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向史達林炫耀核武器,差點丟掉太平洋勝利果實,還是太年輕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突發腦溢血死亡,這位剛剛於雅爾達會議上與世界另外兩大巨頭一起重新劃分世界的總統突然離開了,他的老對手史達林聽到這個「壞消息」後足足愣了幾十秒,仿佛認定羅斯福是死於非命,否則他不應該在這個世界即將在他們手中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離開,但作為爭鬥了幾十年的老對手史達林仿佛也應該慶幸,畢竟在不分高下的對抗裡誰活的最長誰就是勝利者,從現在來看史達林好像勝了。
史達林
不久三大巨頭約定的波茨坦會議如期召開,史達林盯著中間那張本應該屬於羅斯福的椅子陷入了沉思,他在想如果羅斯福今天還在,那這場會議自己能否為蘇聯成功爭取更多利益還是未知數,不過現在這些擔憂沒有了;來自美國密蘇裡的鄉巴佬杜魯門繼承了羅斯福的衣缽,從表面上看這個土裡土氣的總統好像沒有羅斯福那樣睿智與深沉,美國人的想法都仿佛都寫在了他耿直的臉上。
果然在會議召開前,杜魯門見到史達林與邱吉爾時表現的非常興奮,就好像年輕的孩子突然看到心儀的偶像一樣,忘記了他現在也是三大巨頭之一,杜魯門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說道:「
我這位來自密蘇裡的鄉娃能跟元帥和首相兩位大人物在一起,真是不勝愉快。
」史達林與邱吉爾相視一笑,看來這位新總統比老奸巨猾的羅斯福可愛多了。
新三巨頭
波茨坦會議的氣氛在這位新總統的加入下比前不久的雅爾達會議更活躍,雖然這次會議是三大國首腦在戰爭期間召開的最長的一次會議,但會議的過程卻比上次要順利的多,在解決掉德國戰後賠償和波蘭辦界問題後邱吉爾便被甩到一邊,此時的英國已經失去逐鹿亞洲的資格,而美國為了迅速結束對日戰爭和減少太平洋上的損失,不得不請求蘇聯儘快對日宣戰,因此杜魯門總統對史達林是竭盡笑臉,儘量滿足蘇聯在歐洲的利益。
終於為期半個多月的波茨坦會議結束了,毫無疑問蘇聯是這次會議最大的贏家,僅波蘭東方邊界向西延伸一項決議就能讓史達林偷著樂了,作為此次會議的「晚輩」杜魯門雖然表面上得到兩大巨頭的認可,但其實他明白,史達林內心對他未必如對羅斯福一樣尊重,為此在會議散會的那天,杜魯門為扳回一局,忍不住向史達林炫耀了一件秘密武器。
史達林與杜魯門
杜魯門得意洋洋地向史達林說道:「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製造出一種新型炸彈。
」史達林看著杜魯門堆滿笑容的臉強忍著抽他的衝動,而杜魯門絲毫不在意史達林的反應,繼續說說道:「
這種炸彈不同尋常,它的破壞力難以想像。
」史達林滿臉疑問然後故作好奇地離開了,杜魯門一臉滿足地目前史達林,殊不知自己一時嘴快差點葬送美國在亞洲的利益。
史達林何嘗不知杜魯門所說的這種秘密「炸彈」,早在1941年美國剛開始曼哈頓計劃時,蘇聯情報部門就已經得到消息,說實話史達林對原子彈的熟悉程度要比杜魯門更早更多,俗話說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羅斯福不惜人力物力研究如此大的殺器,作為老對手史達林怎會不知呢,即使美方布置的再嚴密,蘇聯克格勃(特工)早已將原子彈的進度源源不斷地送到史達林的桌子上,原子彈爆炸的那天(1945年7月16日爆炸,而波茨坦會議於17正式開始),史達林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知情者之一,也正因如此,面對杜魯門那賤賤的嘴臉時,史達林才能表現的如此漫不經心。
杜魯門當選總統
至於杜魯門總統,雖然是美國二號權力人物,但羅斯福卻絲毫未向其透露原子彈的消息,不管是出於保密或者對這位總統副手的輕視,直到杜魯門「撿到」這個總統職務時,軍方才不得不將原子彈的消息告訴他,杜魯門得知自己手上有這種大殺器時竟然放肆地告訴對方,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意圖。
史達林之所以生氣,不僅是出於杜魯門的「無知」炫耀,更多的是因為杜魯門對他的核訛詐。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大帝國瓜分世界利益,此時如果一方出現不均衡發展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誰先掌握核武器誰就會在這個世界上具有話語權,很明顯杜魯門是在告訴史達林,別看你在波茨坦會議上得到的好處最多,美國已經掌握原子彈技術,未來誰說了算還真不一定。
杜魯門的話讓史達林氣憤之餘也感覺到一絲恐懼,早在雅爾達會議上就制定的蘇聯對日宣戰計劃之所以遲遲沒有執行,很大程度上是史達林的小算盤作怪,其目的是讓日軍拖住美軍,讓美國無力幹涉亞洲局勢;然而這次杜魯門的「核訛詐」驚醒了他,必須儘快對日作戰,杜魯門如果將核訛詐同樣用在日本人身上,那後果不堪設想。
蘇聯的鋼鐵洪流
果然波茨坦會議結束的第四天,即1945年8月6日,杜魯門下令向日本投放第一顆原子彈,其目的就是逼迫日本投降,以便於美軍抽身太平洋戰場;史達林最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為了儘快得到波茨坦會議上蘇聯應得的好處,保住蘇聯在亞洲的大哥地位,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軍宣戰。
日本投降現在不是兩大帝國關心的事情了,亞洲局勢才是他們的重點,美蘇兩國都擔心亞州果實被對方摘走,於是瘋狂搶佔地盤,不久蘇聯佔領北朝鮮,美軍佔領南韓,雙方達成38線為分界線的協議,同時美軍為保住日本本島,默認蘇聯搶佔日本北方四島,就這樣美軍苦心經營的亞州果實被蘇聯摘走一半。
二戰後美蘇格局圖
時至今日,許多人在談論二戰末兩大帝國的博弈時仍然認為,羅斯福讓蘇聯對日宣戰是錯誤的決定,殊不知美軍深陷太平洋根本沒有餘力摘取亞州果實,只有蘇聯最後一推才能把日本送上絕路,而美軍保留勝利果實的唯一辦法或許就是原子彈的震懾,由於杜魯門的「快嘴」讓史達林提前感覺到了危機,因此不得不提前對日宣戰,這樣在美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從他們手中奪走了大量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