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揭蘇聯核武秘辛:給史達林的原子彈模型散架了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導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5月30日刊登題為《「呈給史達林的原子彈模型在克宮散架了」——核工業歷史學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的文章稱,蘇聯研製原子彈的始末一直籠罩在濃重的歷史迷霧之中。最主要的謎團包括:很多人認為,蘇聯的核項目始於1945年,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告訴史達林美國造出了「一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真是這樣嗎?我們找到了對該話題最有發言權的人——核工業歷史學家根納季·波尼亞諾夫。文章摘編如下:

親遇多次超標核輻射

根納季·波尼亞諾夫已經「隱身」30年了。他的視網膜被射線燒傷。帶走他視力的命運給了他長壽:他已經81歲了。這名老兵如今住在庫爾恰託夫研究所附近的一個狹小公寓裡,依靠每月1.7萬盧布(1美元約合61盧布)的微薄退休金過活。就在這片地區,從帳篷和軍營開始,然後是現代化實驗室,漸漸錘鍊出蘇聯的核盾牌。

學教育史和物理的波尼亞諾夫在26歲進入蘇聯中型機械製造部檔案館工作。很快他就被委以重任——整理核工業的所有文獻。

「我到工廠去檢查,」波尼亞諾夫回憶說,「分配給我的都是最『髒』的活,例如檢查代號『車里雅賓斯克-40』、『託木斯克-7』、『克拉斯諾亞爾斯克-26』的工廠。我不是坐辦公室,而是巡視生產核武器的車間,遇到過好幾次輻射超標。我們只求把文獻整理得『漂亮』,沒想過健康問題。我甚至用手碰過原子彈。」

一段時間之後,波尼亞諾夫開始在地鐵裡昏倒。醫生說他必須離職,不然就會雙目失明(不過21年後他還是雙目失明了)。他在30歲那年,也就是1967年,決定離開。但是中型機械製造部科技司司長鮑裡斯·波茲尼亞科夫向他提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建議:撰寫關於核工業歷史的多卷本著作。波尼亞諾夫答應了。

這位老人說:「你問我文獻的事兒?我自己就是文獻。我們所有的文獻都是機密。我想揭穿一個彌天大謊。到處都有人說,我們的原子彈是偷來的,我們自己的科學就是零。還有人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從美國人那裡偷來的。這全是胡說八道。」

蘇聯研發原子彈始於1938年

波尼亞諾夫記得,曾主管核項目事務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哈伊爾·別爾烏辛在一次會談裡親口向他講述了核項目誕生的經過。

別爾烏辛說:「1942年,我拿到了一批間諜文件,似乎與什麼『鈾彈』有關。我找來物理學家約費和基科因一起參詳,同時立即起草了1942年9月28日由史達林籤署的國防委員會決議草案。」

公眾長期以來對這份印有「絕密」標記文件的存在一無所知。上世紀60年代,波尼亞諾夫在保密檔案中找到了決議原稿。決議直到很多年後才被公開。

該決議題為《關於鈾工作的安排》。約費院士被指定為主要負責人,後來他辭任,並推薦伊戈爾·庫爾恰託夫代替自己。

決議第一段是這樣寫的:「責成蘇聯科學院(約費院士)重啟關於通過鈾核裂變使用原子能可行性的工作,並在1943年4月1日前向國防委員會提交關於製造鈾彈或鈾燃料可行性的報告。」

實際上,蘇聯從1938年就開始研發原子彈,成立了由院士謝爾蓋·瓦維洛夫擔任主席的原子核常設委員會。其中一個工作方向就叫「鈾彈」。這項工作因戰爭而中斷。

「有情報稱西方正在研究鈾,於是別爾烏辛受命在蘇聯組織類似的工作,」波尼亞諾夫說,「因此我們將9月28日定為核工作者日。蘇聯核工業誕生於1942年。」

參考美國公開出版書籍

「獲取的情報當然有用,但1945年在美國公開出版的《用於軍事目的的核能》用處還更大些,」波尼亞諾夫很肯定地說,「該書的兩位作者覺得自己的做法獨一無二,沒人能重複,就把一切經驗都寫在書裡了。」

