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園區:華為要讓園區變成智能有機體

2020-11-28 安防展覽網

  【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園區向智能化前進的一小步,可能是整個智能社會發展的一大步。
 

  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園區看似不起眼,卻猶如一個小型社會,是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與工作的重要載體。在筆者看來,園區的社會功能齊全,其數位化建設雖不像

智慧城市

那樣宏偉和龐大,但做好園區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其價值和意義不亞於其他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甚至可以從點帶面,帶動整個智能社會向前發展。 

  而現實情況恰恰是,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陷入同質化困境,在面對技術、模式、場景等出現的快速變革之際,並未很好地去適應這種變化趨勢,自身普遍處於發展「滯後」的狀態。
 

  那麼,面對如此快速的變革,園區未來的智能化之路該怎麼走?
 

  華為給出了它的答案: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9上,正式發布了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在敏銳地洞察到智慧園區建設的需求後,華為將自身多年智慧園區建設的經驗形成可靠、成熟的方案對外輸出,旨在幫助各種園區重塑未來,讓園區真正成為業務開放、能力內生的智能有機體。
 

  園區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
 

  經過多年發展,園區經歷了從傳統的經濟開發區,進階到高新技術開發區,再發展到現在智慧園區的過程,並成長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近年來,智慧園區同質化普遍嚴重,智慧園區的用戶體驗跟其他智能場景相比相形見絀,管理效率低下、服務較差、成本高昂等情況也較為突出。
 

  在華為看來,各種園區的建設周期長,而ICT技術則是快速發展與迭代,園區建設很難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很多園區建成即「落後」;園區的建設與管理也缺乏統一的規劃,很多問題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造成當前智慧園區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不足。
 

圖: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劉超
 

  「如果說手機滿足了當前人們在數字世界中50%的需求,那麼現在的智慧園區只能滿足用戶體驗的10%,智慧園區依然有著巨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劉超如是說,「過去的園區建設缺乏頂層設計,並且供應過剩,比如智能安防過剩、智能停車供應過剩等情況比比皆是,各種煙囪式應用又彼此獨立、不能進行交換,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客戶體驗的需求。」
 

  事實上,數位化轉型的大潮中,園區是少有的具有完備相關固定資源、動態流動資源聚合、清晰業務範圍和邊界,華為認為園區是數位化轉型中的佳單元。為此,華為首先拿自己做了智慧園區的試驗田。
 

  華為智慧園區:先實驗、後輸出
 

  「華為以自己的園區為試驗田,自己的降落傘自己跳,然後將孵化成熟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推向市場。」華為企業BG智慧園區業務部總裁蘇寶華透露。
 

  事實上,華為自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園區,擁有辦公、工廠、酒店、學校、物流等豐富的園區形態,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辦公地點超過900個,有超過600萬個管理對象,園區形態複雜,管理難度大。從兩年前開始,華為啟動了自己智慧園區的建設,將所有產品和解決方案在自己園區項目中進行考驗,然後走向成熟。
 

  蘇寶華介紹道,華為自身的智慧園區是業界全數位化智慧園區試點,實現了對象數位化、流程數位化以及運營數位化,並且基於數字平臺,全面打通華為園區24個子系統,實現數據融合和業務融合。
 

圖:華為企業BG智慧園區業務部總裁蘇寶華
 

  不僅如此,華為還通過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將本次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舉辦地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打造成「智慧島」。「智慧島」以島、館、廳的空間層次,呈現了包含20個智能應用場景的體驗點,並通過5G、

物聯網

、華為雲等技術,打通島、館、廳的聯接,實現了O-On-line全聯接、N- No-boundaries無邊界、E-Experience全體驗,打造出真實在線的沉浸式智能體驗。 

  蘇寶華透露,整個智慧島的打造是華為攜手20多家合作夥伴在30天內完成的,「事實上這30天時間有20多天是在設計方案,真正部署時間只有一周。之所以可以短時間建成,是華為平臺+生態戰略的落地成果,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是可規模複製的。」
 

  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使能、開放、聚匯
 

  據悉,除了華為自身的智慧園區建設之外,華為在過去兩年充分調研了各種園區的市場需求,綜合匯總之後打造出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微分通用園區和行業園區。通用園區包括智能運營中心、綜合安防、便捷通行、資產管理、能效管理、設施管理和環境空間七個場景,旨在重塑園區的運營;行業園區首批發布地產園區、政府園區、智慧校園和化工園區,旨在助力行業客戶數位化轉型。
 

  蘇寶華介紹,通用園區是幾乎所有園區都需要使用的,並形成7個應用場景;而在通用園區的場景之上,可以針對不同類型園區的需求,打造出更具行業屬性的方案。
 

  在筆者看來,傳統園區之所以用戶體驗不好,根本在於各種技術應用彼此孤立,而應用的孤立和不連通在於數據的不打通,而數據的不打通,則無法進行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自然就無法產生更多協同以及場景的創新。當5G、AI、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ICT技術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園區的技術融合和數據打通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而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解決的恰恰就是橫向打通各業務系統,實現數據融合和業務融合,解決園區長期面臨的「服務體驗差、綜合安防弱、運營效率低、管理成本高、業務創新難」等痛點。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劉超認為,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在於數字平臺,它是業界能夠橫向融合雲、AI、IoT、大數據、融合通信、視頻、GIS等新ICT技術,縱向打通端、邊、網、雲的平臺,具備融合、智能等特點。
 

