否獲得某個學位,是否隸屬於某正式的科研機構,是否獲得過有影響力的科研獎項,都是對其科研資格的證明。

很顯然,如果一名沒有學歷的民間科學家聲稱自己發現了超光速的方法,是很可疑的,而2011-2012年,全球頂級物理學家通過無數論文和論壇進行國際交流,討論中微子是否有超光速現象,其流程顯然更為可信。

也許有人會說,在歷史上,確實有一些科學的先行者,提出了超越時代的發現,不被世人和同行認可,直到多年後其成就才被承認。在這種情況下,同行評議還有用嗎?為什麼我眼前的這個發明家,不能是下一個哥白尼呢?

實際上,我們所形成的這種印象,往往是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接受的科學史教育信息不夠,過於簡化而造成。在講述歷史時,一個與眾不同的,孤獨奮戰的先驅者形象更加容易被記住和傳播,也更容易被塑造成一位英雄。但是,隨著資訊和媒介越來越發達,所能查閱到的歷史信息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即使是那些過去被認為是非常孤獨的先行者,其成果也是經過同行討論和檢驗誕生的。

哥白尼(波蘭語: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

以哥白尼為例,日心說並不是他第一個提出的,早在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多種宇宙模型中,就有哲學家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裡特所談論的日心說,是這一學說後來被更為流行的日心說壓制了,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再到哥白尼的時代,日心說一直在流轉發展,這些都記錄在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序言中,而哥白尼所謂提出日心說,指的是他第一個給出日心說的嚴格數學模型和證明,在這個過程中,他作為一名優秀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也和無數的同行進行過交流。

同樣,人們常津津樂道,關於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是一名專利局職員的事跡,然而愛因斯坦一直受到的是正式的大學物理學、哲學教育,並且一直和他的老師們有著聯繫和溝通,其所研究的狹義相對論也是為了解決當時許多科學家討論的熱點問題。

科學界的同行評議,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於職稱和論文機制流程的生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對科研產生的不利影響,但它可貴之處在於,為科研成果的真實有效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科學技術領域的成果,

擔心被偷,但也得他人可重複

在水氫汽車事件中,相關企業負責人每次談到技術細節,就以保密為由,避而不談。造成的一個後果是,由於科研領域的其他人無法了解他是怎麼做的,不了解添加的所謂鋁合金粉和催化劑的成分、比例,那麼就無法重複這個實驗。

而如果這些細節能夠公開,別人依據其數據,在自己的實驗場所裡,同樣能夠高效率地在汽車內部生成氫氣,驅動汽車行駛,那麼這項技術的可信性會大大提高。負責人所擔心的保密問題,可以由完善的專利制度來解決。

新舊世紀之交的科普譯著《人們為什麼相信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作者: 【美】邁克兒·舍默;譯者: 盧明君;版本: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書封。

重複性是當代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基石,一項研究,只有你自己做實驗時能夠成功,而別人在相同條件下實驗,無法得到相同結果,那麼這項研究成果就是可疑的。因為這種成果只和你自己綁定,無法複製,也無法應用推廣。

以這兩年國內比較著名的兩起生物學術案例為例子,2016年,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Nature》上發表論文,聲稱自己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剪輯技術,論文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強烈關注,被譽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然而此後不久,許多生物學家表示,使用韓春雨公布的數據和方法,無法得到相同成果,最終,他的論文被《Nature》撤回。雖然韓春雨做了多方解釋,如他人做實驗時,樣本可能被汙染了等等,但是重複性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他的成果就不能被承認。

而2018年,沸沸揚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雖然影響力極大,國內外媒體和生物學家們討論極多,但是很少有人討論可重複性的問題,因為賀建奎所使用的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成熟的基因剪輯技術,這個技術應用在人體上的可行性是沒有爭議的,有爭議的只是生物倫理問題。雖然事後證明,賀建奎這個試驗在技術上也並不成功,但這已經不是討論的重點了。

科學研究之所以有別於過去的小作坊、閉門造車,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就在於它是一項全人類的事業,在一個地方有效果的技術發明,換在其他國家、文化、地理領域,也同樣是有效的,那麼這項技術發明才是可以信賴的。

作者: 郭凱(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博士生)

