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在俄國取得成功後,世界革命就成為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使命。但是,很快列寧就發現,依據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世界革,其難度無比巨大,因此,列寧開始推崇在一個國家先實現共產主義的思路。在列寧的心中,夢想中的世界革命還很遙遠。然而,列寧執掌蘇聯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史達林的登臺,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變質了,蘇聯的霸權主義思想萌發。那麼,史達林究竟對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呢?
為了實現蘇聯的霸權,史達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蘇聯為核心建立一個陣營。這種想法在蘇聯建立之初便有過施行,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曾經是一個陣營的雛形。不過共產國際的使命更多是團結世界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對包括俄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革命運動都有過幫助,而這也符合列寧世界革命的思想。二戰中,為了適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共產國際暫時解散,但在二戰後,史達林卻以曾經的共產國際為殼,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而這也被史達林當做二戰的最重大成果之一。在他看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歐亞人民脫離資本主義體系的契機,從而使他們能與蘇聯一起形成統一而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
不過,此時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使命卻與當初的共產國際大為不同,這個陣營更多的是為了保衛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果實,而本質上則是為了保衛蘇聯。於是,史達林為了實現蘇聯的霸權,第二步就是通過「輸出革命」影響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兄弟們。史達林曾在書中直言「不容置疑,對於一切具有人數相當多的中小生產者階級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條發展道路是使社會主義獲得勝利的唯一可能的和適當的道路」,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將蘇聯模式推廣到所有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國家,以及那些將要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
完成上述兩步工作後,史達林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這些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實行恐怖統治,而這也是蘇聯模式的「精髓」。在蘇聯國內,史達林一向專橫霸道,生殺大權全部歸於他一人,而幫助他實現這種獨裁統治的機構就是克格勃(契卡)。這種秘密警察制度也被推廣到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中,而克格勃則是這些國家秘密警察機構的實際統治者。於是所謂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史達林也成了唯一的話事人。如果有誰敢質疑史達林,質疑蘇聯模式,誰就會受到懲罰。戰後,南斯拉夫的狄托就很不聽話,做了一些「強調南斯拉夫獨立性」的事情,結果,史達林很生氣,將南斯拉夫踢出了社會主義陣營,並且誣陷狄托為「帝國主義的間諜」。於是,再沒有人敢於違逆史達林。
隨後,在這些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中,開展了大規模的肅反運動,就如同史達林在30年代所做的事情一樣。在波蘭,約有20萬黨員被開除,而克利什科、洛加 · 索文斯基、賓科夫斯基等中央領導人也遭到了鎮壓;匈牙利則處決了以書記處書記拉斯洛為首的19名領導人,全國約有100萬人都處於克格勃的監視之中;保加利亞清洗了9萬黨員,以副主席科斯託夫為首的一大批領導人被處決。這些國家進行的清洗,實際上大多都是冤假錯案,而所用的名目則是「狄托分子」、「帝國主義間諜」、「反蘇民族主義分子」等等。
就這樣,史達林將其在蘇聯的霸權推向了世界,推向了社會主義陣營,成為了這個「家庭」的大家長。而蘇聯,也開始慢慢變成了一個霸權主義的國家。此後蘇聯的歷屆領導,都對蘇聯的這種霸權主義的外交路線進行了繼承和鞏固,甚至開始侵犯很多國家的主權。到勃列日涅夫時期,甚至推出了所謂的「有限主權論」,如此的蘇聯怎能不離心離德,被曾經的「兄弟」所拋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