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為何要殺圖哈切夫斯基?

2020-12-01 華夏經緯
  

    罪惡的陰謀

    1941年冬,莫斯科寒風呼號,大地凍裂。樹林、屋頂、城牆......到處都布滿了冰雪。

    德寇已兵臨城下。大炮、槍彈不斷地往市區傾瀉,震耳欲聾,到處硝煙瀰漫。數百萬蘇軍官兵,就在這裡與德寇日夜血戰。整個俄羅斯民族,整個蘇維埃政權能否生存,就在此一舉了。

    當年莫斯科被圍困,戰爭初期蘇聯大片疆土被德寇蹂躪,數百萬紅軍將士英勇犧牲......今天的人們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頁。當年,正是史達林重了德國間諜頭目海德裡希的計劃。但這血染的一幕,卻是從巴黎開始的。

    1936年12月16日,原沙皇政府的將軍、十幾年前被紅色蘇維埃驅逐出鏡、當時正在巴黎避難的斯科布林來到德國駐法國大使館,把兩份機密情報交給了德國官員、蓋世太寶間諜盧戈森。情報的主要內容是,在蘇聯軍隊裡正醞釀著一場大陰謀,總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正在策劃倒戈史達林的軍事行動。盧戈森如獲至寶,立即親自乘飛機將情報送回德國。

    在柏林,盧戈森詳細地向納粹頭目希姆萊和海德裡希匯報。他們仔細地研究這份情報的價值,認為雖然材料有些言過其實,但德國非常需要它。情報提及的圖哈切夫斯基,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最傑出的天才軍事家。他出生於貴族家庭,早年畢業於沙皇俄國科學院,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加者。十月革命後,他反戈一擊,毅然站到了蘇維埃一邊。1920年,正是他領導高加索方面軍,一舉殲滅了鄧尼金的部隊。從此,紅軍所向披靡,隊伍日益壯大。因而,他成為蘇聯國內戰爭期間著名的英雄和功臣,享有廣泛的聲譽。

    作為專門搞政治陰謀的專家,海德裡希很快就掂量出情報的價值。他想,倘若斯科布林的情報屬實,蘇聯就可能成為一個軍人專政的國家。而且,元首無疑將是圖哈切夫斯基。此人是才華橫溢的組織家,人稱「紅色拿破倫」。這樣一個非凡人物,對德國來說是個潛在的最大威脅。他不希望這成為現實。

    兩個納粹頭目冥思苦想,終於,一個罪惡的計劃誕生了。「偽造檔案,將情報設法落入史達林之手,借刀殺人。」海德裡希親自擬訂的計劃很快就被希特勒批准了。但在德軍偵察機關內部,也有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很可能是蘇聯間諜機關故意將這份情報丟給斯科布林的。但海德裡希信心十足,「這叫以假亂真,奪取勝利」。

    在一番緊張的準備之後,海德裡希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他心中十分清楚,這一切都是冒險,特別是同史達林較量,得有過人的膽識。對此,他作好了一切準備,甚至將自己的生命都壓在這次賭註上了。


    借刀殺人第一步

    圖哈切夫斯基對德國納粹分子而言並不陌生。1935年5月30日,他在《真理報》上發表了《當今德國的軍事計劃》一文,痛斥了德國法西斯的軍事擴張。文章的發表,觸到了希特勒的痛處。他一面通過外交途徑,譴責蘇聯發表有礙兩國關係的文章,一面策劃幹掉圖哈切夫斯基。所以,聽到海德裡希的匯報計劃後,希特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海德裡希的離間計劃是基於以下考慮的:

    首先,當時蘇聯國內政治生活及不正常,肅反擴大化愈演愈烈,政府和軍隊正在清洗所謂的史達林反對派。許多高級將領被關押或槍決。

    其次,史達林生性剛烈而又多疑,並且對舊軍官出身的圖哈切夫斯基歷來抱有成見。一旦激怒史達林,圖哈切夫斯基就及有可能被除掉。

    此外,海德裡希也深知,蘇聯是德國稱霸歐洲最大的敵人。除掉圖哈切夫斯基,就會激化紅軍將領的不滿,從而達到削弱紅軍戰鬥力的目的。於是,一場罪惡的陰謀就這樣開始了。
   

   巧設陷阱套牢史達林

   一連幾周,海德裡希都食無味、寢不安。他調閱了大量檔案文獻,找到了下手的地方。

   為了保密,海德裡希派老間諜羅德曼譴入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機密檔案庫,盜走了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代號為「R」的文件。在1923年至1933年,有一個德國商業企業家活動聯合會,曾同蘇聯打過交道,參與了一些武器和軍用品的研製。所有內容,都在這份文件裡,裡面有圖哈切夫斯基的談話。

    在一間秘密地下室裡,海德裡希命令工作人員篡改「R」文件:在談話記錄和往來書信中增添一些詞句,加上新的書信並改變語調,特別是對圖哈切夫斯基本人的言語,更要著重改動,充分表現出他有推翻史達林的野心......

