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往事: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

2021-01-13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草原能給你的東西是確定的,今天要的多了,明天就沒有了;得到這裡的,就失去了那裡的。草原是最偉大的教師,告訴你最深刻的自然哲理;草原是試金石,檢驗人們認識自然的程度和科學家的成色。

——朱永傑

        草原往事: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在草原上,有一段發生在上世紀40-50年代的往事:「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以及後來的「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計劃」。這段往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其世界記憶的檔案中,作為研究生態、經濟和社會這一複雜問題的獨特資料。它給後人留下諸多思考,成為一個被討論了半個多世紀的熱門話題。

        1

       困擾俄羅斯的糧食供給問題

        歷史上,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和民族一直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與衝突,實現糧食自給一直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等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早在19世紀中期,農學家維克多·葉戈洛維奇·馮·格裡夫就開始在大草原地區進行調查和研究,了解哪些樹木更適合在俄羅斯大草原上種植。1892年,沙皇三世亞歷山大指定當時非常著名的土壤學家道庫恰耶夫領導對1891年俄羅斯大草原毀滅性乾旱原因的調查。道庫恰耶夫經過調查認為,原來大草原的氣候是十分穩定的,只是由於一個世紀以來斷斷續續的農業生產活動才破壞了原來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他建議採取包括建設從北到南的防護林帶阻擋來自中亞的乾熱風和風沙,改良土壤,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措施,恢復大草原地區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的糧食生產力。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後,蘇聯領導人列寧和史達林都十分重視大草原地區的農業開發和防護林建設。到史達林執政以後,蘇聯在大草原地區建立了大量國營和集體農場。1931年,史達林指示人民委員會中的農業委員會在國營和集體農莊營造防護林,建立森林培育區,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在此期間,蘇聯不斷進行有關林業和生態環境的宣傳,為建設大草原防護林帶造勢。1932年和1936年分別圍繞國營農場建設了4萬公頃和35萬公頃的森林培育試驗區。1935年,農業委員會組織專家撰寫了試驗工作的評估報告,對51種農作物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地的小麥產量翻了一倍,豆類產量提高40%。結論是,防風林帶能有效抵禦冬季雪災和來自沙漠的乾熱風,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作用。

        史達林認為,雖然防風林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還遠遠不夠,集體農莊沒有參與進來,影響了林帶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應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擴大建設的規模。根據史達林的命令,1936年,一個直接隸屬人民委員會,被稱為森林保護與造林總局的行政機構建立起來,專門負責大草原防護林帶建設事宜。

        2

       領袖冠名工程帶來的麻煩

        1945-1946年,戰後的蘇聯遭遇大旱,糧食供給面臨巨大困難,解決糧食供給問題迫在眉睫。1947年11月11日,森林管理部提交的在俄羅斯南部省份建設一道新林帶的計劃獲得部長會議的批准。1948年4月,烏克蘭提交的營造40萬公頃森林的計劃同樣獲得批准。這兩個以植樹造林為主要內容的防護林帶建設計劃總結了20世紀30年代的相關研究結果,制定了大量儘可能不破壞地表植被的技術措施。在今天看來,這些技術要求是非常正確的,符合乾旱、半乾旱環境條件下造林的實際情況。

        1948年11月20日,蘇聯部長會議、蘇聯全蘇蘇維埃中央委員會通過了史達林提議的,旨在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抗風沙能力的改造大自然工程。後來在進行社會宣傳的時候,原來的「大草原防護林帶建設工程」被冠名為「偉大的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簡稱「史達林工程」。

        由領袖冠名的工程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原來由森林管理部提出的工程建設計劃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顯得過于謹慎。因為美國已經有了北美大平原防護林帶(即羅斯福工程),從政治影響上,史達林工程一定要蓋過羅斯福工程,這就致使1948年通過的工程計劃將原來150萬公頃的造林工程增加到570萬公頃,成為世界最大的生態環境工程計劃。

