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展社會保障卡應用領域,方便人民群眾享受社會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務,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會同銀行部署推廣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以下簡稱「社保卡」)。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制約著社保卡金融功能的進一步發揮。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持卡人使用社保卡金融功能的積極性不高。
自發行以來,持卡人將社保卡仍定位於醫保卡,使用其金融功能的積極性不高。據調研地保康縣情況了解,截至2019年12月末,共發行金融社保卡171839張,其中激活金融功能的卻達不到80%。這由社保卡剛發行公眾認知程度不高、受理環境不完善、卡存在安全隱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這些因素制約了社保卡金融功能的發揮。
1.社保卡作為新生事物,市民對其認知程度有待提高。之前銀行開展了對社保卡的宣傳工作,但局限於宣傳內容、力度及時間,無法從IC晶片的先進性方面吸引更多百姓積極申領、使用社保卡。
2.多行業應用推廣難度大,未能真正實現「一卡多用」。儘管各試點銀行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在行業利益既定的條件下,行業拓展面臨嚴重的行業壁壘,未能實現社保卡「一卡多用」的便捷性及小額非接觸式支付的靈活性,持卡人手上只是淨多了一張「養老保險卡」。
3.卡面信息多,容易產生偽卡欺詐風險。社保卡卡面除了持卡人的照片、姓名外,還有個人的身份證號、社會保障號碼及銀行卡卡號,卡片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公民基本信息洩露,更不用說卡丟失或被盜。
(二)申領手續不完善,存在法律風險
申請人申領社保卡有從舊農合系統提取參保信息進行制卡,申請人基本信息,參保信息,發卡銀行選擇,知悉社保卡管理辦法、申領須知及遵守銀行相關規定的籤名確認等要素不需要的情況下,更無需填寫個人銀行結算帳戶開戶協議書,有悖於《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中的第三十條「銀行為存款人開立銀行結算帳戶,應與存款人籤訂銀行結算帳戶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的規定,為日後銀行與持卡人間的爭議解決埋下隱患。試點試行,個別銀行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資源,在為企事業單位集體辦卡過程中,存在個別單位員工在本人不知曉的情況下「被辦卡」的現象。很多已經辦卡的人員因一些人的制卡信息都是從舊農合資料庫採集的,持卡人本人大多不知曉自己已經有了社保卡,加之目前不發達地區社保卡的用途僅僅局限60歲以上人員享受養老待遇用,所以年紀較輕人員對自己的社保卡因暫時用不到,所以表現不關心,不重視,也就不及時去領取。適當時候人社部門只有通過分村(社區)提取數據叫村或社區張榜公布遺留卡持卡人名單,提高持卡本人知曉度。
(三)制卡流程長、時間久,影響推廣 人社系統的社保卡管理系統是個全新的系統,存在一個完善的過程,一些磨合問題影響了制卡公司錄入申請人信息的整體流程與進度。由於全國多地發行社保卡,制卡商的制卡能力遠遠滿足不了銀行的需求,試點銀行至少要等六個月至一年才能從制卡商處拿到卡。拿到卡後,需送至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進行密鑰初始化,之後,市社保局還要對卡片進行檢測。沒得問題待全部手續完成後,再分發各縣,縣社保機構錄入好分發各鎮,各鎮級人社機構分好村(社區)通知其轄區幹部來領取,卡再一一發放到申請人手中。
(四)對於前來人社部門領卡的零散人員跟持卡人是否是直系親屬,是否非贍養人冒領,之前沒有相關明文規定及上級部門指示需開具領卡人跟持卡人的關係證明,經辦機構也不認識來領卡的人,存在冒領的風險。
(五)電子社保卡籤領存在的問題
雖然基層人社部門第一時間及時積極地在本鄉鎮持卡對象中宣傳籤領電子社保卡的政策,辦事大廳陳列易拉寶,QQ群宣傳電子社保卡的便捷性及領取方式,由於靠近城區的流動居民居多,偏遠鄉鎮的流動常住城區鄉鎮人口在大力宣傳下,籤領電子社保卡的人數增多,但卻因城郊居民外出務工的人員多,留守老人多,手機操作不暢,導致電子社保卡的籤發率並不理想。