編輯:羅東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只加水就能跑的汽車」你見過嗎?
    這兩天,汽車圈燃炸了一條新聞,河南南陽青年汽車搞出了一輛加水就能跑的汽車!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勢不可逆,正是因為節能減排的刻不容緩。而傳統燃油車也的確不太環保,並且在日益嚴苛的排放新規下,出現了不少「排放門」車企,廣受詬病。純電動汽車作為當下最主流的新能源解決方式,但目前的電池技術又不能完全滿足當下市場的預期,有著太多續航、安全隱患方面的痛點。
  • 汽車加水就能跑?水變油的騙局為何能一再侮辱我們的智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IT爆料匯(baoliaohui), 作者: 豬九誡給大家講個笑話:汽車加水就能跑,而且能跑1000公裡。這看起來像是個笑話,但居然登上了河南南陽日報的頭版消息。5月23日,河南南陽日報頭版刊發當地記者報導——《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
  • 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龐青年是誰真實身份資料
    從資料來看龐青年是青年汽車公司董事長,資產據傳上十億元,但龐青年多次被列入法院執行人名單,在信譽這方面,龐青年似乎不太讓外界信服。水氫汽車加水就能啟動騙局揭秘  當地《南陽日報》報導所稱的水氫汽車「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是引發質疑的關鍵,這一違反基本常識的報導描述,讓人們不由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變油」鬧劇。
  • 電池加水就能繼續跑?別逗了!
    去年汽車行業發生了一件事,有公司宣稱他們造的汽車加水就可以跑,這種侮辱群眾智商的行為隨即招致一片罵聲,而這家因「水氫發動機」而出名的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毫無意外地在2019年10月正式完成了破產程序,宣告破產。
  • Lab漫談丨空氣發電機問世,「汽車加水就能跑」或許真的能實現
    上小學時知道了土豆能發電,感覺這很神奇,但有一天當我知道空氣也能發電,這就不是有點神奇,而是有點驚訝了。近日,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刊發了一篇論文,說美國一家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15年前的發現,成功研製出一種名為「Air-gen」的「空氣發電機」,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空氣發電。老實說,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想到龐青年的「水氫發動機」?
  • 車加水就能跑?青年汽車龐青年:一升水跑一公裡
    (原標題:車加水就能跑?A08-A09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陽■ 「車加水就能跑?南陽引資項目遭質疑」追蹤南陽引資項目「車加水就能跑」一事持續引發關注。5月25日,涉事的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在南陽青年汽車生產車間現場乘坐樣車,他稱300升水跑300公裡,而且加入的水源並沒有限定,海水、汙水都可以,並表示技術被曲解為「加水就能跑」,汽車運作核心在於反應料和催化劑。
  • 汽車加水就能跑起來?氫燃料電池車是怎麼一回事
    汽車加水真的就能跑起來?氫燃料電池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實際上,水氫發動機南陽下線一事,背後則是全國各地不斷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力度,正在掀起一股全新的建設熱潮。   5月23日,《南陽日報》一則報導稱「水氫發動機河南南陽下線,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引發極大關注。  報導中稱,一家名為青年汽車的公司,可以運用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加水即可行駛。事實上,這並不是「水氫燃料車」第一次出現在公共視野。
  • 加水就能跑的水氫燃料車是怎樣一種忽悠?
    近日南陽的水氫燃料車被市委書記點讚了,這種車號稱加水就能夠行駛。公司董事長龐青年稱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是一種特殊的催化劑,那種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為氫氣,然後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這種車號稱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情況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說實話,這種號稱加水就能跑的車並不新鮮了,十多年前國際油價達到140餘美元一桶的時候就有一些號稱只加水不加油的環保車蠢蠢欲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的王洪成大師就是依靠「水變油」騙了一大批人,至今還有陪同崔正教授赴美拍紀錄片的陳一文等大師力挺王洪成的水變油。
  • 加水就能跑,水氫機違背科學原理?青年汽車陷入質疑風波
    近日,水氫機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汽車行業自市場寒冬以來久違的靜寂,這款聲稱只需要加水就可以供汽車行駛的水氫機迅速被神化,但隨即便又陷入公眾的質疑之中,關於水氫機這個新生事物看似合理的邏輯中又存在著許多不合理,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 汽車加水就能跑?揭秘「水氫發動機」的吸金騙局
    加水就能跑的汽車來了,起碼在 2019 年,這是不科學的。5 月 23 日,《南陽日報》頭版的一篇報導《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稱: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 南陽「神車」加水就能跑?最新回應來了
