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戶籍制度改革要遵循布局合理均衡的原則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劃分,如同城市和農村之間橫亙的高牆。一個小小的戶口本,關聯著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戶籍制度改革關係著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生存發展,關係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和質量,更關係著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為未來改革指出了方向,對不同規模城市的戶籍改革進行科學安排,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總量平穩遞增

  數字

  人口大規模流動是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現象。國家衛計委日前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2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達2.36億人,相當於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流動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城鎮化率已達52.57%。然而,這只是基於城鎮常住人口的統計,在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戶籍城鎮化率是27.7%。這說明,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速度,已大大落後於城鎮化速度。

  改革要點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專家觀點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目前,我國公布的城鎮化率為52.6%,但這是按常住人口來統計的。所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工作生活超過六個月的人,這樣就把兩億多農民工算作城市人了。實際上,這些農民工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並沒有融入城市,也沒有享受到城市社會保障帶來的福祉。在城鄉二元狀態下,人口自由流動可以使農民更快更多地進入城市,但他們的市民化卻遇到許多制度性的障礙。當前,我們應該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縮小城鄉差距的途徑,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此次三中全會明確的戶籍制度改革舉措意義重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城鎮化是擴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人口城鎮化是發展轉型的最大動力。以人口城鎮化為支撐,能夠推進消費主導轉型與改革,充分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成為我國未來五年到十年轉型發展的突出優勢和主要動力。當前,城鎮化進程中的許多矛盾,大多與人口城鎮化的體制機制改革滯後相關。也就是說,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重在解開城鄉「二元方程」。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對現行戶籍制度作進一步改革,總的方向是進一步放開各類城市和城鎮的落戶條件,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讓城鎮居民總量平穩遞增,為更多百姓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分梯次不同程度放開布局合理均衡

  試點探路

  2005年底,我國開始探索戶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012年底,上海對居住證進行「積分制」管理,居住證A證和C證持有者在社會保險、公共衛生、住房保障等各方面的待遇完全相同,享受和上海本地戶籍居民同等的待遇。今年4月,北京市提出年內將啟動實施居住證制度。此外,南京即將建立居住證與戶籍準入對接制度。

  改革要點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此次《決定》再次明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專家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段成榮: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關鍵一環在於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落戶條件,讓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定居成為市民已是刻不容緩。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戶籍制度的問題是多年積累的,立足當前的國情和城市資源環境條件,「畢其功於一役」並不現實,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是「整體規劃、分頭實施、穩步推進」。從全面放開、有序放開、合理確定到嚴格控制,體現了分梯次不同程度放開的含義,讓城鄉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均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金三林:今年上半年發布的《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顯示,北京市綜合承載力分值為1.38,超過警戒線1。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每平方公裡766人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已超出了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水源枯竭、垃圾圍城、霧霾肆虐、交通擁堵……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人口超載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正在逐漸顯現。如果僅僅簡單放開戶籍限制,就可能出現大量人口短期內向優勢資源城市聚集,最終造成已滿負荷運轉的特大城市無法承載。因此,戶籍制度改革要遵循布局合理均衡的原則。

  遲福林:以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為重點,推動我國城鎮化發展,是一個政策信號,這說明我國未來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將更重視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關發展政策也將向中小城市傾斜。戶籍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明確提出取消的目標,並且應有時間表。例如:1~2年內剝離戶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在中小城鎮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建立人口登記制度;3~5年內,基本放開中等城市的戶籍制度限制,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

  社保制度與戶籍掛鈎服務均等推進

  百姓聲音

  在南京務工的張文海老家在山東省濟寧市。「因為我們是農業戶口,很多事情受到了限制。我在城裡打工,孩子還在農村上學,想把孩子接到城裡上學,但是很難。不單是借讀費高的問題,關鍵是進不去。要是不分農村戶口城市戶口,都一視同仁就好了。」張文海充滿期待。

  改革要點

  《決定》明確提出「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

  專家觀點

  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鄭杭生:同在一座城市中生活,本地市民和外來流動人口在身份、權利、待遇方面卻明顯不同,這種同城差別造成了同城群體的利益破碎。《決定》提出「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等配套制度,意味著此次戶籍制度改革是多層次、全方位的,也意味著我國在通往公平正義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當前,要在《決定》指導下,逐漸縮小或消除同城居民的經濟權益、文化權益、社會權益的實際差別,平抑不公,促進城鄉居民在利益訴求方面的相互包容。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孔祥智:目前,我國有2.6億農民工,雖然他們把智慧和汗水獻給了城市,但他們卻沒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在就業、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待遇。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就在於剝離其附著的權益差距,縮小乃至消除城鄉差別,實現公共資源分配和公共服務、福利待遇的均等化。未來,應在《決定》指導下,實現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性住房等覆蓋城鎮常住人口。同時,要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保障農民土地財產權益。既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又要讓他們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發展機會,讓城鄉居民共享發展的成果。(本報記者 馮 蕾 李 慧)

