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太原的氣溫驟降,但太原工人文化宮投入使用6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大修改造工程卻仍在加緊施工中。作為省城重大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職工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陣地,60多年來,太原工人文化宮發揮了重要作用,市民習慣稱其為「南宮」,被譽為迎澤大街的「七顆明珠」之一。太原工人文化宮的大修改造工程從2020年7月開始,那麼目前工程進展如何?
太原工人文化宮大修改造工程堅持以保護為原則,以再生為手段、以文化為載體、以效用為目標,改造內容包括主樓外立面修繕、結構加固及室內更新;劇場擴容和提升;東、西小院改擴建以及廣場更新和新建地下車庫,經過近半年的加緊施工,目前所有工程都在順利推進。
太原工人文化宮大修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 易光輝:第一部分是A段的車庫樁基工程全部完成,現在正在進行基坑的開挖階段,土石方完成50%,就是A段車庫;B段原有建築物的加固工程已完成85%,新建劇場的部分,樁基工程基本上收尾,現在準備下一步的基坑開挖工作。
項目負責人介紹,工人文化宮所處的迎澤大街地段,地勢較低、地下水位高,地下土質條件惡劣,給一開始的基坑開挖和樁基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
太原工人文化宮大修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 易光輝:太原市的最低點,原來是河道,河道地勢比較低,原來填的雜填土,地下水位也非常高,挖一米五就見水。現在採取的措施是先打了降水井,然後再積極降水,降水的過程中,我們又採用大量鋪設鋼板,然後進行土石方運輸。
除了樁基工程遇到的困難,大修改造工程又一個難點就是對太原工人文化宮建築主體的結構加固,限於上世紀50年代建設標準和技術條件,又歷經60多年使用,建築主體結構已不符合現行公共活動建築規範,局部鑑定為危房,各種管線嚴重老化,消防設施不合格。對此,建設者依據建築的現狀針對性地進行了加固施工。
太原工人文化宮大修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 易光輝:鏟完牆皮之後發現,原有的建築物的砂漿,以前就是那種白灰砂漿,沒有什麼水泥,已經鬆化了,現在用手一扣就已經鬆化這種程度。現在通過另一種方法,根據設計院設計的圖紙,然後改變那個結構形式,用單面剪力牆來對牆體進行加固。這個梁也發現了斷裂現象、開裂現象,然後通過粘鋼來保留原有的建築,進行粘鋼加固,然後對這個柱子的結構體系進行截面放大,用高強灌漿料進行加固。
經過加固施工後,太原工人文化宮建築主體已由原來的磚結構變為剪力牆結構,更為結實耐用,同時現有約1.5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將增加為3.36萬平方米。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有機更新,最大限度地呈現其歷史風貌,保留歷史信息和歷史符號,同時賦予老建築以新生命,打造省城獨一無二的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節點,改造完工後,太原工人文化宮將成為我省一流的市民文化廣場、省城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心、全國一流的工人文化宮。(記者 李白娟 陳亮 劉草堂 王威棟)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