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寧國禪寺,南宋八百餘年古剎,就在華涇旁卻少有人知

2021-01-09 莫莫小遊記

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這次的疫情非常嚴峻,目前,上海已是復工高峰期。雖然確診率已經有所下降,但是不能鬆懈,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防禦,還在放假的小夥伴就不要出門了,做好隔離,如果必須出門要搭乘公共運輸,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勤洗手!常開窗戶多通風。加油!中國加油!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生活節奏自然是非常的快,對於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相對的工作壓力也逐步上升。在周末時找一悠閒之處,放鬆一下是很需要的。領略風光,放鬆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上海的龍華寺,熟知的小夥伴們一定很了解,但大家可知道與龍華寺南北相對的地方,有一座上海地區古老寺院之一的寧國禪寺嗎?原址在華涇鎮北楊村張行浪東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相傳,始建於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真是鋼筋叢林中的清淨之地。

由烏泥涇首富張百五發起建寺,由僧昌目主持。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請的寺額。寧國禪寺所在的烏泥涇在上海歷史上是一個繁榮之地,汙泥經是一條較大的河道,北通老春申塘,南通華涇港,由西向東流入黃浦,設有兩個水閘一個渡,涇旁有烏泥涇鎮。

南宋時期,居住在烏泥涇的首富張百五樂善好施,除了捐款建寧國寺外還熱心公益,造福鄉裡,不僅建造了寧國禪寺,還建造了清和橋(長橋)。據清康熙《松江府志》記載,寺在烏涇之陽華上,兩邑之界,與龍華寺南北相望,說的就是今日的徐匯華涇,過去的烏泥涇。

在八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寧國禪寺曾經歷了歷史磨難,幾經興廢,在2007年,獲得批覆重建。寧國寺山門採用花崗巖石材與木材結構,鬥拱複雜而細膩,立柱採用整個石材豎立,結合了中國佛教建築精華,殿堂廳廊於一體,莊嚴神聖,雄偉壯觀。煙霧繚繞,香火極盛!

寺院風格為明清式,古色古香,雕梁畫柱,樣式考究典雅,塑像工藝精湛,寺院宗教藝術,由佛教造像專家胡建寧親歷設計、監督建設,並有傳統工匠及非遺傳承人傾情打造,處處體現了工匠精神。

殿內佛像工藝,經思考究,莊嚴神聖,壁畫繪製精巧,氣韻生動,獨具匠心。更有特色的是,古寺照明比想像中更具現代化,南宋古剎內的各種活動也繁盛,比如,國內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是常有之事。

正因為獨對佛教有著濃厚興趣的張百五,才有了寧國寺,還有了連通小鎮和中心城區的道路的清和橋。據記載,因為本人其本人祖籍為「河北清河」故取名為此,本地人俗稱為「長橋」,一直延續至今,這座小橋讓百姓方便行走。

同時,還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大大方便了烏泥涇兩岸去寧國寺的香客,從此,鎮因橋興,橋使廟起,寧國寺香火興旺了起來,官府後來看到烏泥涇兩岸的商業發達了起來,乾脆設立了「烏泥涇鎮」,也就是今天的長橋鎮,開阜徵鹽納稅,座收銀兩。