    從此,造假中心的能工巧匠們,便日以繼夜地工作著。很快,一份十分逼真且內容豐富的檔案出籠了。這份檔案足以將任何國家的任何一位將帥送上斷頭臺,圖哈切夫斯基自然也就在劫難逃了。
  
    海德裡希對這份偽造文件很滿意。他堅信,越是偉大的人物越容易偏聽偏信、獨斷專行。

    德國巧演「雙簧戲」

    悲劇的第一幕發生在1936年。當時,希特勒正積極準備發動對法國的戰爭。德國外交部企圖通過對捷克駐柏林公使馬斯特內,搞清捷克在此種情況下將採取什麼樣的立場。海德裡希決定充分利用這位公使。他暗示參加會見的德國外交官,將「R」文件的偽造內容透露給馬斯特內。

     會見後,馬斯特內心情沉重,一陣恐懼向他襲來。蘇聯出現倒戈史達林的陰謀,這真是太可怕了,他立即向捷克總統貝奈斯發了一封電報。電報說,從一位德國外交官的暗示中,他發覺德國正在同蘇聯紅軍的一個反史達林集團進行接觸。一切表明,目前柏林似乎在等待莫斯科政府的更換。

    捷克總統貝奈斯看完密電,心急如焚,馬上蘇聯駐捷大使亞歷山大羅夫斯基,將電報交給他,亞歷山大羅夫斯基看完電報,立即複製了一份放進公文包。結束會晤後,他立即飛回國內。就這樣, 海德裡希精心炮製的一份陰謀情報,終於如願以嘗地落到了史達林的手裡。

    海德裡希並沒有就此滿足,為了確報萬無一失,又拉開了悲劇的第二幕。

    在捷克總統貝奈斯召見蘇聯大使的第四天,海德裡希的幽靈出現在巴黎。他將情報巧妙地傳給法國總理達拉弟。後者在一次外交招待會上,又將其傳給蘇聯駐法國大使波特金。波特金在得知這一情報後,立即向莫斯科總部發出加急電報,詳細匯報了他同達拉弟交談的內容。

     緊接著,海德裡希又精心編排了悲劇的第三幕。黨衛軍的頭目貝倫斯歷來是海德裡希最信任的。海德裡希決定派他去捷克首都布拉格。又一場驚心動魄的間諜戰開始了。

    一到布拉格,貝倫斯就會見了捷克總統貝奈斯的代表,表示自己背棄希特勒的決心,並向他透露了幾份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罪證材料」。獲得了這份情報後,貝奈斯深信不移,立即電告史達林。

    貝奈斯的代表又建議貝倫斯同蘇聯駐柏林大使館的伊茲賴洛維奇見面。在柏林,預定的會晤如期舉行。貝倫斯讓伊茲賴洛維奇看了偽造的兩封原件,並問道:「怎麼樣,請給個價錢吧!」

   幾經會晤,這份文件最後以300萬盧布成交。在世界間諜史上,花如此大的代價購買一個歷史悲劇,這是絕無僅有的。

     元帥們之死

    由於在「R」檔案中,有德國軍官與部分蘇軍統帥部代表,其中包括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談話記錄,因此,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實。因為在1925-1928年,他曾擔任過紅軍的參謀長。