  「華為會聚焦在數字平臺層面,去解決底層那些為複雜的問題,而上層應用則由合作夥伴來完成創新。」劉超補充道,「當前華為所有產品線都在轉向雲化的方式,針對智慧園區支持私有雲、混合雲和公有雲的交付,可以讓用戶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對於合作夥伴,不需要開發兩個版本,即可同時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上進行部署。
 

  眾所周知,園區就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擁有各種複雜的形態、多樣的應用和管理,要打造智慧園區,除了數字平臺之外,很難離開各種合作夥伴,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對於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華為表示,未來三年,希望智慧園區合作夥伴增長20倍,從現在的150家增長到未來的3000家,攜手更多合作夥伴打造完善的智慧園區生態。
 

圖:軟通動力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裁黃穎
 

  「軟通動力再與華為的合作中,利用華為生態平臺解決了底層複雜的問題,讓軟通動力更加關註上層用戶需求,大幅度了創新的效率。」軟通動力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裁黃穎表示。
 

  「未來五年,華為希望與更多合作夥伴一起努力,在國內基本完成智慧園區的規模化部署,營收規模達到100億美金。」蘇寶華後表示道。
 

  據悉,華為今年將先從國內十個省市重點推廣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並且希望未來五年在國內基本完成智慧園區的規模化部署,實現100億營收規模。「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與現在任何一個園區方案都不同,我們更願意從用戶痛點出發,將園區這個行業建設好,創造出更多有用的價值。」劉超後表示。