波尼亞科夫說:「我記得與庫爾恰託夫共事的好幾個人講過的故事。庫爾恰託夫坐在那裡寫寫算算,結束計算之後,開始看貝利亞交給他的資料,然後自言自語地說:『看看克勞斯·富克斯(德國物理學家、蘇聯核間諜)搞來的材料裡是怎麼說的?對,對,全都吻合。』」

波尼亞諾夫笑著說:「這又是一個謠傳,說把一個正在進行核反應的鈽球運到克裡姆林宮,交給史達林,他還捧在手心裡看。純屬無稽之談。那可是放射性物質!」他說,「誰會把原子彈帶到克宮?給史達林看的不是成品,而是木製模型。模型還被人不小心碰掉了,零件散落四處。隨後人們在辦公室裡花了整整兩天找一個不知滾到哪裡的秘密零件。」

德國專家作用微不足道

記者請波尼亞諾夫談談德國是否對蘇聯研發原子彈有貢獻的問題。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數十名德國科學家被帶到蘇聯。他思索了一下說:「德國人的情況是這樣的。1945年5月2日,柏林還處在戰火中的時候,後來成為院士的列夫·阿齊莫維奇、伊薩克·基科因、尤裡·哈裡頓穿著上校軍服潛入柏林,目標是找到德國核項目的專家和鈾。這是基科因跟我講述的。美國人也實施了類似行動,而且他們的收穫更大。一位藏身磨坊的德國專家被我們找到了,後來他就得了個綽號『磨坊主』。他就是尼古勞斯·裡爾。」

「德國當時不產鈾,」波尼亞諾夫說,「他們用的是捷克的鈾。蘇聯地質學家在德國發現了鈾礦。美國人不知道蘇佔區有鈾礦。我們的地質學家彼得·安特羅波夫找到了,說:『在這裡挖!』立即就打了一口半公裡深的礦井,建立了一個開採加工廠。從德國人那裡發現了62桶呈黃色粉末狀的鈾化合物,也就是說它甚至不是金屬的形態,還有一個帶孔的鋁罐。他們計劃用這個罐子造出一顆原子彈。德國人有個初步設想,認為他們可以將鈾注入鋁罐,將鋁罐掛在飛機上,從城市上空投擲下去,讓它爆炸。這就是他們當時的水平。所有關於德國原子彈的討論都是虛張聲勢,他們離造出原子彈還差十萬八千裡呢。」

波尼亞諾夫還回顧了當時國防工業組織者鮑裡斯·萬尼科夫就第一次氫彈試驗召集的會議:「從德國運來的幾位物理學家也參加了會議。裡爾說:『我們也有功勞。你們用的是我們的鈾。』蘇聯專家扎韋尼亞金答道:『我們把你們的鈾清理了6遍才能用。』德國專家的作用微不足道。儘管如此,他們也獲得了很多獎賞。裡爾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蘇聯核項目的參與者也得到了相應的獎勵。設施齊全的別墅、汽車、頭銜、金錢獎勵和各種福利……不過,很多福利不久就被赫魯雪夫撤銷了。

