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華塔上看龍華寺(攝影:夏馨)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5月11日報導:千年古剎龍華寺在上海家喻戶曉,成為上海人新春祈福之地的首選。龍華寺將動工修繕,而龍華塔也將啟動保養維護工程。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網站最新發布的審批公告顯示,龍華寺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和龍華塔保養維護工程立項的請示均已獲批。
龍華寺是上海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於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這裡也是老「滬上八景」唯一遺存的「龍華晚鐘」的發生地。所謂「三月十五春色好,遊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改革開放以後,為傳承迎新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龍華寺啟動了「龍華撞鐘」活動。1989年歲尾之夜,龍華寺首次舉行「迎元旦撞龍華晚鐘活動」,並延續至今。
此次保護修繕工程實施範圍包括龍華寺的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鐘樓和鼓樓。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表示,根據《文物保護法》第21條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該保護修繕工程「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龍華寺的修繕應遵循最小幹預的原則。
龍華塔(攝影:夏馨)
與龍華寺相望的龍華塔為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64米,相傳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唐末毀於戰火。現在大家所見的龍華塔,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吳越王錢菽重建,距今已逾千年,為上海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華塔自建立以來經過多次修繕,尤其是在新中國建立後。1954年和1982年,分別按宋代規格重修龍華塔;1984年換鐵剎、新鑄塔尖寶瓶,1991年安裝永久性泛光照;1999年,市、區政府和龍華寺出資在塔上安裝光導纖維照明。為人所不知的是龍華塔也有點斜。上世紀五十年代,測量到的傾斜是50釐米,1999年增至104釐米。塔北的機動車道改為步行街,有效控制了傾斜。
據悉,龍華塔保養維護工程也是上海市徐匯區2020年重大工程項目之一。徐匯區2020年重大工程建設現場推進會透露,龍華會街區改造、龍華塔修繕、龍華廣場、龍華港一河兩岸將延續城市記憶,打造開放的城市公共綠地和層次豐富的濱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