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丨史達林是怎樣改造大自然的?

2021-01-18 網易

  

  

  1.1375年12月21日,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薄伽丘逝世

  2.1879年12月21日,史達林出生

  3.1940年12月21日,美國「爵士時代桂冠詩人」菲茨傑拉德逝世

  4.1945年12月21日,美國將軍巴頓逝世

  5.1964年12月21日,我國首次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

  6.1965年12月21日,第一屆中國民主同盟主席黃炎培逝世

  7.1988年12月21日,洛克比空難發生

  8.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圖宣言籤署,蘇聯解體

  9.1992年12月21日,大秦鐵路全線開通

  10.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號」古沉船被打撈出水

  文章轉載自:地球知識局

  吃飯問題在俄國始終是個大問題。

  這個北方大帝國的北境朔風怒號,冰天雪地,一年裡有大半年不宜耕作;中南部雖有廣袤無垠的草原,但捉摸不定的氣候和從中亞吹來的乾熱風,會招致農業的死敵——乾旱。

  帝國雖大,但有近50%的農田位於年平均降水不足400毫米的地區,近80%的農田經常受乾旱氣候的不利影響。

  如果沒有寶貴的南方土地

  俄國這個北方龐然大物其實也未必能餵飽自己

  (圖片來自NASA)▼

  

  這個嚴峻的自然難題困擾著帝俄的沙皇們,也同樣困擾著紅色蘇聯的導師們。時光輪轉,當史達林當上這個龐大帝國的舵手時,他會想出什麼好主意呢?

  災荒開出老藥方

  忍受飢餓是俄國老百姓的必修課。從776年到1913年,沙皇俄國共發生過96次饑荒,平均每11年就發生一次較大的饑荒。後來雖有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斯託雷平改革土地,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但農民還是吃不飽。

  而沙皇俄國之所以會在戰爭中首先崩潰

  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缺糧

  而工人和逃回來的士兵成為可以被動員的群眾

  (圖片來自wikipedia)▼

  

  十月革命勝利了,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但接踵而至的內戰繼續摧殘著國民經濟,戰時共產主義榨乾了人們的麵缸。《列寧在1918》中,瓦西裡就對妻子說出了那句著名的「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1921年,恐怖的饑荒再次降臨,奪走了500多萬人的生命。

  長期的戰爭、錯誤的政策加上糧食歉收

  導致1921-1922年大饑荒

  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區域的農村尤其悽慘

  (圖片來自wikipedia@Library of Norway )▼

  

  

  頻繁光顧的饑荒主要成因很簡單,那就是乾旱。而關於乾旱的成因,也有俄國專家考察過。1892年,道庫恰耶夫奉亞歷山大三世之命調查旱災成因,他認為是農業生產打破了脆弱的生態平衡,建議廣栽樹木以御風沙,興建水利以澆農田,從而恢復生態,提高糧食生產力。

  雖然俄羅斯有廣闊的土地

  但由於緯度過高,糧食生產依賴於低緯度地區

  而南方的低緯度產糧區主要是烏克蘭和南俄-中亞

  而後者相比前者,要乾燥得多▼

  

  可惜沙皇沒能聽進去,後來的導師們也忙於革命,沒精力恢復田力。而到了1931年,前人的智慧終於在史達林時代得到了重視。為了恢復水土保持能力,保衛小麥和棉花,領袖指示農業委員會營造防護林,建立森林培育區。

  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

  其實下遊流過大片相對乾燥得地區

  (中間明顯的綠色那條)

  (圖片來自chelys.eu/)▼

  

  到了1935年,農業專家對這些試驗區進行評估的時候,驚喜地發現當地的小麥產量翻了一倍,豆類產量提高40%。打鐵需趁熱,護林與造林總局由此建立起來。它直接隸屬於中央委員會,專門負責大草原防護林帶建設事宜。

  也許是樹種得還不夠快,抑或是農業集體化運動副作用實在太大了,1932年-1933年,蘇聯的廣大地區還是遭受了嚴重的饑荒。烏克蘭餓殍遍地,哈薩克民不聊生,靜靜的頓河只聞呻吟之聲。饑饉的兩年裡,估計有700萬人餓死。

  何況糧食還要優先供給莫斯科,而不是給烏克蘭人

  這種脆弱的結構,遇到乾旱就是可怕的災難

  (圖片來自wikipedia )▼

  

  二戰結束後,國民經濟嚴重破壞,勞動力銳減,雪上加霜的是1946年酷旱又至,穀物大幅減產。這場災難中又有上百萬人死亡,赫魯雪夫曾接獲一份報告,裡面記載了基輔郊外人食人的慘劇。

