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向史達林炫耀核武器,差點丟掉太平洋勝利果實,還是太年輕

2020-11-22 騰訊網

杜魯門向史達林炫耀核武器,差點丟掉太平洋勝利果實,還是太年輕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突發腦溢血死亡,這位剛剛於雅爾達會議上與世界另外兩大巨頭一起重新劃分世界的總統突然離開了,他的老對手史達林聽到這個「壞消息」後足足愣了幾十秒,仿佛認定羅斯福是死於非命,否則他不應該在這個世界即將在他們手中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離開,但作為爭鬥了幾十年的老對手史達林仿佛也應該慶幸,畢竟在不分高下的對抗裡誰活的最長誰就是勝利者,從現在來看史達林好像勝了。

史達林

不久三大巨頭約定的波茨坦會議如期召開,史達林盯著中間那張本應該屬於羅斯福的椅子陷入了沉思,他在想如果羅斯福今天還在,那這場會議自己能否為蘇聯成功爭取更多利益還是未知數,不過現在這些擔憂沒有了;來自美國密蘇裡的鄉巴佬杜魯門繼承了羅斯福的衣缽,從表面上看這個土裡土氣的總統好像沒有羅斯福那樣睿智與深沉,美國人的想法都仿佛都寫在了他耿直的臉上。

果然在會議召開前,杜魯門見到史達林與邱吉爾時表現的非常興奮,就好像年輕的孩子突然看到心儀的偶像一樣,忘記了他現在也是三大巨頭之一,杜魯門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說道:「

我這位來自密蘇裡的鄉娃能跟元帥和首相兩位大人物在一起,真是不勝愉快。

」史達林與邱吉爾相視一笑,看來這位新總統比老奸巨猾的羅斯福可愛多了。

新三巨頭

波茨坦會議的氣氛在這位新總統的加入下比前不久的雅爾達會議更活躍,雖然這次會議是三大國首腦在戰爭期間召開的最長的一次會議,但會議的過程卻比上次要順利的多,在解決掉德國戰後賠償和波蘭辦界問題後邱吉爾便被甩到一邊,此時的英國已經失去逐鹿亞洲的資格,而美國為了迅速結束對日戰爭和減少太平洋上的損失,不得不請求蘇聯儘快對日宣戰,因此杜魯門總統對史達林是竭盡笑臉,儘量滿足蘇聯在歐洲的利益。

終於為期半個多月的波茨坦會議結束了,毫無疑問蘇聯是這次會議最大的贏家,僅波蘭東方邊界向西延伸一項決議就能讓史達林偷著樂了,作為此次會議的「晚輩」杜魯門雖然表面上得到兩大巨頭的認可,但其實他明白,史達林內心對他未必如對羅斯福一樣尊重,為此在會議散會的那天,杜魯門為扳回一局,忍不住向史達林炫耀了一件秘密武器。

史達林與杜魯門

杜魯門得意洋洋地向史達林說道:「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製造出一種新型炸彈。

」史達林看著杜魯門堆滿笑容的臉強忍著抽他的衝動,而杜魯門絲毫不在意史達林的反應,繼續說說道:「

這種炸彈不同尋常,它的破壞力難以想像。

」史達林滿臉疑問然後故作好奇地離開了,杜魯門一臉滿足地目前史達林,殊不知自己一時嘴快差點葬送美國在亞洲的利益。

史達林何嘗不知杜魯門所說的這種秘密「炸彈」,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曼哈頓計劃時,蘇聯情報部門就已經得到消息,說實話史達林對原子彈的熟悉程度要比杜魯門更早更多,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羅斯福不惜人力物力研究如此大的殺器,作為老對手史達林怎會不知呢,即使美方布置的再嚴密,蘇聯克格勃(特工)早已將原子彈的進度源源不斷地送到史達林的桌子上,原子彈爆炸的那天(1945年7月16日爆炸,而波茨坦會議於17正式開始),史達林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知情者之一,也正因如此,面對杜魯門那賤賤的嘴臉時,史達林才能表現的如此漫不經心。

杜魯門當選總統

至於杜魯門總統,雖然是美國二號權力人物,但羅斯福卻絲毫未向其透露原子彈的消息,不管是出於保密或者對這位總統副手的輕視,直到杜魯門「撿到」這個總統職務時,軍方才不得不將原子彈的消息告訴他,杜魯門得知自己手上有這種大殺器時竟然放肆地告訴對方,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意圖。