        新的工程包括從北部到南部的中亞沙漠地區,計劃建設8道防護林帶,縱貫俄羅斯大草原,形成一道巨大的防風林帶,以緩解風沙危害。這個工程還要建設大量的池塘和水庫以及運河,解決農田的灌溉問題,使蘇聯大草原地區成為糧食高產地區,同時改造農業的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

        按照計劃目標的描述,史達林工程要徹底改變大草原的氣候,完全阻隔來自中亞的乾熱風,按照當時宣傳的說法,工程完成後要使大草原的氣候像北部的莫斯科一樣潮溼。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計劃宣傳畫

        3

       「三科院士」李森科事件

        蘇聯部長會議為了配合森林管理部的工作,建立了防護林現場保護造林管理局作為技術服務機構,這個機構選擇了當時在蘇聯科學界擁有壟斷地位的李森科作為技術委員會的負責人。

        李森科研發的小麥冷凍催芽技術,獲得蘇聯的科學獎勵,據此成為蘇聯科學院、列寧全蘇科學院和烏克蘭科學院「三科院士」稱號,擔任烏克蘭農業科學院院長,是當時蘇聯最有影響的農業和遺傳學權威。

        歷史學家的研究記載,李森科深諳「做學問」的技巧:外表英俊、行為得體、善於表現、懂得競爭,為外界樹立了一個令人豔羨的科學家形象。李森科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大帥哥,顏值足以讓非專業領域的人們接受其「科學家」的形象。李森科是一位雄辯家,能夠在公眾場合很有分寸地講述自己的理論,而讓別人難以插嘴。李森科及其研究小組能用非常漂亮和繁複的形式提交科學研究報告,那些複雜的實證研究模型確實唬人。李森科還十分聰明,知道如何排斥異己,用政治手腕將對手排斥在外,獲得學術壟斷。

        李森科按照其以前在小麥冷凍催芽技術使用的原理,設計了一種「巢穴種植方法」,就是將5-6棵樹苗栽到一個穴內,讓苗木之間進行生長競爭,通過自然優勝劣汰,保留最強壯的樹苗,用這些樹組成強壯的林帶。在未經實驗的情況下,1949年蘇聯部長會議決定在「史達林工程」全蘇造林工作中推廣,因為領導堅信,李森科這樣的科學家提出的建議一定是對的。

        到1952年,森林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利用巢穴種植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很低,兩條林帶的苗木全部死亡。到1954年,全部林帶建設項目有一半苗木已經死亡。這段故事後來被蘇聯科學家曝光,世界科學界稱之為「李森科事件」,令蘇聯科學界蒙羞數十年。

        隨著1953年3月史達林去世,其繼任者實行了一系列「去史達林化」的行動。1954年,蘇聯部長會議停止了史達林工程的後續撥款,查封了森林管理部,該部的管理職能移交農業部,史達林工程相關機構的大部分人員先後調離。史達林工程,實際上成了一個「爛尾」工程,此後,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到上世紀60年代末,從衛星上僅能看到20%、分散在各地的林帶痕跡片段。

        4

       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計劃

        1953年,尼基塔·赫魯雪夫為了解決蘇聯的農業問題,增加農產品產量,繼續向西部進軍,制定了「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在原來史達林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向東開發裏海東部及哈薩克斯坦境內數百萬公頃的荒地。從1954年夏天開始,有30萬蘇聯青年志願者開赴哈薩克斯坦,1954-1958年投入資金達3000萬盧布,同期生產的糧食價值4880萬盧布,項目一直延續到1965年,耕地面積增加了42萬公頃。從1959年開始,這些耕地的小麥產量逐年下降。大面積的農業開發活動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後果。隨著農業開發工程不斷向南和向東擴展,天然植被越來越少,很多天然森林和沼澤消失了。20世紀後半葉,農業開發活動延伸到坐落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交界處的鹹海。

        鹹海是一個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的內陸湖。鹹海流域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部分地區。在突厥語中,aral的意思是「島嶼,群島」。因此,Aral Sea這個名稱一般也被稱為「島嶼之海」,有1000多個島嶼曾經散布在其水域。鹹海曾是世界上4個最大的湖泊之一,面積達68000平方公裡,鹹海的主要水源供給是阿姆河和錫爾河。由於大量的河水用於「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計劃」的農業灌溉項目,注入鹹海的河流被大規模農業開發的灌溉項目所分流,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內陸湖的鹹海開始快速萎縮。