  短短二十幾年,蘇聯就遭遇了三次大饑荒,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迫在眉睫了。

  跑偏的史達林大森林

  1948年11月20日,在史達林的倡議下,蘇聯部長會議和蘇維埃中央委員會通過了「向旱災宣戰」的《關於為保障蘇聯歐洲部分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區高產及穩產,營造防護林、實行草田輪作、修建水庫和池塘的計劃》。名字很長,沒人記得住,所以這個名字後來逐漸變成了「偉大的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簡稱「史達林工程」),和領袖的個人意志牢牢綁定。

  還真有這麼個東西▼

  

  領袖工程當然沒人敢怠慢,之前提出的150萬公頃的建設規劃都顯得過于謹慎,更沒法蓋過羅斯福領導的北美大平原防護林計劃。因此,規劃擴大到570萬公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環境工程計劃。

  這項前無古人的綠色工程將在1949年至1965年間,營造8條防護林帶,橫貫整片俄羅斯乾草原,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將風沙和旱魃拒之門外。

  這張圖是上南下北的

  多條防護林帶縱貫其間,保護重點就是南俄草原

  (圖片來自https://burckina-new.livejournal.com/158259.html)▼

  

  這些防護林帶將保護8萬個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近1.2億公頃耕地,相當於南非的面積。如果將其拉成一條30米寬的長帶,可繞地球51圈。此外還要建設大量的池塘、水庫以及運河,解決灌溉和運輸問題,同時改造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

  一定要把這幾條大河都管得明明白白

  (圖片來自http://www.domarchive.ru/chronica/8787)▼

  

  在這偉大設想中,大草原將脫胎換骨,乾熱風將銷聲匿跡。這裡的糧食高產穩產,這裡的飼料牛羊都愛,這裡的氣候會如莫斯科一樣溼潤宜人,從此成為塞北的好江南。

  目的就是把這個區域(圈中)變為蘇聯的大糧倉

  (圖中淺藍色條帶為歐亞草原帶)

  (圖片來自wikipedia )▼

  

  想法很美好,史達林也誠意滿滿,可惜他實在太忙了,難以躬親於具體細節,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林學理論的要點。加之恰逢蘇聯黨政粗暴幹預學術時期,這就導致了該計劃從會議室走向大草原之後,很快就跑偏了。

  不可以懷疑領袖熱愛種樹的初心

  但最後種得怎麼樣就難說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Wojsyl )▼

  

  為了更科學地種樹,蘇聯成立了防護林現場保護造林管理局作為技術支持。但不科學的是,這個機構選擇了李森科作為技術委員會的負責人。這位在生物學界臭名昭著的科學家此時身兼蘇聯科學院、列寧全蘇科學院和烏克蘭科學院「三科院士」,擔任烏克蘭農業科學院院長,是蘇聯最有影響的農業和遺傳學權威。

  仿佛也像解決俄國人民的吃飯問題

  但實際上做的確實給蘇聯科學事業拖後腿

  (圖片來自wikipedia@Wojsyl )▼

  

  在他的口中,孟德爾遺傳學是「不進步」的遺傳學,動植物後天培養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人類可以通過快速改進的手法改變生物的屬性,這才是「進步的」遺傳學。這種政治掛帥的科研理念,得到了史達林的支持,幫助李森科登上了蘇聯學術之巔。

  之後他對蘇聯生物學界進行了瘋狂的清洗,很多質疑者被撤職,甚至處死。就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全蘇農業科學院院長瓦維洛夫也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捕,於1943年病死獄中。

  李森科講話,聽者心態各異

  (圖片來自wikipedia )▼

  

  禍害完學界,李森科又跑來禍害樹苗。他雖然從未研究過林業問題,但還是琢磨出了營造橡樹防護林的「簇狀法」——將5-6棵樹苗栽到同一個樹坑裡,讓它們相互競爭,優勝劣汰,保留最強壯的樹苗,成長為蘇聯的綠色長城。

  這種類似於養蠱的方法並沒有經過實踐檢驗,但無奈政府迷信李森科的權威,覺得他肯定靠譜。1949年蘇聯部長會議宣布:不論地形氣候,不論溼潤乾燥,各地都必須按相應規範、一律以簇狀法栽種橡樹林帶。

  南俄草原日常的樣子,高密度種樹不知能活多少

  (圖片來自wikipedia@Серёгин Дмитрий )▼

  