(六)用於社保卡管理信息系統的設備陳舊,社保卡管理信息系統運行設備陳舊,絕大多數還是運行在2010年省農保統一配發幾年前早該淘汰的桌上型電腦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七)因存在流動居民持卡對象村幹部無法聯繫到持卡本人,發卡過程中,社保卡因存在村或社區幹部不認識的流動居民,領卡後因不認識,後又集中退還人社機構,導致少量卡積壓;還有的社區無明確勞動保障經辦管理人員,居民流動性大,會計不認識的人居多,導致多次通知片兒區,社保卡卻無人集中來領,領後大批量因不認識依然退回人社機構;部分村幹部更換頻繁存在社保卡工作交接不清,據群眾反映,或多或少存在丟卡現象,雖然人社部門一直反覆強調要求,丟卡現象依然在所難免,據村(社區)主要負責人介紹,這跟部分村幹部的綜合素質有關,也是我人社業務部門難以規避的;另對於魚目混珠夾雜於別轄區的外地居民的社保卡,流動性大,無法聯繫上本人,卡片數月無人問津。
(八)已領取社保卡人員反映銀行制卡過程中在舊農合系統集中提取的個人信息錯誤的居多,名字頭像張冠李戴,社會保障號跟自己的身份證號不符等問題,群眾把負面情緒發洩基層人社機構,基層人社部門花時間氣力出面安扶群眾情緒,給群眾做好解釋工作,心理疏導的同時幫他們註銷並提交正確信息更正社保卡制卡數據,無形增加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工作量。
二、建議及對策
(一)規範營銷,完善申領手續,杜絕法律風險各試點銀行要規範營銷,採取公開、公平的競爭手段,禁止違規、違反商業道德的競爭行為。同時,銀行與社保機構應加大對違規營銷行為的打擊力度,對違規營銷性質比較惡劣的試點銀行,甚至可以取消其合作資格。各試點銀行同時要完善申請與領取時的相關手續:一是在申請時要明確銀行與申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二是為未籤申請協議的持卡人辦理金融功能激活手續時,補籤相關申請協議。
(二)完善業務規程
逐步推進用卡結合各地業務開展情況.研究確定社會保障卡在各業務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和使用機制.在現有業務規程基礎 上補充完善用卡相關辦法強社保卡應用環境建設;
深入調研,確定技術路線。社保卡制卡流程相對複雜,加強督促協調,調動各方積極性。可以採取由銀行和社保機構各司其職、聯合制卡的方式或通過引入第三方合作公司完做到標準統一、流程統一。
(三)加強宣傳,提升社會公眾對社保卡的安全性及便捷性認識。各試點銀行要發揮資源優勢,做好社保卡應用宣傳工作。加快發卡工作推進力度,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防護機制;
(四)銀行部門可適當減少社保卡卡面信息顯示, 建議對社保卡的卡面樣式進行更新,引導社會公眾辦理社保卡,通過宣傳讓社會公眾了解IC晶片的安全性、便捷性等,進而提高持卡人的用卡積極性。
(五)加強對合作銀行的指導和現場檢查,重點對容易出現信息洩露問題,制卡能力進行實地核查並督促整改。
(六)社保系統數據分散功能不全問題。「金保工程」資料庫完善後,基本建成部分業務等管理系統資料庫。但存在數據分散、系統結構複雜、系統功能特別是卡功能不全、維護成本高的問題,所以要加強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
三、加快推進社保卡應用的主要措施
(一)要加強宣傳,強調社保卡加載金融功能不僅是民生工程,也為銀行的業務整合、流程再造、業務創新和服務提升等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支點。
(二)要建立激勵機制,對參與試點銀行在方案制訂、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並設定排名機制,通過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簡報形式,宣傳優秀典型,形成示範效應。
(三)要強化日常指導監督,將社保卡工作列入對金融機構的綜合評價管理體系,建立專項統計制度,真實反映發卡量、社保卡的重點工作在於如何提高其活躍度,調動銀行發卡的積極性。
為了方便百姓,社會保障卡在眾多城市逐步搭載了其他功能,許多城市社保卡的應用功能已逐漸向其他政府和公共事務領域拓展,社會保障卡走向「一卡通」的趨勢越發明顯。社保卡採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了社保、金融項目的服務功能,實現了多樣化服務的社會保障目的,是一項便民、利民、惠民的工程。與此同時,社保卡在公共服務行業的有效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銀行的服務範圍,為金融支付體系現代化發展模式的轉變夯實了基礎。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其實際的使用、推廣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與服務機構共同努力,克服阻礙。
下一步,調研地保康縣人社部門將嚴格按照省市要求,繼續規範管理社保卡信息管理系統,對前來領卡的零散人員的身份信息加以嚴格核對,一如既往地做好社保卡配套宣傳解釋工作,加大電子社保卡的籤發率,鼓勵群眾激活,使用社保卡,為下一步社保卡代扣代繳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繼續為群眾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