相關焦點

  • 戶籍改革的制度變遷與利益博弈
    聽起來頗為誇張的「千萬農民進城」計劃,具體分兩步實施:第一,2010~2011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工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解決戶籍歷史遺留問題,力爭新增城鎮居民300萬人,非農戶籍人口比重由29%上升到37%,實現轉戶人口在主城、區縣城、小城鎮三級城鎮體系的合理布局;第二,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
  • 新一輪農村改革將啟 宅基地制度戶籍制度改革將有突破
    1月4日,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業內指出,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堅持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為主線,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 @素食者 營養均衡要遵循這四項「健康原則」
    而新素食主義的變化導致了現階段很多素食者更加關注如何在素餐條件下營養均衡。過去,素食主義者整體營養意識比較薄弱。「嚴格的素食者不吃肉類,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相對缺乏,有些素食者面色蒼白、憔悴,甚至因長期素食導致缺鐵性貧血。」  30歲的白領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們崇尚新素食主義,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均衡飲食方案,對於到底要不要戒葷,其實並沒有嚴格約束。
  •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
    現在再回到我們的異地高考的主題上,我們就應當更多地明白周光禮希望異地高考的改革怎樣去做了。他希望「讓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關切、焦慮、意見得到公平展示,同等對待,使改革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這就是說,目前的高考制度下,無論是否合理,已經形成了一種各方利益平衡狀態。異地高考的改革一方面要打破這種現有的利益平衡;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種新的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的利益平衡。
  • 分析:如何讓一個商業項目人氣均衡 組合布局有技巧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得解決商業布局上的「均好性」問題。  商業地產的「均好性」主要是指各商業業態之間、不同品牌產品之間、以及內部商業布局等方面的平衡性以及協調性。「均好性」處理得好,可以達到各行市、品類之間的相互帶動和相互促進的目的,以此提升項目整體均衡健康發展。
  • 《市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市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規範...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二、明確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強化以縣為主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制。
  • 破除勞動力和人才流動的戶籍「藩籬」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暢通有序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性流動活力,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更好地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
    遵循不同類型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科學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克服評價考核過於頻繁的傾向。探索實施聘期評價制度。突出中長期目標導向,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評價考核周期,鼓勵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八)暢通人才評價渠道。
  • 理論頭條 | 切實遵循「五個堅持」重要原則
    切實遵循「五個堅持」重要原則 ■ 楊信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對「
  • 胡敏:「六個緊緊圍繞」勾畫出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
    他指出,全會通過的《決定》,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提出了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這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 桂林市推進「縣管校聘」改革破解縣域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難題
    桂林市以實施荔浦「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為抓手,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縣管校聘」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經驗得到自治區人大教科文衛委、自治區教育廳高度肯定。目前,桂林市第二批「縣管校聘」改革也已啟動,全市9個縣區借鑑荔浦經驗,在今年秋季學期參與改革探索。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遵循司法規律 推進繁簡分流改革
    ,實現「簡出效率、繁出精品」,需要遵循司法規律,通過採取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徑共同發力,努力以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新形勢下深入推進繁簡分流改革工作,實現「簡出效率、繁出精品」,需要遵循司法規律,通過採取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徑共同發力,努力以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一、借鑑「二八定律」推進繁簡分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 沈德詠: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在科學司法理念引領下,司法改革的過程本質上是司法制度的創新過程,不創新制度,改革就會陷於空談,就無法形成可以固化的改革成果。   目前,中央政法機關層面已對證據裁判、非法證據排除、疑罪從無、人權保障等法律原則和司法理念達成基本共識。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關鍵在於以科學司法理念為引領,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
  • 淺析高爐風口布局的選擇原則
    二 風速與鼓風動能風口面積的定位和風口的合理布局決定著初始煤氣流的分布。高爐的順行講究的是「上穩下活」,即上部要通過裝料制度的調劑使氣流趨於穩定;下部說的就是風口,風口帶要保證有足夠的迴旋區,每個風口前應保持有足夠的鼓風動能以利於煤氣流的穿透和活躍爐缸。風口面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高爐的風機能力和原燃料條件。諺語說,「大風治百病」。
  • 【文字解讀】關於新的軍官制度改革,權威解答來了!
    答:這次軍官制度改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確保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為指向,以戰鬥力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瞄準軍官職業化這個大方向,按照「堅持遵循、目標引領,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統籌規劃、體系設計,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類規範、基於法治」的思路,調整重塑軍官等級制度,創新完善軍官分類管理、服役、
  • 關於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改革問題的通知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就是要根據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一步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克服平均主義,建立起符合機關和事業單位各自特點的工資制度與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理順工資關係、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專家:制定正確的營養方案,助你實現營養均衡
    原標題:專家:制定正確的營養方案,助你實現營養均衡   營養物質的攝入對保持人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保證合理膳食不僅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而且優質的營養還有利於增強體質和強化免疫系統,幫助降低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從而延長壽命。
  • 關於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全文)
    新華網消息財政部5月10日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通過全面實施清費立稅、從價計徵改革,理順資源稅費關係,建立規範公平、調控合理、徵管高效的資源稅制度,有效發揮其組織收入、調控經濟、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通知指出,此次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及水資源稅改革試點,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