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科技快訊#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突破。

據媒體報導,在試驗車成功試跑的同時,5輛編組的工程樣車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中!
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從而減少了摩擦力。
1922年,一位德國的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Hermann Kemper)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繼而申請了專利。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和民生需求,德國、日本等國家相繼開展了相關研發。
根據磁懸浮列車所採用的電磁鐵種類可以分為常導吸引型和超導排斥型。
常導吸引型:該種列車是以常導磁鐵和導軌作為導磁體,用氣隙傳感器來調節列車與線路之間的懸浮間隙大小。列車速度通常在300——500km/h,適合於城際及市郊的交通運輸。

世界上第一條磁懸浮列車示範運營線——上海磁懸浮列車,時速可達430公裡,由中德兩國合作開發。全線長29.863公裡,僅需6~7分鐘就能從龍陽路到浦東國際機場。
超導排斥型:該車是利用超導磁鐵和低溫技術,來實現列車與線路之間懸浮運行,這種車低速時並不懸浮,當速度達到100km/h時才懸浮起來。它的最高運行速度可以達到1000km/h,當然,製造成本也會高很多。該技術列車首推日本。

在2015年JR磁懸浮列車(JR-Maglev)達到603km/h,刷新了當時有車廂車輛的陸地極速記錄。
我國磁懸浮列車的發展現狀
2003年中德合作開發的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商運線正式在上海開始運營。(如上圖)
中國同時在自主研發中低速磁懸浮技術,並取得了長足的進展。2016年5月6日,中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鐵路長沙磁浮快線載客試運營,標誌著中國磁浮技術實現了從研發到應用的全覆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之一。

長沙線全長18.55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
磁懸浮交通在經濟上的價值不僅僅是通過磁懸浮交通系統本身來體現,還在於通過對磁懸浮技術的研髮帶動我們國家基礎工業和基礎技術的發展。
由於磁懸浮技術複雜、造價較高,暫時無法普及。我國人口數量大,對於快速出行有很大的需求。隨著不斷地投入,磁懸浮技術將會更加成熟,通過研發新型材料進一步降低造價。未來,我們會選擇磁懸浮列車作為長途旅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