  奉偽科學為圭臬,造林事業遭遇了巨大挫折。1952年,森林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利用簇狀法的造林成活率很低,兩條林帶全部死亡。蘇聯科學院指出:在低洼處種橡樹或者種樹後澆水都能成活生長,但簇狀法不僅沒能證明其優越性,還導致大面積樹苗死亡。

  而在半荒漠地區,缺水已經讓樹苗難以成活,再用簇狀法更是添亂。終於1954 年初,森林管理部宣布用1949年以前的造林技術替代李森科的方法,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的全面顛倒清算。

  偉大設想終成空

  然而赫魯雪夫的清算並沒能讓這個偉大的項目持續下去。在他看來,這個每年白花幾千萬盧布,還冠著前任名號的造林計劃著實不划算,遠遠不如動員熱血青年開墾處女地,在西伯利亞南北都種上玉米來得實在。

  更多的玉米、更多的牛、更多的牛奶和牛排

  還有比這更實在的領導人麼?

  (圖片來自wikipedia )▼

  

  

  在赫魯雪夫的授意下,大片防護林伐作木材,數千個池塘和水庫廢棄,570個森林保護站被裁撤。蘇聯部長會議則悄悄停止了史達林工程的後續撥款,查封了森林管理部,相關人員大多調離崗位。「偉大的史達林改造大自然計劃」實際上成為了令人遺憾的爛尾工程。

  趙宗哲在《農業防護林學》中寫道:1949-1953年蘇聯共營造防護林289萬公頃……到1960年草原防護林面積僅為6萬公頃。

  似乎是當年巨大工程的殘存遺蹟

  (圖片@圖蟲·創意)▼

  

  史達林工程雖然中道崩殂,但它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在熱火朝天建設新森林的同時,人們也特別注意保護天然森林和草皮,修復二戰時毀壞的植物園和人工林。為了保持生態平衡,特地栽種果樹以吸引動物入駐,還能創收,其先進的理念神似我國後來推出的退耕還林政策。

  該計劃還引入道庫恰耶夫提出的草榖輪作制,農田輪作休耕,休耕地播種多年生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僅可以恢復肥力,還能用作飼料。

  為了徹底擺脫旱災的陰影,蘇聯成立了農林水利工程項目專門委員會。又調集大批德國戰俘,開鑿了列寧運河(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還在頓河上修建齊姆良水庫,在上第聶伯河營建卡霍夫水電站,在伏爾加河建成了史達林格勒水電站、古比雪夫水電站。這些水利設施不僅便利了航運,提供了無盡的電力,還澆灌上百萬公頃的土地,供給農牧業需要,旱澇保收。

  史達林格勒(伏爾加格勒)水電站周邊

  (圖片來自wikipedia@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ой области)▼

  

  新建的森林帶和水庫改善了生態環境,動植物顯著多樣化,當地人常患的呼吸道疾病大為減少。由於這一系列措施的實行,1951年獲得了大豐收,相比於1948年,糧食產量增加了25-30%,蔬菜產量增加了50-75%,肉類和脂肪增加了80%。

  相比之下,赫魯雪夫熱愛的玉米改革反而沒有那麼成功。

  60年代初,開墾的荒地水土嚴重流失,黑色風暴肆虐,玉米產量在短暫的輝煌之後也歸於平淡。1963年,肉類價格大漲,麵包無處可尋,人們仿佛又想起了被飢餓支配的恐懼,新切爾卡斯克爆發了持續數日、震驚廟堂的罷工流血事件。

  而按原有規劃,這時正應是史達林工程大功告成,乾草原成為肥美地的時候。

  這不禁令人嘆息,如果沒有李森科和赫魯雪夫,這個破天荒的設想會不會成為現實?遺憾的是,之後的蘇聯領導人再沒有一個願意重啟這項偉大工程。

  「我們將步入火堆,我們將燃燒……我仍相信並且堅持我認為正確的事情!瓦維洛夫的諍言仍在耳畔迴響,而蕭士塔高維奇創作的《森林之歌》飄蕩在依舊乾旱的遼闊草原上,卻不知再為誰而歌。

  參考文獻

  [1]. 蘇聯兩年來執行史達林改造自然計劃的成績[J]. 科學通報,1950(07):488.

  [2]達維多夫,張有天. 伏爾加河偉大的水利建設——古比雪夫和史達林格勒水力發電站[J]. 人民水利,1952(01):28-31.

  [3]. 史達林改造自然的計劃在進行中[J]. 科學通報,1953(04):94-95.

  [4]斯·依·鮑杜諾夫,延夫. 在建設中的卡霍夫水電站[J]. 水力發電,1954(05):34-35+28.