    就這樣,海德裡希的陰謀成功了。

    1937年6月11日,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7位著名將領,被判處死刑。

    緊接著,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發布鼓勵告密的命令,從而掀起了一股濫殺狂瀾,蘇軍將領們被接二連三地判刑和殺害,全軍有進80%的高級軍官被殺害,其中,5名元帥中有3名,15名集團軍司令中有13名,85名方面軍司令中有57名,195名師長中有110名、406名旅長中有22名、以及所有的軍區司令,都在這場陰謀中喪生。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蘇聯開國五大元帥,三位被史達林處決,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這五位元帥分別是伏羅希洛夫、布柳赫爾、圖哈切夫斯基、布瓊尼、葉戈羅夫。但令人意外的是,幾年後五大元帥中竟然有三位被史達林處決,下場很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937年6月11日,蘇聯《真理報》發表了一篇令人震驚的社論,說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人是「外國的走狗,卑鄙無恥的叛徒」。
  • 蘇聯開國五大元帥,三位被史達林清洗,只有一位倖免,活到90歲
    這五位分別是伏羅希洛夫、布柳赫爾、圖哈切夫斯基、布瓊尼、葉戈羅夫。這五位都是蘇聯戰功赫赫的人物,蘇聯的英雄,但是幾年過後,三位被史達林清洗,這位卻沒人敢動,活了90歲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1937年的6月11日,蘇聯的《真理報》發布文章大肆批判這幾位元帥,說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人是「外國的走狗,卑鄙無恥的叛徒」。
  • 盤點蘇聯大清洗中史達林處決的三位元帥
    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為了鞏固自己的獨裁和專政統治,對黨政軍各界實行了殘酷的大清洗和大肅反,一大批卓越的蘇聯領導者、元帥、將軍及指戰員被史達林送上了斷頭臺,可以說如果這些人沒有死,以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和國家實力,是不會讓納粹德國得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可能得到極大的遏制,今天行者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被史達林處決的三位元帥。
  • 蘇聯大清洗究竟有多可怕,五大元帥被殺了三個,連部長都選擇叛逃
    消息傳到莫斯科之後,暴跳如雷的史達林立即下令準備特別專列,打算要親赴列寧格勒查明真相,而隨同他一起前來的還有莫洛託夫、伏羅希洛夫等多位蘇聯高級領導人。 第二天,抵達列寧格勒的史達林就親自提審了尼古拉耶夫,但從他口中並未撬出任何有用的線索,於是史達林便決定提審案件中的另一個關鍵人物
  • 此人比圖哈切夫斯基還厲害,被處決後史達林的話令人詫異
    在朱可夫之前,蘇軍中最為我們熟知的將領莫過於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了。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圖帥可謂是「勝利的象徵」。然而同時期還有一人,曾被評價為「圖哈切夫斯基連他的一半都不如」,此人便是伊耶羅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同大多數蘇軍高級將領一樣,烏博列維奇出身貧苦。可貴的是,他的啟蒙老師十分欣賞他的聰慧與努力,在烏博列維奇小學畢業後,建議他繼續學習。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蘇聯元帥的滄桑鐵血路:史達林清洗處決功勳元帥
    本期將以這最後的三位元帥為主人公,帶您回顧沉甸甸的歷史步履中,蘇聯元帥們的那些滄桑故事……  前蘇聯軍銜體系  「蘇聯大元帥」為第一級(僅史達林一人),其後便是「蘇聯元帥」(包括「蘇聯海軍元帥」),第三級是「軍兵種主帥」,第四級是「軍兵種元帥」。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實際上,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此時已經岌岌可危,德軍中央集團軍區從普裡皮亞季大沼澤以北和布列斯特要塞以南殺了過來 但巴甫洛夫本人對此還一無所知,對於各部隊送來的情報也不加以分析,然後就開始腦補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馮·博克元帥要如何進攻他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巴甫洛夫就被史達林下令處決了,這是為何呢? 其實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巴甫洛夫是蘇聯紅軍中最受期望的將領,他年少得志,頗受史達林的信任和蘇聯高層的重託,很快就在軍中擔任要職。
  • 史達林:二戰名人,納粹剋星
    約瑟夫.史達林出生於1879年12月21日,父親是喬治亞哥裡鎮的一個鞋匠,母親是農奴的女兒。雙親都是目不識丁的喬治亞少數民族的底層勞動者。史達林從小家境貧困,父親製鞋所掙不多的錢大都用來買酒喝了,母親拼命工作以維持家庭開銷。父親對史達林的願望是長大之後做個鞋匠,母親則希望他長大之後作個傳教士。史達林在俄國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暴君。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史達林為何槍決愛將巴甫洛夫?兵敗非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大將表面上是因為兵敗被殺,其實摻雜了史達林悔不當初的惱羞成怒,正是因為巴甫洛夫在1937年給出的錯誤結論,讓蘇軍在裝甲兵建設中「開了倒車」,進而深邃影響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戰局,當德國坦克洪流滾滾而來之時,蘇軍機械化部隊卻硬是無力抵擋。
  • 史達林時期被處極刑人數,是沙皇30年的1600多倍
    由於「二評」是針對赫魯雪夫的,當然也要就蘇共二十大赫魯雪夫關於史達林的「秘密報告」談點看法,但「二評」基本上是為史達林評功擺好,勉強地提到「錯誤」,也是為其辯解:「史達林,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他為蘇聯人民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功勳的同時,也的確犯了一些錯誤。
  • 二戰蘇聯為何損失驚人?看看這份大清洗名單,都是史達林咎由自取
    從損失的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即便是蘇軍取得史達林戰役的勝利後,戰場形勢日益好轉,蘇聯的損失依然大於納粹德軍。有人把蘇聯被動的局面歸因於納粹的閃擊戰,打得蘇聯猝不及防,實際上,蘇聯之所以打得一塌糊塗,都是史達林咎由自取,一切源於二戰前的那次自毀長城式的大清洗運動。
  • 陣前斬將是大忌,為何二戰剛爆發,史達林就殺掉大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最早犯的錯誤,要追溯到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時期。在西班牙內戰中,蘇軍T26輕型坦克因防護性能太差,表現不佳。巴甫洛夫因此推斷,所有種類的坦克,在沒有步兵支援的情況下,都是缺少單獨作戰能力的。他將這個情報向史達林進行了匯報。
  • 馬林科夫:夭折的史達林接班人
    1902年,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出生於南烏拉爾奧倫堡,後世認為他家算是貴族,然而其父早亡之後、兄弟幾人連讀書都要靠走門路申請免費,反證出他的家境並不優裕。 馬林科夫15歲那年,阿芙樂爾號的炮聲轟然震響,標誌著對俄國、對世界而言,一項堪稱翻天覆地的巨變正在發生。不久,布爾什維克同樣也掌握了奧倫堡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