史達林之所以生氣,不僅是出於杜魯門的「無知」炫耀,更多的是因為杜魯門對他的核訛詐。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大帝國瓜分世界利益,此時如果一方出現不均衡發展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誰先掌握核武器誰就會在這個世界上具有話語權,很明顯杜魯門是在告訴史達林,別看你在波茨坦會議上得到的好處最多,美國已經掌握原子彈技術,未來誰說了算還真不一定。

杜魯門的話讓史達林氣憤之餘也感覺到一絲恐懼,早在雅爾達會議上就制定的蘇聯對日宣戰計劃之所以遲遲沒有執行,很大程度上是史達林的小算盤作怪,其目的是讓日軍拖住美軍,讓美國無力幹涉亞洲局勢;然而這次杜魯門的「核訛詐」驚醒了他,必須儘快對日作戰,杜魯門如果將核訛詐同樣用在日本人身上,那後果不堪設想。

蘇聯的鋼鐵洪流

果然波茨坦會議結束的第四天,即1945年8月6日,杜魯門下令向日本投放第一顆原子彈,其目的就是逼迫日本投降,以便於美軍抽身太平洋戰場;史達林最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為了儘快得到波茨坦會議上蘇聯應得的好處,保住蘇聯在亞洲的大哥地位,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軍宣戰。

日本投降現在不是兩大帝國關心的事情了,亞洲局勢才是他們的重點,美蘇兩國都擔心亞州果實被對方摘走,於是瘋狂搶佔地盤,不久蘇聯佔領北朝鮮,美軍佔領南韓,雙方達成38線為分界線的協議,同時美軍為保住日本本島,默認蘇聯搶佔日本北方四島,就這樣美軍苦心經營的亞州果實被蘇聯摘走一半。

二戰後美蘇格局圖

時至今日,許多人在談論二戰末兩大帝國的博弈時仍然認為,羅斯福讓蘇聯對日宣戰是錯誤的決定,殊不知美軍深陷太平洋根本沒有餘力摘取亞州果實,只有蘇聯最後一推才能把日本送上絕路,而美軍保留勝利果實的唯一辦法或許就是原子彈的震懾,由於杜魯門的「快嘴」讓史達林提前感覺到了危機,因此不得不提前對日宣戰,這樣在美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從他們手中奪走了大量好處。

