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網絡遍布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交通強國的重要性,既快又安全的鐵路運輸正不斷發揮重要作用,近日我國磁懸浮列車研發再有新突破,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成功試跑。
6月21日,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再有突破,經過了4年的科技攻關,項目團隊突破了核心技術研製出了試驗樣車。此次試驗開展了多種工況下的動態運行模擬,最終試驗結果良好,各項關鍵技術指標均達到了設計和試驗預期。
高速磁浮項目研究經歷了漫長的積累,目前距離產業化落地還有段距離,不過據負責此次試驗的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介紹,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預計在2020年年底下線。
高速磁浮作為一種新興的高速交通模式,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落地應用場景也將更加清晰,大型城市樞紐的快速通道,城市群間的高速走廊,都市圈的同城化、一體化將在速度打破距離的設想下成為現實。
現有的高鐵雖然已經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交通出行,但單論速度而言,從高鐵到飛機的速度差距較大,中間空白部分有必要進行補足。而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有望成為填補高鐵和航空運輸之間速度空白的未來交通。作為地面速度的新突破項目,高速磁浮的產業化落地將豐富國內現有的多維交通架構,滿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未來暢想前進光明。
2019年,高速磁浮被列入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作為關鍵性前沿科技項目,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研製一直在平穩有序的進行,從普通鐵路到高鐵覆蓋的轉變中,高速磁浮也有可以借鑑的地方。當然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是成本問題,不同於高鐵和普鐵能實現同軌道運營,高速磁浮的獨立軌道勢必會讓建設成本增加,在此情況下,高速磁浮作為交通多樣性「補充」的可能更大,如在一些重要的交通樞紐間完成「距離釋放」,用更高效的交通打開地區之間聯繫的新局面。
長期以來我國在綜合交通體系上都下足了功夫,軌道交通技術持續領跑,高速磁浮同樣進展喜人,未來國內的交通網絡還將出現哪些新局面和新氣象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消息參考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