        到1997年,它已經下降到原來的10%,分裂成若干小型湖泊,包括北部鹹海,南鹹海的東部和西部湖泊,以及一個較小的中間湖泊。到2009年,東南方的湖泊已經消失,西南的湖泊已經退到前南部海西部邊緣的一條狹長地帶。2014年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拍攝的衛星圖像顯示,在現代歷史上,鹹海東部盆地幾乎完全乾涸,這塊地方現在被稱為「阿拉克姆沙漠」。

        2000年以後,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宣布採取一系列措施挽救鹹海的命運,建設的大壩2005年完成,在2008年,這個湖的水位比2003年上升了12米,最大深度為42米。湖裡又發現了足夠數量的魚得以生存。但這些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鹹海的命運,2014年夏季,鹹海已經萎縮到原來西面和北面的零星部分。該地區一度繁榮的漁業已基本被摧毀,鹹海地區由於缺水,環境汙染嚴重。這些生態問題換來的是200萬公頃的沙漠變成可以生長農作物的良田,那裡的人們不再為糧食供給問題而擔憂。

NASA拍攝的鹹海變遷衛星圖片

        5

       避免以科學的幌子行不科學之事

        從史達林去世以後,出於各種目的,批評史達林工程計劃的議論不絕於耳,環境保護人士將其與「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工程」一同作為破壞生態環境的例子進行批評。在世界範圍內,很多文獻的評論並不客觀,因為很少有人全面了解當時的情況,根據結果和他人的評論,人云亦云居多。

        在「冷戰」的背景下,面對西方的經濟封鎖,解決糧食供給是蘇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按照實惠的觀點,放著河流的淡水不用,白白流進沙漠中的鹹水湖就是資源的浪費,用這些水換來有用的糧食,在一般人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錯。到2000年,俄羅斯的農產品不但實現了自給,而且到2006年還有出口。如果是在今天,面對同樣的問題,人們會如何做決策?結果肯定是相同的。人們不能看著結果來談論當時該如何,這種事後諸葛亮的議論沒太多價值。

        在蘇聯大草原地區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實現俄羅斯人幾百年的農業夢想,本來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在很多重大工程決策中,從經濟和社會角度來看是一回事,從生態角度看,事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即使有人認識到了,在實踐中還有一個如何落實的問題,也很少有人願意惹這個麻煩。這才是人們經常會遇到的真難題,所以應該思考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在涉及草原的科學決策面前,那些只會講些漂亮的言論,講幾句放之四海皆準的空話,做點真人秀,看上去「高大上」的專家才是禍根,誤國誤民。決策的科學性在「秀」的遮蓋下轟轟烈烈,而「秀」之下的無知和虛榮帶來的傷害很少有人敢於過問,後人會批評決策者的失誤,但更應該警惕李森科們帶來的深度傷害。