相關焦點

  • 華為發布園區光終端 「華為星光天速」和新一代Liquid OTN光傳送...
    本次活動,華為面向全球重磅發布應用於全光園區和全光承載場景的兩款新品:  園區Wi-Fi 6伴侶:智能光終端「華為星光天速S892E」  Wi-Fi 6正成為企業WLAN市場主流,支持高達10Gbps的空口速率,對承載網的傳輸帶寬、可靠性和部署效率提出了挑戰。
  • 華為發布園區光終端「華為星光天速」和Liquid OTN光傳送平臺
    華為傳送與接入產品線總裁靳玉志表示:「光纖具有綠色節能、超大帶寬、安全可靠等特點,在工業互聯和企業園區等場景下,光纖作為智能聯接的首選傳輸介質正成為業內共識。華為致力於將領先的光通信技術帶入千行百業,幫助企業構築全光基礎網絡,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 順豐DHL智慧物流園區是如何煉成的?
    因此,為了讓物流暢通無阻,順豐DHL供應鏈中國聯合華為一起行動,以康橋物流園區為孵化場,藉助華為智慧園區沃土數字平臺以及全棧ICT技術能力,結合順豐DHL 50年來的物流行業積累和創新實踐,打造智慧新園區。
  • 在這個被重新定義的時代,共築生命科學園區
    「目前的產業園區很多,但一般是以政府為主導或者以企業為主導,像我們I·Campus這樣政企結合,並且雙方都積極投入資源的園區並不是很多。」在選擇入駐生命科學園區時,除了看重海內外創新資源的聚集,觀合也非常青睞園區所能提供的實驗室場地與設施條件,「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基礎設施已非常完備,目前提供的4500平米場地也將完全滿足觀合在無錫的辦公和實驗室需要。」觀合方面告訴36氪,「不僅如此,無錫的政策環境也給到觀合這類平臺型服務企業很多優惠,我們入駐園區的決定與無錫政府的重視也分不開」。
  • 華為全面升級智簡全光網,發布園區光終端和新一代Liquid OTN光傳送...
    華為傳送與接入產品線總裁靳玉志表示:「光纖具有綠色節能、超大帶寬、安全可靠等特點,在工業互聯和企業園區等場景下,光纖作為智能聯接的首選傳輸介質正成為業內共識。華為致力於將領先的光通信技術帶入千行百業,幫助企業構築全光基礎網絡,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 美國奧蘭多迪士尼部分園區重新開放(9)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7月12日(外代一線)(9)美國奧蘭多迪士尼部分園區重新開放7月11日,遊客戴著口罩在美國奧蘭多華特迪士尼世界的神奇王國主題樂園遊玩。當日,美國奧蘭多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內的兩個主題樂園——動物王國和神奇王國重新對外開放。園區對遊客數量進行限制,並要求遊客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檢測。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1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日18時34分(北京時間12日6時34分),美國累計確診病例3242073例。
  • 打造數字生命體:數智園區白皮書
    應該首先以政府的發展目標為導向,將企業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時重視個人的生活需求;其次,要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構建園區服務基礎設施和響應機制,利用智慧化的手段實現從投資選址、規劃、建設、招商、服務的全程管理和控制;第三,用生態思維輔助園區產業集聚,不僅要考慮為企業提供物業管理服務,還要成為助力企業成長的夥伴,為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了解企業的經營訴求。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北鬥西虹橋基地:民營園區的生意經
    【編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個面積在3至5平方公裡的特色產業園區,定位「小而美」,瞄準科技前沿和產業高端,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製造等六大關鍵領域核心環節,全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 數字孿生 智慧園區智能運營中心IOC
    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要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建設城市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是大數據時代下進行城市管理的重要轉型。
  • 端點科技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打造數智園區「中樞大腦」
    12月21日,端點科技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在山東濟南中升產業園區正式上線。解決方案主要基於端點科技提供的多產品線PaaS底座能力,通過技術共享、場景豐富等方式,為園區產業輸出統一的科學規劃、產業引進、園區運營的商業模式。為打造數位化園區的中樞大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君思智慧園區」智慧園區的建設將會從多個方面給人們帶來便利
    智慧類建設是目前全球都紛紛投入的領域,它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事物都可以與智慧建設掛鈎,小到一個智能化的設備,大到一整個園區,一整個城市。都是智慧類建設的範疇。建設新型的產業園區從智慧類建設開始。智慧園區的建設從多個方面為人們帶來的便利。
  • 這個集智能、生態為一體的園區首次亮相了!
    這個集智能、生態為一體的園區首次亮相了! 2020-06-10 09:21:27 來源:紡織器材在線 6月8日,是魯泰創建33周年紀念日。當天,魯泰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態園區開始試生產。
  • 特別策劃:園區建設「信」勢力
    工作在園區運營一線的北京亦莊盛元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資產運營總監方圓深有體會。  傳統的產業園區依靠「地產+重資金」的模式,為企業提供基礎的辦公場地和設施。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優化升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及市場對產業園區的要求,園區發展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基礎設施和服務上,進一步演變成「產業+服務+運營」的模式,即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全方位服務機制和運營服務機制。
  • 文創園區,招商更應「造商」
    從新區到濱湖,再到崇安,直至最終落戶北塘、新區,自2003年創業起,泛亞像「候鳥」一樣,在全市各個文創園區之間飛來飛去,終於定居。  像泛亞一樣,文企在我市各個文創園區間不斷遷徙,已成為一種常態。「文創載體建設,為文創企業搭建了發展平臺。但各園區同質化競爭嚴重,一味用政策紅利作為招商法寶並不可取。」北塘蓉運壹號文創園區,則提出了文創園區的3.0版本——招商更應「造商」。
  • 南京霍普斯智慧園區安環能信息化平臺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南京霍普斯憑藉多年行業專家經驗為企業用戶提供先進控制,仿真系統和信息化平臺,為園區提供智慧安環信息化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安全生產、智慧環保、能源優化;其中主要業務板塊之一的智慧園區安環能簡稱安環能信息化平臺,是利用智能感知、網際網路、3D仿真、大數據等技術,結合地理信息系統、三維建模、在線監測、預警預報等手段,實現對園區整體的智能化管理。
  • 解讀智慧園區的架構體系
    智慧園區是結合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園區進行全面升級,整合園區資源信息,自主創新服務體系的新型園區。智慧園區的建設不是盲目的,不同的功能園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其智慧化的建設應圍繞園區主體需求完成,為園區及園區入駐企業提供便捷的交互方式,實現園區智慧化管理。
  • 智慧升級人行出入口管理,讓智慧園區觸手可及
    智慧園區,已經不是一個陌生概念,我們期待的智能科技時代,逐步變成我們觸手可及的現實。在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技術的驅動下,智慧園區在不斷升級轉型。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智慧園區的發展持續升溫,園區人行出入口的管理,也隨著技術的演進而不斷升級。
  • 3D可視化數字工廠智慧園區的優勢
    3D可視化技術的正在快速的發展和普及,已經廣泛應用與數字工廠、智慧交通、智慧園區、3D物聯網、智能監控等行業,商迪3D通過這些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商迪3D通過3D可視化技術將會幫助各大行業企業提升到高科技,方便快捷的日常運營管理領域,使其如虎添翼。
  • 毅德控股參加GBAS2019年度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合作園區籤約儀式
    在大會開幕式上,GBAS2019年度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合作園區籤約儀式隆重舉行,王德文代表毅德控股集團作為籤約方之一,與GBAS組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雪代表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正式籤約。毅德控股集團與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平臺合作、會務活動合作、業務合作、品牌合作等方面開展優先合作。
  • 城陽區的總部園區創新企業生態圈有心得(圖)
    這一思路,正在青島天安數碼城等城陽區的總部園區中快速實踐著。「我們一直在幫助園區的企業『走出去』,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幫企業開眼界、開腦洞,交朋友、抓機會。」青島天安數碼城副總經理何緒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