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農藥王者」百草枯可能要有解藥了。
數十年來,百草枯地位十分尷尬——一方面,其以見效快、汙染小等優勢,成為全球第二大除草劑,暢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惠及數十億農民;但另一方面,因其劇毒、無特效解藥導致高死亡率,也被二十多個國家禁止或者嚴格限制使用,眾多專家、學者也在圍繞百草枯解毒劑展開研究。
近日,一家生產百草枯的A股上市公司決定下場一試。根據這家公司的公告,目前解毒劑小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確證已經完成,且合成路線和工藝已經驗證確定,達到了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的研究階段,後續所有研發流程預計則需要2~3年左右的時間。
「該藥物屬於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手段、臨床急需的急救藥物;同時,它也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原創新藥和罕見病用藥。」這家公司說道。
這一次,困擾人類幾十年的難題會迎刃而解嗎?
在動物試驗階段呈現良好效果
要推動研發百草枯解毒劑的公司有個「響亮」的名字:紅太陽。
3月24日,紅太陽(000525,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增資控股海南坤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坤寧生物),共同合作開發百草枯特效解毒劑,投資總金額暫定2639萬元。根據雙方協議,新增投資將全部用於百草枯特效解毒劑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以期儘快獲得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坤寧生物作為研發主體,成立僅一年且暫無營收。公開信息顯示,坤寧生物成立於2019年3月6日,法定代表人為張鋼均,註冊資本1000萬元,2019年公司營收為0,淨虧損6.25億元。公告稱,這是專為百草枯等吡啶類除草劑特效解毒劑從科研優化、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到產業化生產等設立的特效解毒劑專業高科技公司。
今日(4月1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上張鋼鈞本人,他在電話中表示,就百草枯解毒劑的研發,坤寧生物已與紅太陽達成合作,具體信息需要紅太陽方面統一發布。
不過,張鋼鈞向記者透露,該解毒劑在動物試驗階段呈現良好效果,距離上臨床預計還需一年多的時間。
紅太陽在投資公告中具體介紹了該百草枯解毒劑的動物試驗效果:百草枯解毒劑經過原研單位、海南省藥品安全評價中心2年多、多組別、數百隻動物實驗,在染毒SD大鼠、比格犬數倍於百草枯致死性中毒劑量下,2、4、6小時後給予解毒劑灌胃,大鼠及比格犬30天生存率平均高達95%以上,而未解毒對照組全部死亡。紅太陽表示,其針對實驗動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驗證,具有良好的成藥前景。
此外,紅太陽相關公告顯示,上述百草枯解毒劑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及請求權,包括但不限於一種百草枯快速解毒液及方法(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 105944279 B)、一種治療百草枯急性中毒特異性解毒藥物(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908879.2),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後續所有衍生專利。
最大技術難點已解決,完成研發流程尚需時日
百草枯中毒死亡率可高達50%~80%,高劑量爆發性中毒的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全球範圍內無特異性解毒藥物。
由此,紅太陽的這一筆投資自然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3月31日晚間,紅太陽發布了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公告,對百草枯解毒劑當前所處的具體研發階段和工作進展、百草枯解毒劑項目技術攻關主要難點和風險等問題進行進一步說明。
紅太陽表示,海南省藥品安全評價中心對染毒和解毒實驗動物進行了解剖和詳細病理組織對比觀察、多項生理指標檢測,發現該解毒劑不僅可以迅速與體內的百草枯反應,使其失去毒性,明顯降低血液、尿液和組織中百草枯濃度,阻止其對肝、腎、肺臟等多器官損害,同時提高細胞內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物質對抗氧化應激水平,降低細胞內丙二醛產生,保護細胞線粒體功能,從而大幅提高實驗動物的生存率,解毒後未處死的實驗動物已經正常存活一年多時間無礙。
由此,藥物研發中的兩個關鍵要素——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動物體內得到了有效驗證。由於該解毒劑主要直接作用於毒物而非人體自身靶點,結合哺乳動物相同的中毒機理和該解毒劑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預判,在未來的人體試驗中,該解毒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較高概率能夠得到重現。
紅太陽還稱,百草枯解毒劑研發的最大難點,在於發現或設計出能夠迅速中和百草枯毒性,而該解毒劑是自身毒性很低或無毒的分子,二者結合後的新分子也要求無毒或低毒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恰恰發現並設計出了滿足此類所有條件的分子,解決了藥物發現中的最大技術難點,因此後續面臨的開發風險相對較低,主要是質量控制風險、人體臨床試驗意外失敗等風險。
紅太陽介紹,後續將開展進一步的質量研究、製劑研究和穩定性研究、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條件下的藥代動力學、藥理學、毒理學研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臨床試驗批件、人體臨床試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藥品註冊批件,方可最終規模化生產並用於救治中毒患者。
從目前開始計算,百草枯解毒劑後續所有研發流程預計需要2~3年左右。
而針對研發主體坤寧生物是否具備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能力的問題,紅太陽回復表示,坤寧生物後續研發將採用合同外包形式,這是輕資產科技型創新藥物開發公司通用的開發模式。因此,坤寧生物無需要自建研發場地、購置研發設備等,只需配備若干名熟悉創新藥開發流程、法規及技術要求的資深技術及管理團隊,由團隊具體負責與合同研究組織的溝通、協調、指導及督促等工作。
解毒劑成分系由我國自主創新
張鋼鈞向記者介紹,相關研究此前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和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導。「我們是一年多以前開始接觸這個研究的,產生了產業化的想法。當時看到他們在做動物試驗,就等了段時間,後來開始註冊公司,跟原研單位談合作,所以去年主要還是一個準備過程,包括融資和招團隊等。今年加上紅太陽的融資,我們就可以繼續推進這個事情了。」
紅太陽在公告中也介紹,百草枯解毒劑的藥用活性成分,是一個完全由我國自主創新的特定結構的小分子化合物。該化合物由國家農業農村部直屬科研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在研究百草枯土壤殘留過程中首次實現人工合成,且通過微生物還原法和化學合成法兩種不同路徑分別得到了相同結構的特定小分子化合物。
張鋼鈞補充表示:「現在(研究)只能說是看到希望和曙光,其實這個研究早期不是特意針對藥物開發的,專家最初的出發點是為了降解土壤中的百草枯汙染,但在研究過程中受到啟發,所以去有意識地設計合成了這個分子,發現對人的意義更大。因為要降解土壤裡的農藥殘留用量很大,農民也不一定願意做減少農藥殘留這方面的事情,市場推廣是有難度的。而在人用這方面,雖然中國禁用百草枯,但很難做到全面禁止,還是有人在偷偷使用,國外也還有一百多個國家在用。」
紅太陽2019半年報顯示,公司的生化百草枯產業鏈在國內產能最大。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若上述解毒劑研發成功,有望結束世界範圍內百草枯等吡啶類除草劑60多年來無解毒藥的歷史,更安全健康地讓百草枯這一高科技產品發揮最大效能。
針對研發投入問題,公司在回復公告中表示,將採取根據項目進度分階段投入資金的方式,若後續項目過程中遇到不可逾越的技術或審批障礙,公司隨時有權終止對該項目的後續投入,因此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記者注意到,對於這項「利國利民、惠及全球、兼具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紅太陽的股價表現卻顯得有些「波瀾不驚」。從發布公告後的3月24日至4月1日,公司股價並未出現明顯異動,僅累計上漲10.39%。圍繞研發失敗風險、對百草枯解毒劑的市場預期等方面問題,記者於4月1日多次致電紅太陽方面,但截至發稿,對方電話均無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