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網遊時間、防治校園欺凌 未成年人保護法迎13年來首次大修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控制網遊時間、防治校園欺凌 未成年人保護法迎13年來首次大修 來源:文化/旅遊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於10月21日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增設「網絡保護」專章、侵害強制報告、防治校園欺凌等內容成為焦點。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毅亭在會上表示,未成年人保護法是1991年制定的,2006年進行了較大幅度修訂,總體看,該法確立的原則和制度仍然適用。修訂草案著力解決現實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以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

據悉,修訂草案新增「網絡保護」專章,其中規定,對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實行時間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今年8月北京市一中院發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新發展白皮書(2009-2019)》顯示,近七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與近六成的未成年人被害刑事案件都存在未成年人不正常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問題。草案對網絡保護的理念、網絡環境管理、相關企業責任、網絡信息管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做出全面規範,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

相關立法工作也在推進中。此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對「電擊治療」等明確規定,提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虐待、脅迫等非法手段從事預防和幹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活動,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至今未出臺,有專家認為是出於下位法需服從上位法原則的考慮,先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做出修訂,再據此對更低位階的《條例》進行立法,更能保持法律與法規之間的統一性。

此外,針對校園欺凌現象,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增加了許多具體措施。如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和處理,並通知被欺凌和實施欺凌行為的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監護人等。北京市一中院副院長周軍介紹,十年來,北京市一中院共審理此類案件167件。其中60%以上的傷害事故發生於在校學生之間,且網絡欺凌日益嚴重。近半數校園欺凌案件發展為網絡欺凌、網絡惡意傳播、網絡暴力。

值得關注的是,草案還規定了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人員的準入資格等。近年來,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從業人員性侵害、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問題時有發生,對此,修訂草案具體規定,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各類組織招聘從業人員或者對在職人員進行核查時,未按照規定向公安機關進行查詢,或者錄用、繼續聘用具有性侵害、虐待、暴力傷害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的人員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可以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除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也在10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針對社會上討論較多的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卻因年齡逃脫處罰等爭議,修訂草案規定了不同等級犯罪和不同程度幹預措施。

「按照從輕到重分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犯罪行為三個等級,規定了不同程度的幹預措施。對犯罪未成年人完善了訴訟中的教育、社區矯正期滿和刑滿釋放後的安置幫教等制度。」人大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此前在記者會上表示。

草案規定了公安機關可以採取的八項過渡性教育矯治措施,而對嚴重不良行為情節惡劣或者拒不配合、接受規定的教育矯治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專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專門學校可以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採取必要的約束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矯治。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希望立法能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以及犯罪行為做出明確的幹預措施,該由教師進行懲戒的明確由教師依法依規懲戒,該追究法律責任的按法律程序追究責任。如此一來,修法才能真正回應社會的關切。