    圖:王洪成在法庭誰能想到,同樣的故事、類似的人物在2019年的今天又再次上演。2.特殊催化劑的秘密:怎麼特殊?從何得來?據上遊新聞報導,早在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之前,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總裁就對外高調宣布: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 氫能源技術那麼好,加水就能跑、為什麼很多的大型車企不生產呢?
    最近這幾天河南的南陽有個青年汽車直接加水就可以跑,這個事情也是引起不光汽車界的轟動,那麼也引起一些很多媒體記者的好奇,昨天我就在網絡直播裡看到了青年汽車研發的加水氫能源技術的汽車,也是新聞裡說的南陽市委書記點讚的汽車,在昨天的網絡直播裡看到媒體的記者在詢問這個青年汽車的董事長做出一些疑問,當記者在詢問你有沒有坐過這樣的一輛汽車,他自己說本人是沒有親自坐過,同時在給媒體的記者介紹這個汽車的水箱的位置
  • 汽車加水就能行駛 發明水氫發動機這"青年"是大忽悠?
    號稱「汽車加水轉化氫氣就能行駛」 涉事公司青年汽車曾騙取國家補貼發明水氫發動機這「青年」是大忽悠?科普「加水就能跑的汽車」能實現嗎?質疑一加水就能跑,能量從哪裡來?2017年8月,青年汽車曾在其網站上發布《加水就能跑!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在中國誕生》的文章,文中稱,「青年汽車發明製造的水氫燃料汽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結合氫燃料電池,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可達1000公裡。」
  • 南陽「神車」加水就能跑?葛大爺的「預言」成真了?
    據上遊新聞報導,早在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之前,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總裁就對外高調宣布: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南陽官方的媒體報導中,該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用地1000畝,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
  • 電動車只能跑15公裡,加水電池就能恢復?修車師傅告訴你!
    最近有位電動車用戶向我反映,其電動車續航大幅下降,原來能跑40公裡的電動車,現在只能跑15公裡了,而當其去一家維修店時,修車人員告訴他:加水就能讓電池恢復。對此,其問我是不是真的?作為一名修車師傅,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奔馳發布新能源SUV,加水就能跑!網友:沙漠開車水蒸發咋辦……
    就是因為它加水就能跑啊!什麼汽油啊,電池啊,通通OUT!說實話,極果君剛聽說它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不用油也不用電,難道是要上天飛?怕不是在騙鬼吧!直到真正見到了這輛車…不禁在心頭大呼一聲牛b!先從外觀講起吧。Ener-G-Force的外觀使用了奔馳G級的設計理念為基礎,並且很有創意的增加了很多的未來感元素。
  • 南陽成功研發「水氫燃料車」,加水就能跑上千公裡
    不過這個震驚不是出於科學技術創新上的敬佩而是出於對科學技術無知的嘲笑。 5月23日《南陽日報》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描述南陽已經研發出了「水氫燃料車」這臺車只要加水就能行駛完全不用加油,而且加一百公斤水就能跑一千多公裡。這個新聞一出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有細心的人發現他們發明的這個所謂「水氫燃料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是人們通常說的「永動機」。
  • 汽車加水就能跑?南陽水氫發動機震碎三觀!網友:我化學白...
    對於這個橫空出世的「加水即可行駛」的汽車,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感覺我的化學白學了!」「這就是個大型龐氏騙局」「不拿諾貝爾獎都說不過去」 。新京報微博評論截圖「這只不過是個不太高明的商業宣傳的噱頭。」
  • 電動車跑不遠,電瓶加水就能跑遠嗎?告訴你真沒有那麼簡單!
    最近,有位電動車用戶向我反饋了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電動車跑不遠了,給電瓶加水能否讓電動車跑得更遠?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真不像該用戶想的那麼簡單,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從電池的性質來看,由於目前大多數的電瓶都屬於免維護電池,而這意味著在電瓶正常的使用壽命之內,是不需要加水修復的。而如果電瓶使用幾年後,出現跑不遠的情況,一般就是老化問題,只能通過換新的方式解決,而不是自己去加水就能解決的。
  • 水氫汽車加水就能跑,背後的真正原理是?
    一則有關「水氫發動機下線,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的新聞引發廣泛爭議。那麼關於水氫汽車背後真正的原理是什麼?一、什麼是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給人的第一種感覺很像是使用新型的燃料替代汽油/柴油注入內燃機從而進行做功運動,其實則不然,我們所謂的燃料電池汽車其實本質就是一臺電動汽車,不過這種汽車不同於普通的電動汽車需要背負沉重的電池組來提供電能,而是像普通的汽車一樣加注燃料,通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再來驅動電動機,進而驅動車輛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