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二戰,朱可夫可謂是蘇軍最偉大將領了。作為人類歷史上戰功最多的將領,他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在朱可夫之前,蘇軍中最為我們熟知的將領莫過於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了。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圖帥可謂是「勝利的象徵」。然而同時期還有一人,曾被評價為「圖哈切夫斯基連他的一半都不如」,此人便是伊耶羅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
同大多數蘇軍高級將領一樣,烏博列維奇出身貧苦。可貴的是,他的啟蒙老師十分欣賞他的聰慧與努力,在烏博列維奇小學畢業後,建議他繼續學習。而烏博列維奇的父母也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烏博列維奇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位於首都聖彼得堡的綜合技術學院。然而,由於一戰時俄國戰事吃緊,不得擴徵兵員,大二那年,烏博列維奇應徵加入俄軍。
由於是知識分子,烏博列維奇在被送到戰場前先在康斯坦丁炮兵學校接受了軍官培訓。不過,很早就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他很快就成為了一名布爾什維克主義者,並於「二月革命」時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在內戰中,無論是擊敗鄧尼金的白衛軍還是社會革命黨人安東諾夫的富農叛亂,烏博列維奇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展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華。無奈當時與他同時期的圖哈切夫斯基名聲實在是太顯赫,許多名將的光芒都被掩蓋。
1922年夏,他接替著名的布柳赫爾出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擊潰了白軍和日軍並解放了遠東瀕海地區,因此獲得了第三枚紅旗勳章,此時的他只有25歲。內戰結束後,他先後擔任烏克蘭軍區副司令、北高加索軍區司令、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要職,隨後又同伏龍芝、葉戈羅夫等赫赫有名的將領共同被任命為總參謀部成員,正式確立了其在蘇軍中的核心地位。
1928年,烏博列維奇被任命為軍械部部長,上任後,他便提倡大搞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新型武器和兵種。然而,時任國防人民委員的伏羅希洛夫和騎兵統帥布瓊尼都是軍事理念落後且非常固執的人,1934年2月,烏博列維奇同圖哈切夫斯基聯名寫信,要求重視新式裝備、兵種和戰術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
雖然這些提議被伏羅希洛夫拒絕,但「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爭論愈發激烈,最終引起了最高統帥史達林的注意。開明的領袖批准了烏博列維奇等人的建議,第一個「五年計劃」後,蘇軍擁有超過1萬輛各式坦克和裝甲車,超過其他各國總和;蘇軍飛機數量也飛速增長,同樣成為世界第一。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軍裝甲兵力量和空軍均被認為是世界最強。
基於強大機械化部隊,烏博列維奇同圖哈切夫斯基、亞基爾、葉戈羅夫和「蘇軍作戰藝術之父」特裡安達菲洛夫等接觸將領一同建立了日後對蘇軍影響巨大的大縱深作戰理論,規定「在突破敵方的戰線後,立即以坦克部隊、機械化部隊、空降部隊和騎兵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向敵軍縱深迅猛進攻,合圍並殲滅敵軍重兵集團」。「大縱深」幫助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擊潰日軍,二戰初期,德軍的閃電戰與這種戰法別無二致。遺憾的是,後來「大縱深」的發展陷入僵化,漸漸有了「人海戰術」的影子。
烏博列維奇在蘇軍中的聲望極高,因為自幼接受過良好教育,其氣質並非常人能比。加上他儀表堂堂卻又不苟言笑,不怒自威,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烏博列維奇對部下要求非常嚴格,在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司令時,因不滿第4騎兵師的懶散作風,他立刻要求撤換該師師長。在鐵木辛哥的推薦下,朱可夫被任命為該師新任師長。
眾所周知,朱可夫也以治軍嚴厲著稱,經常親臨前線視察,一旦發現情況定會當面指出,並將負責人批評一頓。然而,在接手第4騎兵師的最初一段時間內,朱可夫忙於了解情況並未著手整治,烏博列維奇就給了一個處分。脾氣暴躁的朱可夫立刻發了份電報:「您是一位極其不公正的軍區司令員,我不想在您手下幹了,請把我調到其他任何軍區去。」不過,烏博列維奇的出眾之處也就此體現出來:被下屬頂撞非但沒有暴怒,反而親自去了解情況,發現自己果然是不太公正,於是便撤回處分。
烏博列維奇影響了一大批人,著名的科涅夫、梅列茨科夫、馬利諾夫斯基、扎哈羅夫等人都認為自己曾得益於烏博列維奇的教誨,後來的蘇軍元帥基裡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更是對烏博列維奇崇敬不已。朱可夫認為烏博列維奇的能力是任何一個蘇軍將領都無法比擬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卓越的將領,卻因「間諜罪」被槍決。
即便如此,他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很久以後。烏博列維奇逝世後,在一次高層會議時,梅列茨科夫從最高領袖史達林的口中聽到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你們要像烏博列維奇在世時那樣培訓自己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