相關焦點

  • 痛失北海道史達林究竟有多後悔?不揣冒昧的日本人還來要那幾個島
    而此時,一路凱歌的蘇聯紅軍並沒有讓史達林感到歡欣,他清楚蘇聯此次出兵的「重要使命」還沒有完成。不經休整,蘇聯紅軍馬不停蹄跨過鴨綠江向朝鮮半島進軍。 8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朝鮮北部的日軍解除武裝停止戰鬥。 看著蘇聯紅軍在朝鮮半島一路南下勢不可擋,遠在衝繩的美國人慌了。情急之下,杜魯門向史達林提出「建議」,以北緯38度為界美蘇分別佔領。
  • 《鈾工程》——追憶蘇聯核武器開發計劃(二)
    向試驗反應堆加工和供應作為石油焦原料的純石墨工作由莫斯科電機廠負責,莫斯科"石油氣"工廠生產出了第一批石油焦。來自美國的核訛詐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朱可夫元帥隨史達林參加了在柏林近郊舉行的波茨坦會議。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儘管兩國已經被迫分開,可還是有一些人希望統一朝鮮半島。
  •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史達林與羅斯福和邱吉爾往來書信:文獻研究...
    最後,英美兩國總統為了搶佔先機,未按事先與史達林商定好的時間表,即三方在同一時間宣布5月9日為勝利日,而是提前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布了勝利日的消息。至此,反法西斯聯盟已貌合神離,蘇聯已然由盟友變成潛在對手。實際上,戰爭尚未結束,邱吉爾就迫不急待地命令英國軍方制定了針對蘇聯的代號為「不可思議行動」的戰爭計劃和「防禦英屬島嶼免遭蘇聯入侵」的預案。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45年,領導英國獲得勝利的邱吉爾,為何會被請下臺?
    這次會議很有意思,美國總統羅斯福在4月份去世,因此副總統杜魯門成了總統。在會議的前半截,英國的首相還是熟知的邱吉爾,但是到了後半截則變成了艾德禮。邱吉爾領導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其為何會被請下臺?1943年11月,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合影波茨坦前期會議的三巨頭:邱吉爾、杜魯門和史達林波茨坦後期會議的三巨頭:艾德禮、杜魯門和史達林01邱吉爾上臺以後,英國人的日子並不好過說邱吉爾之前,不得不說他的前任首相張伯倫。
  • 抗戰勝利後,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真的是「無條件」嗎?別想得太簡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損失巨大,美國隨即向世界宣布正式參戰。同年12月9日,羅斯福向全美人民發布通告,通告宣稱必定讓日本人為背信棄義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1943年1月24日,羅斯福在記者會上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了美國的無條件投降政策。他多次表示,只有徹底消滅了德意日的戰爭力量,世界才能獲得和平。想要徹底消滅德意日力量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德意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自此之後,儘管英、蘇等國對於此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為了同盟還是保持了對外一致。史達林與邱吉爾也分別在羅斯福演講後表示,支持羅斯福提出的投降政策。
  • 蘇聯首顆氫彈誕生記:差點毀在情報機構手裡
    然而,蘇聯的氫彈計劃卻差點毀在情報機構手裡。從著名的蘇聯間諜克勞斯•福克斯(出生於德國的物理學家,參與英美核武器的研究工作,曾經向蘇聯提供英美研製核武器情報)手中弄到的那份資料曾經使蘇聯科學家們進入過死胡同。由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雅科夫•澤利多維奇領導的研究小組僅為檢查這份問題百出的資料就浪費了6年時間。
  • 俄專家揭蘇聯核武秘辛:給史達林的原子彈模型散架了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導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5月30日刊登題為《「呈給史達林的原子彈模型在克宮散架了」——核工業歷史學家揭秘蘇聯核武研究真相》的文章稱,蘇聯研製原子彈的始末一直籠罩在濃重的歷史迷霧之中。最主要的謎團包括:很多人認為,蘇聯的核項目始於1945年,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告訴史達林美國造出了「一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
  • 赫魯雪夫是史達林追隨者,引起全球震動,到底是蘇聯英雄還是罪人
    最初赫魯雪夫剛拿到權力的時候,國內的許多政客和軍方將領,是史達林遺留下的領導班子,這些大佬們都不服他,這也讓赫魯雪夫十分頭疼,同時也為赫魯雪夫後面展開政權清洗埋下了伏筆,但是,赫魯雪夫清洗歸清洗,並不像史達林那樣恐怖和冷血,除了貝利亞被害外,其他的人,大都得到了善終。赫魯雪夫是英雄還是罪人?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三、西方面軍的崩潰 這個時候莫斯科也是一片混亂,畢竟德國人的襲擊太突然了。不過約瑟夫·史達林好歹還能收到從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司令部發來的消息,且不說這些消息是好是壞,但是起碼史達林還知道這兩個方面軍還在戰鬥。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 巴巴羅薩行動中的德軍在德軍鋼鐵洪流多次穿插合圍戰中,蘇聯人先後丟掉了波蘭東部、波羅的海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損失近500萬部隊。特別是在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後,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美英在遠東面臨日本巨大的軍事壓力,落後的武備亟待升級,但此時美英仍然將先進武器運往蘇聯。比如在太平洋戰場美英仍然使用的F2A「水牛」式戰鬥機,已經無法與日本海航新銳的零戰抗衡,但當年底仍有200架在歐洲戰場表現出色的「颶風」式戰鬥機送往列寧格勒,而不是英國的遠東殖民地。
  • 史達林用了哪些手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變成了一個霸權主義國家?
    然而,列寧執掌蘇聯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史達林的登臺,蘇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變質了,蘇聯的霸權主義思想萌發。那麼,史達林究竟對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呢?二戰中,為了適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共產國際暫時解散,但在二戰後,史達林卻以曾經的共產國際為殼,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而這也被史達林當做二戰的最重大成果之一。在他看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歐亞人民脫離資本主義體系的契機,從而使他們能與蘇聯一起形成統一而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
  • 向日本投下原子彈有道德合理性嗎?
    (philpapers.org/rec/MORTTP-7)在一次大學課堂中,盛岡正弘向他的學生們展示了廣島、長崎版的電車問題。和許多被要求考慮這個情況的人一樣,學生們告訴他,他們將改變電車軌道,讓只有一個人死亡。他說:「他們震驚地意識到,他們做出了與杜魯門和史汀生同樣的決定。」
  • 訪談︱史蒂芬·考特金:史達林的陰鬱童年決定了他的一生?
    福柯在一次與考特金談話時,提到應該有人用他有關權力與知識的理論來研究史達林時代的蘇聯。從福柯的話中得到啟發,年輕的考特金在研究生三年級時從頭開始學俄語,並改行研究蘇聯。他的博士論文以馬格尼託格爾斯克-烏拉爾山腳下的一座鋼鐵工業小城在1930年代的建設與發展為案例,剖析蘇聯式統治的建立和權力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