相關焦點

  • 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美最新核武體積「驚人」
    「小男孩」原子彈複製模型核彈頭的體積依原理、當量、技術水平不同,存在一定差異,且隨技術進步,體積仍在不斷縮小。比如,1945年8月6日投放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作為人類首顆投入實戰的原子彈,其屬於「槍式」起爆的濃縮鈾彈,在外形上相對「瘦長」些(這也是「槍式」原子彈的共同特徵),「小男孩」原子彈的具體大小為長3米,直徑71釐米,重4.4噸。爆炸當量約1.5萬噸TNT。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他表示,這些問題不是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約寧指出,目前的裂縫會找到、控制住並修理好,但此後可能會出現新問題,這意味著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無故障運行沒有根據。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他表示,這些問題不是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約寧指出,目前的裂縫會找到、控制住並修理好,但此後可能會出現新問題,這意味著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無故障運行沒有根據。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關於史達林我們不知道的事,成就了蘇聯也毀滅了蘇聯
    1、史達林並不是俄國人,而是喬治亞人。史達林執政後,在蘇聯進行了多次大清洗。對於很多少數民族,史達林都把他們發配到其他地方。很多人以為史達林是俄國人,所以對其他少數民族才是歧視。然而事實上,史達林是喬治亞人,並不是俄國人。可以說這件事還是很讓人想不通的。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
  • 盤點蘇聯大清洗中史達林處決的三位元帥
    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為了鞏固自己的獨裁和專政統治,對黨政軍各界實行了殘酷的大清洗和大肅反,一大批卓越的蘇聯領導者、元帥、將軍及指戰員被史達林送上了斷頭臺,可以說如果這些人沒有死,以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和國家實力,是不會讓納粹德國得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可能得到極大的遏制,今天行者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被史達林處決的三位元帥。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截圖安德烈∙約寧在採訪中表示,國際空間站目前並非面臨某些大部件出現故障的情況,而是小問題,「舊車車主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不過,俄航天集團對衛星通訊社表示,這對國際空間站的隊員沒有危險,也不影響空間站在載人狀態下的飛行。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段飛行負責人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對空間站隊員表示,空氣洩漏「極小」,「時有時無」,也可能找不到0.6-0.8毫米的推測孔洞或裂紋。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 毛主席受邀參觀核試驗,蘇聯表示將提供核保護,中央:我們自己搞
    在行程安排中,史達林特意添加了一項活動:邀請毛主席到莫斯科核能研究所觀看原子彈的試驗紀錄片。在紀錄片的觀看過程中,史達林同志是全程作陪的,他不斷地向毛主席講述有關原子彈的研製經過以及軍事威力,臉上帶著頗有些得意的笑容。
  • 如何評價蘇聯時期的科學發展
    20世紀20—50年代,蘇聯物理學家在固體、液體、等離子體的量子物理學基本概念和數學模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卡捷夫尼科夫認為,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蘇聯物理學家出國做學術訪問,以及布爾什維克「文化大清洗」運動(1928-1932年)促使物理學家在社會混亂局面中創辦新機構和加強交流,這是蘇聯理論物理發展的主要社會因素。
  • 杜魯門向史達林炫耀核武器,差點丟掉太平洋勝利果實,還是太年輕
    ,因此杜魯門總統對史達林是竭盡笑臉,儘量滿足蘇聯在歐洲的利益。 史達林何嘗不知杜魯門所說的這種秘密「炸彈」,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曼哈頓計劃時,蘇聯情報部門就已經得到消息,說實話史達林對原子彈的熟悉程度要比杜魯門更早更多,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羅斯福不惜人力物力研究如此大的殺器,作為老對手史達林怎會不知呢,即使美方布置的再嚴密,蘇聯克格勃(特工)早已將原子彈的進度源源不斷地送到史達林的桌子上,原子彈爆炸的那天(1945
  • 歷史上的今天丨史達林是怎樣改造大自然的?