相關焦點

  • 保護少年的你丨@各位家長 孩子遭遇學生欺凌事件該咋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做了定義
    如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並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等。這些惡性事件的存在,不僅給寧靜的校園留下了一道道傷痕,也成了擺在校園安全管理工作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緩的難題。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學生欺凌問題開始在我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委發布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對防治校園欺凌問題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措施。
  • 推動形成校園欺凌防治工作體系
    條例草案將防範學生欺凌和暴力相關工作納入規定,明確提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處理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形成政府部門、學校、家庭、社會參與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防治工作體系。學校應當健全完善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建立校領導、安保人員不定期巡查制度。
  • 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這些年,屢遭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讓這道暗傷成為公共治理的焦點。最近,河南省教育、法院、檢察院、公安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河南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具體負責防治學生欺凌工作科室並向社會公布」等舉措,力爭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對校園欺凌堅持「零容忍」。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煽風點火者,常常通過煽動性的語言或行為鼓動欺凌者繼續實施欺凌行為;如果旁觀者支持欺凌者,為欺凌行為叫好,甚至參與到欺凌中來,會給欺凌者提供一定的正面鼓勵,強化欺凌者的行為,激發起欺凌者的表現欲,讓欺凌者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使欺凌行為持續時間更長、強度增大或發生次數增多。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哪些因素會誘發校園傷害事件的發生?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對成長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超半數校園暴力案為故意傷害案件從整體數據上來看,近三年校園暴力案件呈逐年下降趨勢:2015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件共計1000餘件,2016年和2017年案件量同比分別下降16.51%、13.37%。
  • 歷時20年,性教育終於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但禁忌和爭議仍在
    「性教育」一詞,首次被寫進了中國法律之中。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新修訂的法律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消息傳來時,劉文利正參加「中國性教育的反思與前瞻」線上研討會。
  • 校園法治安全教育,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課上,民警向學生們講解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知識,從校園欺凌、電信詐騙預防和交通安全知識等方面入題,通過典型案例聯繫實際的方式,生動地向同學們講解法律知識>一、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保護未成年人,要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處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項,應當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應當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應當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年10月17日第二次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決定》修正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學校、幼兒園不得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為未成年人提供有償課程輔導。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 田野調查: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校園欺凌」研究團隊(以下簡稱「團隊」)用半年的時間對某省41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753份,並以此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從個人、家庭和學校3個角度走近校園欺凌,試圖尋找影響中學生捲入校園欺凌的因素。
  • 學生遇到欺凌、受到「大灰狼」性侵怎麼辦?最高檢法治課開講!
    「當遇到學生欺凌時該怎麼辦呢?」「當受到『大灰狼』性侵、性騷擾時該怎麼辦?」就社會關注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童建明結合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例,給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建議。童建明表示,檢察機關作為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全過程的機關,設有專門的未成年人檢察業務機構,有責任也更有條件承擔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任。
  • 呵護少年的你,2020年這些關鍵詞值得記憶
    1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四大保護」變「六大保護」未成年人保護,關乎億萬家庭安寧幸福和社會穩定,關係國家民族未來。2020年10月17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我國現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制定於1991年,2006年進行了較大幅度修訂。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參與
    近兩年,媒體曝出多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比如,湖南沅江12歲男童弒母案、湖南邵陽三名未成年人弒師案、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成為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會「頑疾」,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檢察官呼籲多方幫扶涉罪未成年人 防治校園暴力
    正義網北京5月29日電(見習記者 胡玉菡 通訊員 莊子 李美霖)未成年人犯罪存在哪些特點?校園暴力之痛該怎樣預防和應對?如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永軍日前做客正義網微訪談,圍繞上述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 校園欺凌,旁觀者也是劊子手
    羅小朵朵 / 文 近年來,關於校園惡性欺凌事件的報導不斷在媒體上看到,在搜尋引擎輸入「校園欺凌」,出來的各種視頻、新聞令人觸目驚心。 校園欺凌事件,為何愈演愈烈?遭遇欺凌,該怎麼辦?
  • 宣漢警方通報校園暴力欺凌視頻案件進展:相關人員已被控制
    四川新聞網達州7月8日訊(記者 餘開洋)近日,一段暴力欺凌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多名少男少女不斷對一位黑色上衣女孩拳打腳踢。針對視頻內容,7月8日上午,達州市公安局發布警情通報稱:網友反映的一段校園暴力欺凌視頻,經達州警方調查核實該視頻發生地在達州市宣漢縣,目前宣漢警方正在調查。隨後,宣漢公安通過微博再次更新案件進展情況稱,該視頻中涉及的全部人員已於2019年7月7日被公安機關控制,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河北某校發生校園欺凌,女生被舍友接連掌摑,強行逼迫抽電子菸
    學校的校園生活是每個人都非常珍貴的回憶,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陽光快樂的校園中長大,所以有很多的家長也都不惜花上重金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去上當地最好的學校。在學校裡學生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但是總有一部分學生會不想學習,還沾染上了學校外面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孩子們年齡尚小,總覺得這是好事,導致校園欺凌事件越來越多,但因為欺凌者都是未成年,很容易逃脫懲罰。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有一段三名女學生在宿舍欺凌同學的視頻在網上爆出,事情發生在河北張家口蔚縣的某家中學,視頻畫面中可以看到有女生接連受到三人的掌摑,並且還被逼抽電子菸。
  • 靳玉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築牢法治屏障
    作者:靳玉萌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正是要回應社會關切、關注堵點痛點、滿足群眾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學校、幼兒園的教育、保育職責;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努力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增設「政府保護」專章,細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為做好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
  • ...校園護航,青春助力副中心建設」送法進校園第五站 -洛陽市實驗...
    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切實推動法制校園平安校園建設。2020年12月24日—25日,由共青團洛陽市委、洛陽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教育局主辦,洛陽市律師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法治為平安校園護航、青春助力副中心建設」送法進校園活動在洛陽市實驗中學舉行。
  •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描繪「生存在數位化中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10歲及以下觸網佔比78%課題組對全國7~18歲的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於我國總體網際網路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