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2日 14:46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盛文強
字號內容摘要:冰島(Iceland)地處北歐,是一個面積十萬平方公裡的島國,也是歐洲第二大島,人口只有三十三萬。
關鍵詞:冰島;地圖;利烏斯;奧特;王國
作者簡介:
由亞伯拉罕·奧特利烏斯發表的世界最早的冰島地圖
冰島(Iceland)地處北歐,是一個面積十萬平方公裡的島國,也是歐洲第二大島,人口只有三十三萬。
早在公元四世紀,希臘地理學家皮菲依曾稱它為霧島,因其常年被大霧籠罩,難以窺見真實面貌。公元八世紀末,斯堪地那維亞航海家弗洛克登島,此島才真正被發現。此後,斯堪地那維亞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紛至沓來。當這些移民的船駛近南部海岸時,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巨大冰川,即冰島著名的瓦特納冰川。人們對這個冰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於是把該島命名為「冰島」。
冰島上除了大量的冰川,同時又有火山活動,巖漿的噴發使冰島處於危險之中,而地熱帶來了大量的溫泉,冰與火,原本是截然相反的物質,卻在一座海島上並存,堪稱奇觀,自然的莽力在這裡隨意宣洩。然而,冰島的北端靠近北極圈,在冬季,白天只有四到五個小時,過了中午十一點,夜生活就開始了。極光照耀在寸草不生的荒原上,恍若外星地貌,因此這裡又是世界上最孤獨之處,是長久不為人知的角落。
1570年,佛蘭芒的地圖學家亞伯拉罕·奧特利烏斯發表了著名的《冰島地圖》,這應該是最早的一幅冰島地圖,對冰島輪廓的刻畫,已經接近於今天的冰島地圖。套色版畫的形式,又使該圖看上去鮮豔無比。可以看到,冰島的海岸多岬角,這是冰川侵蝕的痕跡。山嶺與河流縱橫欹側,還有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紅色的火焰沖天而起。在冰島的西北海面上,冰山的碎片密集,那是北極熊的樂園。
在這冰火交加的地圖上,海怪的蹤跡隨處可見,冰島的海面幾乎都被鋼牙火鬣的海怪填滿。十六世紀末的冰島,正是海中大物的黃金年代,航海活動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望見大魚的身影,偶爾露出的一鱗半爪,成為爭相傳誦的海怪故事,冰島也因此而成為歷史久遠的海怪王國。
《冰島地圖》中出現最多的海怪當屬鯨類,在地圖的左下角,是一頭英國鯨,最長者可達三十餘米,緊隨其後的是更為龐大的島鯨,由於身軀偉岸,經常被水手們誤認為是海島。有水手曾在島鯨的身上泊船,登上島鯨的身子,生火做飯。火燒起來,島鯨吃痛,裸露在海面的身子也沉入深海,水手和漁船都葬身海底。而在地圖的左上角,有一頭雙孔噴水的羅德鯨,清朝初年來華的傳教士南懷仁在《坤輿圖說》中將其譯為把勒亞魚,實際上也是鯨的變體。在地圖的右上方,還有個尖嘴的怪物,這是獨角鯨,它的尖刺不是角,而是門牙,凸出約三米多,這尖牙曾被當做解毒的良藥,也曾用作國王的權杖。
此外,有一種面部像貓頭鷹的鯨,叫做鴞面鯨,這是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海怪,它一口就可以吞掉一整隻海豹。還有一種直立在海面上的彈簧鯨,它頭部朝上,在海面上一起一落,是水手的大敵,因為它喜歡吃人肉。不難發現,這些鯨跟現實中的鯨還有很大的差異,它們身上還帶有陸地猛獸的痕跡,毛皮、獠牙,還有碩大的爪子,當時人們對海洋動物的認識,還是參照了陸地動物的經驗,航海家在風浪雨霧中看到的鯨,終歸看不真切,即便當時已有巨鯨擱淺的事件,然而製圖者卻難以目睹,仍是根據道聽途說來進行想像。
在海馬、海豬和海牛的身上,陸地動物的影響更加顯著。海馬則在一頭駿馬的下半身加了一截魚尾,馬的兩隻前蹄還保留著,只不過把蹄變成了碩大的蹼,這種改動算是替這頭怪獸著想,便於它在海中活動。海豬的四條腿還保留著,只是在身後接了一條魚尾,它的身上還有三隻眼睛。而海牛卻更像是海陸兩棲的動物,喜群居,它的外觀和牛幾乎一樣,所不同者,其鼻下有一小氣囊,可在水下呼吸,如果它的氣囊不慎破碎,就去陸地上群居,跟野牛相伴。
在上述海怪之外,還有些難於歸類的動物,比如渾身骨刺的斯高塔呂(Skautuhvalur),骨質的鰭可以掀翻船隻,似乎是鯊的異形。還有一頭洛斯馬洛斯(Rostunger),像一頭小牛犢,四條短腿,可以在海底行走,皮厚,利刃無法刺透,睡眠時用兩顆一米多的長牙懸身於巖礁之上,疑為海象之類。
《冰島地圖》中的海怪借鑑了瑞典地圖學家奧勞斯·馬格努斯的《海圖》,相形之下,《冰島地圖》更有青出於藍的意味,地名標註更為詳盡,圖像的繪製更有藝術性,每一個海怪都有自己的專名。這些海怪的兇惡氣質,是冰島原始力量的投射,只有在這天荒地老的地球一隅,才會有這般猙獰的海怪,這完全符合人們對殊方異域的想像。
這幅地圖曾經收錄在奧特利烏斯的《寰宇大觀》中,這也是第一本現代世界地形圖,此後的幾十年內,這本地圖集中又不斷添入新圖,並發行了數十種版本,影響巨大。地圖上的海怪只有短暫的一瞬,正如約瑟琳·戈德溫所說:「曾經,地圖上四處生活著天馬行空的海陸異獸」,而當約翰·揚松在1612年新版的《冰島地圖》中將海怪圖像盡數刪去,海怪的時代逐漸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