相關焦點

  • 上海寧國禪寺將於7月17日(明日)有序恢復開放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示精神,以及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上海市宗教活動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根據徐匯區委統戰部、區民宗辦統一部署,在做好宗教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寧國禪寺定於2020年7月17日起正式恢復正常開放。
  • 安徽:「小三線」裡景色好 寧國邀請上海市民返鄉看看
    中國園林網3月18日消息: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上海在寧國設立的「小三線」,不僅奠定了寧國工業發展的基礎,為寧國人注入了現代化的生活氣息,更留下了數萬上海人的寧國情結。16日,寧國在上海舉行寧國市旅遊推介,邀請上海市民回去看看。寧國,一塊自然山水的生態勝地。
  • 法會—無錫嵩山禪寺舉行圓通寶殿開光暨天王殿、鐘鼓樓奠基慶典
    江蘇無錫嵩山禪寺隆重舉行圓通寶殿開光暨天王殿、鐘鼓樓奠基慶典奠基培土奠基培土開光法會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6年3月27日上午09:08,位於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的千年古剎嵩山禪寺隆重舉行圓通寶殿開光暨天王殿、鐘鼓樓奠基慶典。
  • 重修智廣禪寺碑記
    其上有千年古剎「智廣禪寺」。寺之四面環湖,湖水澄澈,遊魚可數。「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此其謂也!《明永樂.樂清縣誌》有記:「智廣院,去縣西三十裡,在茗嶼鄉湖心。近柳市。唐文德中建。宋天聖元年賜額。後廢。」《明隆慶.樂清縣誌》《清道光.樂清縣誌》皆有記載。「智廣禪寺」始建於唐僖宗文德元年(888),是柳市首座的佛教寺院,距今已1132年。
  • 上海|滿地像是披上了金燦燦的毛毯,這一抹銀杏黃太亮了!
    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內有一千多株銀杏,分布在公園各個角落。公園內共種植百餘棵銀杏,分別分布在果園路附近,一級園路等。每到深秋,公園內仿佛被打翻的調色盤,金光燦爛,洋洋灑灑,美不勝收,一抹抹金黃鋪滿大地,成為了公園不可錯過的風景。
  • 浙江又一古剎走紅,被稱杭州「最後的高峰」,門票20不輸靈隱寺
    南宋時期,景山寺香火最為旺盛。當時它是江南五大佛教寺院之首,也就是說,它不輸靈隱寺。景山寺比西湖周圍的寺廟更安靜。正是這種靜謐,讓遊客和香客更好地欣賞景山寺。景山寺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名字,還因為景山寺有很多文物。景山寺最著名的是鐵三佛,是西方佛教中的三聖。三尊佛像展現了明代的冶煉鑄造工藝,三尊都是上品。
  • 小三線時代寧國的海派文化
    上世紀六十年代始,上海「小三線」 工業進駐寧國,陸續建立了十多個企業、事業單位,廠房及設施遍布寧國城鄉,先後運營二十餘年,員工達三萬多人。- 「小三線」交接 -這一歷史事件的意義不只是經濟層面,更深遠、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文化層面。以寧國人的開放胸懷,在接納上海市先進工業的同時,也會迅速吸收和傳承隨之而來的海派文化。
  • 史海鉤沉:孤島一面旗——67年前上海"八百壯士"
    謝晉元將軍的兒子謝繼民告訴,在上海的最後一位"壯士"李錦堂,於兩年前去世了。不過,"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半生追尋父親足跡的謝繼民,早已爛熟於心。   1937年10月25日,與日軍激戰兩月餘後,中國軍隊在寶山大場的防線被突破。
  • 江西大金山禪寺慈光安養院舉行動工慶典法會
    鳳凰網華人佛教江西撫州訊:2012年6月24日,位於江西撫州市臨川區的千年古剎大金山禪寺隆重舉行慈光安養院動工慶典法會。江西省民宗局巡視員肖爭鳴,江西省民政廳巡視員、江西省慈善總會副會長郭愛華,江西省民政廳副廳長劉立松,撫州市人大主任王曉媛,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朱璋明,撫州市委常委、撫州市政府副市長周小平等省市區領導30餘人參加慶典活動。深圳弘法寺首座一如法師及江西佛教界大德法師,深圳、廣州、南昌、撫州等各地護法居士千餘人參加了法會。
  • 為什麼寧國GDP367.3億僅居省內縣域18名 卻霸居安徽省縣域排頭兵
    #百強縣#寧國地處皖東南,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背靠黃山、九華山,融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大城市2小時經濟圈,市域面積2487平方公裡,轄13個鄉鎮、6個街道,總人口38萬,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全省領先位次。
  • 寧國警方:10餘名網民利用「利奇馬」造謠、騙捐,已被查處
    自8月11日以來,累計傳喚違法嫌疑人10餘名,刑事拘留1人,行政拘留5人,警告1人,在查1人。相關案情通報如下:1、8月10日,寧國抖音網民「裴部長」上傳了一段關於寧國洪災的不實視頻,該視頻發出後在網上被大量轉發傳播,社會影響惡劣。8月11日,嫌疑人裴某被依法行政拘留。
  • 遊張家界市區的普光禪寺,讀永定衛城的前世今生,感其浩瀚綿延