        如何避免讓那些看著像科學家的以科學的幌子做不科學的事情,這是歷史往事給予我們最重要的啟迪。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丨史達林是怎樣改造大自然的?
    跑偏的史達林大森林  1948年11月20日,在史達林的倡議下,蘇聯部長會議和蘇維埃中央委員會通過了「向旱災宣戰」的《關於為保障蘇聯歐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區高產及穩產,營造防護林、實行草田輪作、修建水庫和池塘的計劃》。
  •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出,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大自然的美,真的難以用語言去形容。大自然的愛,真的是無處不在。要說世界上最神奇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大自然」天然的牧場,家畜在這裡可以毫無忌憚的生活,沒有天敵,沒有憂愁,只有藍天、白雲、牧草陪伴著它們。天然的牧草,綻放出黃色的麥田。深入其中你將會感受到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活。這或許會是許多人都嚮往的。
  • 王海容草原往事系列|一部沒有放映的電影
    草原往事系列一部沒有放映的電影文/王海容不知道是誰帶回來了消息,說是在螢石一礦要放電影。整個嘎查的年輕人們蠢蠢欲動,奔走相告。草原上生機盎然,綠草如茵的大地綿延不絕,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蔓延開來,偶爾遇一大片馬蘭花、菊花,奼紫嫣紅,瑰麗異常。淖罕兒遍布畫卷中,如草原上明亮的眼睛,水汪汪深情地注視著這天堂般的人間。牛群、馬群隨處可見,悠閒的漫步在湖邊,蒙古包的嫋嫋炊煙裡,飄散著奶茶的清香。二姑姑倒坐在車尾,我坐在她的懷裡,嘴裡嚼著臨走時奶奶給揣在兜裡的幾塊兒水果糖。
  • 蘇聯秘史:防輻射防炸彈――史達林的戰時秘密官邸
    最近,史達林二戰時一處重要的地下室解密。該地下室位于波克洛山後風景如畫的地方,深入地下12米,加厚鋼筋混凝土結構,離史達林的官邸別墅不遠。  地下室是1940年—1941年間修建的。當時,德國人正逼近莫斯科。正如史達林時期常見的,整個工程是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和很短的期限內完成的。
  • 馬林科夫:夭折的史達林接班人
    幾番角力,馬林科夫接任了史達林留下的部長會議主席之職,但這個職位在他手上保留的時間不足三年。19年俄羅斯StarMidea製作了紀錄片《被遺忘的馬林科夫》,這個被目為夭折的史達林「接班人」的政治人物,方才重新回到普羅大眾的視野。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那時候,蘇聯還沒有完全恢復二戰時期遺留的創傷,不太適合進行新的戰爭,身為最高領導的史達林,其實並不願意發動大規模戰爭,所以多次拒絕朝鮮高層的請求,甚至還呵斥了駐紮在朝鮮境內的蘇聯軍事顧問。後來中國收回東北境內的旅順和大連,給蘇聯造成了一定影響。為獲得新的不凍港,史達林對著世界地圖苦思許久,最後看中了韓國境內的釜山港和仁川港。
  • 史蒂芬·考特金:史達林及其同僚確實信仰共產主義
    以前的一些史達林傳記作品要麼傾向於對早年的史達林進行心理分析,並以此來解釋他以後的政治行為;要麼就是把史達林描述成一個平庸之輩;再要麼就是草草帶過史達林的早期生活和重要的時代背景,從十月革命以後開始敘述。 但是以史達林早年生活經歷為基礎的心理分析不足以解釋史達林為什麼能夠建立這樣一個空前絕後的集權政權。
  • 史達林:二戰名人,納粹剋星
    約瑟夫.史達林出生於1879年12月21日,父親是喬治亞哥裡鎮的一個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雙親都是目不識丁的喬治亞少數民族的底層勞動者。史達林從小家境貧困,父親製鞋所掙不多的錢大都用來買酒喝了,母親拼命工作以維持家庭開銷。父親對史達林的願望是長大之後做個鞋匠,母親則希望他長大之後作個傳教士。史達林在俄國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暴君。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有資料顯示,為了建設共計21個大型防禦工程,蘇聯至少投入了1200億盧布!那時可不是盧布大肆貶值的時代,1200億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如此強大的「史達林防線」竟然被蘇聯人給拆了!
  • 草原的精靈——草原狼
    一個和諧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生活著若干種動物,編織成一幅生機勃勃大自然的美圖,帶給我們是自然美的享受,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們在欣賞趙忠祥解說動物世界時,看到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在非洲原野上生活著非洲獅,虎,豹,獵狗,禿鷲……這些兇殘的食肉動物圍繞在那些非洲角馬,斑馬,麋鹿。。。