  [5]張企曾. 關於李森科「橡樹簇式播種法」問題的討論和意見[J]. 林業科學,1955(02):44-58.

  [6]陳鳳桐. 偉大的史達林改造大自然計劃[J]. 中國農業科學,1952(09):5-6.

  [7]孫慕天. 李森科現象及其教訓[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25-31.

  [8]劉恕,田裕釗. 歷史的啟迪——從當年一項「向旱災進攻」的巨型規劃說起[J]. 科技導報,2003(01):7-10.

  [9]龐羽. 政治背景下的瓦維洛夫與李森科之爭[D].內蒙古大學,2006.

  [10]朱永傑.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回顧[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2):12-15.

  [11]趙伯仁輯譯. 偉大的史達林改造自然計劃與人民的健康.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4.02.

  朝代:| | | |

  閒談:| | | |

相關焦點

  • 草原往事: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
    ——朱永傑        草原往事: 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在草原上,有一段發生在上世紀40-50年代的往事:「史達林改造大自然工程」以及後來的「赫魯雪夫處女地開發計劃」。
  • 歷史上,史達林是怎麼死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1953年2月28日,史達林按照慣例,召集了自己的幾個得力助手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雪夫,來到了克林姆林宮觀看電影。放映結束後,史達林將大家邀請到了位於孔策沃自己的別墅裡,一同進晚餐。席間眾人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史達林非常高興,甚至還破例喝了一些紅酒。這場宴會持續到了凌晨4點過,大家才盡興而歸。
  • 訪談︱史蒂芬·考特金:史達林的陰鬱童年決定了他的一生?
    考特金教授澎湃新聞:前人已經寫過很多史達林的傳記,您為何還要再寫一部《史達林傳》?史蒂芬·考特金:歷史上沒有人比史達林獲取過更多的權力。毫無疑問,史達林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專政,當然我這個說法並不是道德層面上的。
  • 史蒂芬·考特金:史達林及其同僚確實信仰共產主義
    (本文原載於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欄目,採訪人:澎湃新聞 王夕越)】 澎湃新聞:前人已經寫過很多史達林的傳記,您為何還要再寫一部《史達林傳》? 史蒂芬·考特金:歷史上沒有人比史達林獲取過更多的權力。毫無疑問,史達林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專政,當然我這個說法並不是道德層面上的。
  • 從直言的叛逆到摒棄良知忠誠——歷史上的今天:高爾基
    青年高爾基當時由於親近布爾什維克以及其領導列寧,在1909年11月29日歷史上的今天,高爾基被俄國另一個共產黨社會主義民主黨開除黨籍1917年,「叛逆」的高爾基辦理《新生活報》開始抨擊蘇維埃的體制以及社會上的黑暗。列寧隨即在《真理報》上對這種抨擊給予反擊。高爾基在他那份報紙上罵了14個月後被俄共政府給關閉了,其後列寧建議這位曾經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離開蘇俄,於是1922年,高爾基離開蘇聯前往義大利,相當於是被趕出自己國家了。
  • 張全景:毛澤東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歷史巨人
    所謂高是說他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從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出發,全面肯定了毛澤東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的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所謂遠是說他用全新的視角,看待毛澤東思想是怎樣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怎樣教育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
  • 幸福來敲門丨大自然不需要人類, 但人類卻離不開大自然
    幸福來敲門丨NO.15大自然不需要人類,
  • 史達林:二戰名人,納粹剋星
    史達林更不會例外,有一個九人小組,長期貼身守在他的身邊。史達林的別墅叫孔策沃別墅,孔策沃別墅的複雜性和精密,據說只有希特勒的「狼窩」可與之媲美。首先,在通往別墅的唯一通道上,執勤隊日夜監控。他們身材魁偉高大,都是大尉或少校軍銜。環繞孔策沃別墅的森林,密布著無數的螺旋形旋渦。
  • 歷史上的今天丨1945年,領導英國獲得勝利的邱吉爾,為何會被請下臺?
    11月30日,我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夏衍出生6.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7.1969年11月30日,越戰中的美萊村大屠殺被揭發8.1977年11月30日,中國近代物理學先驅吳有訓逝世9.2015年11月30日,人民幣加入SDR,成為第五大國際貨幣10.2018年11月30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逝世文章轉載自:非常歷史
  • 人類丟棄的玻璃垃圾,卻在大自然侵蝕改造下,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