    這個嚴峻的自然難題困擾著帝俄的沙皇們,也同樣困擾著紅色蘇聯的導師們。時光輪轉,當史達林當上這個龐大帝國的舵手時,他會想出什麼好主意呢?而關於乾旱的成因,也有俄國專家考察過。1892年,道庫恰耶夫奉亞歷山大三世之命調查旱災成因,他認為是農業生產打破了脆弱的生態平衡,建議廣栽樹木以御風沙,興建水利以澆農田,從而恢復生態,提高糧食生產力。
  • 全球軍力強國排名美俄中穩佔前三 我專家:不算核武中國能排第二!
    據俄媒報導,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佔據前三甲。  據稱,全球火力公司認為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其主戰坦克、裝甲車數量超過美國。雖然美國依然佔據榜首,但俄專家稱,美國花費的軍費是俄的10倍之多,可俄羅斯與美國的軍力並沒有太大的差距。除了美俄中之外,排名前十的國家還包括印度、法國、英國、日本、土耳其、德國和埃及。
  • 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動用原子彈
    ,直接促成了二戰的終結,也讓世人見識到原子彈那魔鬼般的危害。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美國原子彈製造研發的步伐不僅未放緩,反而全力提速,乃至令一些參與研發的科學家感到不解,甚至有人就此脫離了研發工作。美國的戰略目標,是趕在蘇聯對日參戰之前,迫使日本投降,以爭取對日佔領的主導權,遏制蘇聯。德國投降後,蘇聯單方面撕毀《雅爾達協定》,閃電「收割」,把此前遭納粹鐵蹄蹂躪的東歐諸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美絕不容忍東歐的「悲劇」在日本重演。
  • 不僅僅是原子彈和氫彈,還有這幾種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裂變核武器主條代表:原子彈裂變核武透過裂變釋放能量。重核子如鈾或鈽在中子衝擊下發生裂變反應,分裂成為較輕的核子,同時釋放更多的中子,造成連鎖反應。傳統上裂變核武稱為原子彈。和中子彈的用途一般,現在純粹的核裂變式原子彈,通常僅用來製造低當量和小型的戰術核武器,如大衛克羅無後座力炮等。聚變核武器主條代表:氫彈兩種裂變起爆方式聚變核武透過核聚變釋放能量。輕核子如氫或氦結合成較重的元素,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使用聚變過程的武器亦常被稱為氫彈,因為氫是聚變的常用材料。
  • 蘇聯秘史:防輻射防炸彈――史達林的戰時秘密官邸
    最近,史達林二戰時一處重要的地下室解密。該地下室位于波克洛山後風景如畫的地方,深入地下12米,加厚鋼筋混凝土結構,離史達林的官邸別墅不遠。  地下室是1940年—1941年間修建的。當時,德國人正逼近莫斯科。正如史達林時期常見的,整個工程是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和很短的期限內完成的。
  • 蘇聯秘密核基地都在哪?
    1942年,史達林就下令《關於組織鈾研究》的國防動員令,蘇聯的核武器研發計劃正式開始。但由於衛國戰爭,蘇聯需要把主要的精力用於可以馬上用於實戰的常規武器研發,因此核武器研發上的進度相對較慢。二戰結束後,蘇聯獲得了大量原先納粹德國核武器研發的資料和人才,加上見識到核武器實戰的成果,史達林下令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發工作。
  • 466枚核彈,摧毀蘇聯66個城市,83年前美國這般密謀核打擊
    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幾乎馬上就制定了核打擊前蘇聯的計劃。美國對要轟炸在對納粹德國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盟國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據英國《每日星報》報導,這個計劃是被精心制定的。在標註日期為1945年9月15日的解密文件中提到了此事。
  • 日本將向美國運輸331公斤核武原料 可造50枚原子彈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等5家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日本最快會從本月20日起,將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冷戰時期,以科學研究目的提供給日本的「鈽」運到美國,這些約331公斤的「鈽」,大概能製造出50枚原子彈。
  • 赫魯雪夫是史達林追隨者,引起全球震動,到底是蘇聯英雄還是罪人
    提到赫魯雪夫,很多人都十分不明白,為什麼英明一世的史達林,會把領導人的位置傳給這麼一個愚蠢人,蘇聯因為赫魯雪夫的愚蠢政治,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其實史達林並沒有把領導人的位置傳給赫魯雪夫,他原本傳給的馬林科夫,而當時貝利亞的權力也在赫魯雪夫之上,但是誰知道史達林一掛,赫魯雪夫在元帥朱可夫的支持下,直接把馬林科夫給趕下臺,而自己成為了蘇聯領導人。
  • 史達林:二戰名人,納粹剋星
    但也有人推崇史達林在第二次大戰時擊退納粹德軍的輝煌戰績,並在執政期間推行3個5年計劃,把蘇聯建立成為一個工業強國。史達林推行的史達林模式即蘇聯模式,所謂蘇聯模式,如果僅就其內涵本身而言,可以從經濟和政治這兩個方面加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