    坐落在永定區的普光禪寺故事有傳明永樂十一年,一位名叫雍簡的都指揮使司走馬上任永定衛城,發現在城牆高壘的城中心,竟然還有一座小山,山上一片茂密的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恰在此時,見一群小白羊悠然而過進入森林,隨即策馬跟進森林,
  • HEROS中國自行車系列大賽 安徽寧國站精彩落幕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安徽省寧國市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寧國市教體局、安徽省寧國市青龍灣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鴻鯨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年斯柯達HEROS中國自行車系列賽「司爾特杯」鴻鯨楓度·安徽寧國站在安徽省寧國市成功舉辦。
  • 上海小三線:我在寧國協同機械廠
    瞿惠相第752期我1965年初中畢業時,經華東機要局批准,由上海市水產局把我們招錄去培訓學習機要翻譯(稱機要譯電)。1968年6月份,因我們的機構撤銷而改行,被分到了小三線寧國協同機械廠。我第一次進山時乘在日野卡後面,300多公裡路程開了8個多小時才到廠所在地。當時廠裡還沒有電,都是點蠟燭。喝的都是山裡面的水,沒有自來水。
  • 西安的秋,古剎鐘聲裡,不知棟裡雲,當作人間雨
    相傳公元628年,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未能解救龍王,在龍王被斬之後,常託夢給太宗向其索命,太宗受驚嚇而患疾,為還此無端命債,太宗祈求菩薩超撥龍王和保佑自己,故敕命建造觀音堂(現改名為觀音禪寺),又手植此銀杏樹。
  • 上海寶冶安徽寧國項目部抗洪排澇助力高考
    為高考順利進行,保障高考期間道路通暢,上海寶冶寧國項目部在高考前兩日參與市區的抗洪排澇工作。據悉,項目部成立兩個專項小組,兩組成員輪流巡查值守,二十四小時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加強雨情水情監測預報,制定氣象信息專報,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確保了內澇積水信息的共享、共通,做好排漬預警工作。
  • 西安有棵1400年的古銀杏樹,美了千年,據說是李世民親手栽植
    今天的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美麗卻鮮為人知的古觀音禪寺。「古觀音禪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距西安市約30公裡的黨政機關成立兩年,距今已創造了約1400多年前的悠久歷史,用千年的古剎來形容也不為過。寺廟內有一棵1400多年的古樹,古樹的接收與寺廟存在的年份一樣大。據說它建於1400年前,是唐朝皇帝李世民親手種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銀杏樹也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 寧國排行前三的中學,號稱「寧國三傑」,優質生源生產基地
    寧國教育的發展也是與時俱進,興辦了很多學校,對教育的重視也是有目共睹。但對於寧國的家長來說,太多的學校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為此給太多家長帶來困擾。接下來就由小編介紹一下寧國排行前三的三所中學,供大家參考。安徽省寧國中學這所中學創辦於1940年,1956年增設高中部,是徽州地區重點中學,也是安徽省示範性高中,現任校長是黃樂。
  • 「八百裡分麾下炙」人人會背,可「八百裡」是什麼意思?不是路程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的鵝湖寺,開展了一場足以影響中國思想史的著名辯論會:鵝湖之會。發起人是「東萊先生」呂祖謙,雙方辯手分別是:理學掌門人朱熹,心學領袖陸九淵。整首詞給人的感覺就是大氣磅礴,尤其前五句更是豪氣沖天,畫面感極強,而「八百裡」與「五十弦」兩組數字更把這種情緒點染到了極點。按照直觀理解,我們通常會把「八百裡」視為路程距離,與嶽飛之「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藝術手法有相似之處,但其實不然,這裡的「八百裡」跟路程沒一點關係,它真正的意思是牛,動物的那個牛。「八百裡」來源於一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汰侈》。
  • 上海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即將迎大修 遵循最小幹預原則
    從龍華塔上看龍華寺(攝影:夏馨)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11日報導:千年古剎龍華寺在上海家喻戶曉,成為上海人新春祈福之地的首選。龍華寺將動工修繕,而龍華塔也將啟動保養維護工程。龍華寺是上海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於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這裡也是老「滬上八景」唯一遺存的「龍華晚鐘」的發生地。所謂「三月十五春色好,遊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改革開放以後,為傳承迎新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龍華寺啟動了「龍華撞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