  • 訪談︱史蒂芬·考特金:史達林的陰鬱童年決定了他的一生?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史達林的統治是冷酷的,但僅從權力角度來看,史達林獲得且行使的權力是驚人的——史達林建立的專政是專政制度的最高標準。如果我們想了解權力的產生、運作以及後果,那麼史達林和他的政權就是必須研究的課題。
  • 人類丟棄的玻璃垃圾,卻在大自然侵蝕改造下,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
    大自然是具有鬼斧神工的力量,會通過多種方式改造和抹除人類的痕跡,將其重新變成大自然的一部分!其中美國加州布拉格堡的玻璃海灘,是非常有名的旅遊勝地,這裡原本人類丟棄的玻璃垃圾,整個海灘一片狼藉,曾經讓人類不敢靠近半步。但在大自然力量的改造,將其變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一睹風光。
  • 克裡姆林宮的秘密——史達林私人檔案解密歷程
    克雷格飾演的美國歷史學家來到俄羅斯探尋史達林死後留下的最大秘密——他的私生子。歷史學家通過史達林生前保鏢找到了史達林的日記,並最終找到了那位史達林的兒子。英國人對俄羅斯人歷來敵視,這段虛構的情節充分反映了這一點。但羅伯特·帕裡斯對歷史情節巧妙的「嵌入」和丹尼爾·克雷格精彩的表演讓人們很容易產生對歷史一探究竟的衝動。
  • 被史達林推崇的「李森科主義」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史達林極大的推崇這個虛假的學說呢?李森科主義就是蘇聯人李森科創造的一門所謂的社會主義科學。李森科的父親偶然發現在雪地裡過冬的小麥種子,在春天播種可以提早在霜降前成熟,李森科根據這一點創造了「春化處理」法,具體來說就是將播種的種子凍住,低溫處理。起初這種理論也是一種研究的方向,作為猜測那絕對是可以的。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幾個得力助手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雪夫,來到了克林姆林宮觀看電影。放映結束後,史達林將大家邀請到了位於孔策沃自己的別墅裡,一同進晚餐。席間眾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史達林非常高興,甚至還破例喝了一些紅酒。這場宴會持續到了凌晨4點過,大家才盡興而歸。
  • 別忘了,砍伐森林和螞蟻森林都是破壞大自然,人類前進的方向在哪
    自從人類從森林走到了草原,慢慢進化出了智慧,地球已被人類改造的面目全非,曾經的滄海難為水,現在鹹海馬上就要消失了。太多的森林、河流、已經不見了,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們很痛心。反而有太多的人認為,我們向自然索求的太多,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如果不懂得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那麼怎樣才是遵循自然規律?像馬雲老師一樣,推動螞蟻森林項目改造沙漠到處植樹?不過也是真的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可是沙漠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啊,大家都反對砍伐森林為什麼贊同改造沙漠?難道沙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原標題:擦亮草原的「眼睛」 你可曾想過去內蒙古看「海」? 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譽的烏梁素海,總面積300平方公裡,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角地帶的邊緣,像明亮的眼睛一樣鑲嵌在草原上。
  • 《三體.地球往事》:葉文潔為何背叛人類文明,卻始終死不悔改?
    ,又在機緣巧合之下接觸了外星文明,讓她不惜代價背叛地球,選擇幫助三體文明降臨地球,期待三體文明能夠改造人類。第一部的名字叫做「地球往事」,其實主要回憶的是葉文潔的往事,在短短的幾十年間,葉文潔承受了很多痛苦的災難。故事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的,葉文潔的父親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但在文革時期被打成了反動派,被妻子、女兒(葉文潔妹妹)、學生舉報,之後被4個紅衛兵用皮帶活生生抽死。
  • 史達林為何要殺圖哈切夫斯基?
    「偽造檔案,將情報設法落入史達林之手,借刀殺人。」海德裡希親自擬訂的計劃很快就被希特勒批准了。但在德軍偵察機關內部,也有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很可能是蘇聯間諜機關故意將這份情報丟給斯科布林的。但海德裡希信心十足,「這叫以假亂真,奪取勝利」。    在一番緊張的準備之後,海德裡希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他心中十分清楚,這一切都是冒險,特別是同史達林較量,得有過人的膽識。
  • 馬鋼原料場一次料場環保改造工程開工
    馬鋼原料場一次料場環保改造工程開工 2019-09-23 13:43:00   9月20日下午,馬鋼原料場環保升級及智能化改造工程一次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