    大自然是具有鬼斧神工的力量,會通過多種方式改造和抹除人類的痕跡,將其重新變成大自然的一部分!其中美國加州布拉格堡的玻璃海灘,是非常有名的旅遊勝地,這裡原本人類丟棄的玻璃垃圾,整個海灘一片狼藉,曾經讓人類不敢靠近半步。但在大自然力量的改造,將其變成十裡銀光寶石沙灘,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一睹風光。
  • 楊奎松: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
    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問:今年是大躍進運動發生5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報刊上紀念改革開放的文章很多,卻很少見到有人談論大躍進,您認為原因何在?答:很顯然,一個是成功的例子,並且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一個是失敗的例子,與今天好像已全無關係,大家當然樂得談論改革開放,而懶得去回顧那個看似荒唐的大躍進了。
  • 克裡姆林宮的秘密——史達林私人檔案解密歷程
    「俄羅斯人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本國歷史」  「俄羅斯人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本國歷史」,約翰森·布蘭特,留著一頭性感銀髮的美國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記者採訪時這樣「狂妄」地表示。如果了解此人,你會發現他很像一部電影的主角。BBC曾經將羅伯特·帕裡斯的作品《大間諜》搬上銀幕,並找來現任「007」丹尼爾·克雷格主演。
  • 馬林科夫:夭折的史達林接班人
    1934年,史達林啟動了鞏固中央和自身權力的舉動,機關工作部由此成立,馬林科夫就是這個新部門的負責人。 同一年的年底,基洛夫被刺事件開啟了全國性「大清洗」的閥門。公私兩方面都極為親密的基洛夫死得不明不白,一方面令史達林暴怒不已,另一方面也令他意識到死亡可能就在身邊,從而在用人方面將「絕對忠誠」提到了更高的優先級上。
  • 史達林時期被處極刑人數,是沙皇30年的1600多倍
    1963年《人民日報》、《紅旗》雜誌開始發表的《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即著名的「九評」,其中的「二評」《關於史達林問題》是這樣說的:「從十月革命開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到現在只有四十六年。史達林作為這個國家的主要領導人,近三十年之久。無論從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上說,或者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說,史達林一生的活動,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史達林為何要殺圖哈切夫斯基?
    當年莫斯科被圍困,戰爭初期蘇聯大片疆土被德寇蹂躪,數百萬紅軍將士英勇犧牲......今天的人們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頁。當年,正是史達林重了德國間諜頭目海德裡希的計劃。但這血染的一幕,卻是從巴黎開始的。
  • 紅星照耀DC 史達林領導超人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時超人落到地球上時,沒有落到美國堪薩斯,而是掉進了前蘇聯的疆土內,會發生什麼?「赤化」版的超人對於看過DC漫畫《超人:紅色之子》的漫迷來說,倒不算陌生。  根據漫畫系列《超人:紅色之子》的劇情,在平行宇宙中,超人的飛船並沒有落在肯特家的堪薩斯玉米地裡,而是落在了前蘇聯位於烏克蘭的一家農場中。
  • 赫魯雪夫挽救史達林式社會主義 並非修正主義
    小組的任務很明確,就是研究蘇聯是怎樣變修的,從理論上反擊修正主義,最後寫出一本《社會帝國主義論》之類的書。小組的研究人員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雖然「研究」出不少簡報和文章,但對蘇聯是怎樣變修的這個中心任務,卻越研究越糊塗。研究到最後,只好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真是一次值得稱頌的理論失敗。
  • 戈巴契夫是蘇聯解體的歷史罪人?羅斯福:史達林模式害了他和國家
    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確實是戈巴契夫政策上的大問題,戈巴契夫1990年,蘇共28大時正式宣布,蘇共改革的目標是「在國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其實就是:在政治方面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和多黨制,否定共產黨的領導;經濟方面推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主張各種所有制平等競爭,取消起主導作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作用,實行生產資料「非國有化和私有化」的所謂的「完全的市場經濟」改革;意識形態方面實行多元化
  • 烏克蘭要對已去世67年的史達林進行審判,這是怎麼回事?
    他們正準備對已經去世67年的被告約瑟夫·史達林和拉夫連季·貝利亞進行審判。總的來說,對死者進行審判在世界歷史上這並不是先例。公元897年,羅馬就進行了一次「殭屍審判」。當時,羅馬教皇司提反六世對他的前任福莫蘇斯的屍體進行了審判,後者在9個月前去世。當時半腐爛的屍體坐在被告席位上,甚至受到「審訊」(坐在旁邊的神職人員作為「律師」代替死者進行「回復」)。
  • 人類歷史上的10大發明,沒有任何一個都不能發展到今天
    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要麼是無意間發現的,要麼是不斷改進而來的。但是這些發明卻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編就選出對人類歷史發展起到十分關鍵的10大發明創造,希望大家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