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2020-11-28 中國教育在線

  這些年,屢遭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讓這道暗傷成為公共治理的焦點。最近,河南省教育、法院、檢察院、公安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河南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具體負責防治學生欺凌工作科室並向社會公布」等舉措,力爭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對校園欺凌堅持「零容忍」。

  重拳之下也亂象仍在。即便是2018年,校園也並不平靜,欺凌仍在個別地方有所發生:此前,一段「隆堯一初中生遭同學毆打被逼跪地、打臉」的視頻在網絡流傳;隨後,一段關於「鹽津縣普洱鎮某班欺凌女同學」的視頻被熱轉微信朋友圈;再之後,網上又出現「安徽黃山某中學一男生遭同校女生現金扇臉」視頻……

  校園欺凌當然不只是中國式難題。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發布全球校園欺凌現狀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年有將近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鑑於校園暴力、校園欺凌時有發生且有的行為非常惡劣,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建議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瞭然以上背景,自然會對河南的重拳整治深以為然。客觀地說,在治理校園欺凌問題上,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一直在努力。兩年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談及教育時曾專門加上「安全」二字,指出「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託起明天的希望」。及至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宣判:5名犯罪時未滿18歲的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或有期徒刑11個月。此案傳遞給公眾的一個共識是,校園欺凌不能和稀泥處理,未成年人實施暴力傷害,同樣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由此來看,河南的這個方案既是對《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落地,亦是屬地治理裁量權上的強化。特點大致有三:一是對施暴學生懲戒「狠準穩」,二是對受害學生關懷更到位,三是對相關學校監管更入微。

  11個部門聯合出手,動作不可謂不大,效果或更可期待。在具體的治理實踐中,起碼能解決兩個老問題:一是明確邊界。給欺凌行為精準「畫像」,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限。二是正視懲戒。構建「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等,對屢教不改者不至於放任不管。不過,11部門聯合出手其實更傳遞了一個基本判斷:校園欺凌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或周邊,卻並非是單純的「校園問題」。

  「熊孩子」的問題,總是紛紜世相的投影。學校固然有責任,家庭當然有義務,但司法、文化等部門恐怕也都不能袖手旁觀。聯想到此前,網絡間湧現大量宣揚以暴制暴主題的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其視頻內容充斥著一脈相承的暴力和粗口,各種「社會大哥」的江湖橋段擠滿首頁和熱搜。算法與流量當道之下,不禁讓人想起《童年的消逝》一書裡的警告:不設防的電子化生活,對青少年的誤導和誘導效應不容小覷。

  校園欺凌冰凍三尺,整治起來非一日之功。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制度給力、執行篤定、配合默契,清朗的校園環境才真正叫人心安。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旁觀者也是劊子手
    在學校裡,她看誰不順眼,就會讓大家一起欺負他。 生性善良的小步不願意與愛海她們一起欺負同學,漸漸引起愛海不滿。沒多久,小步又被誤會想搶走愛海喜歡的男生。 從此,小步成為新的被欺凌對象,暗無天日的校園生活來臨。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外,還有一類被捲入欺凌事件的群體,即旁觀者,他們目睹了欺凌事件的發生,這個群體人數眾多,他們對欺凌的態度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欺凌事件的走向和發展。芬蘭著名校園欺凌研究專家Salmivalli根據旁觀者行為特點將其分為:欺凌助推者、煽風點火者、局外者和保護者。欺凌助推者,雖然不是欺凌事件的主要發起者,但是常常會同欺凌者一起捉弄、欺負被欺凌者。
  • 拒絕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
    校園本是一塊淨土,是潛心教學與與人的地方。純潔的校園問什麼成為埋藏復仇種子的地方?這是我們該反思的。筆者認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由於名校被炒得火熱,「升學率」、「上線率」成為部分學校追求的目標,於此忽略了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
  • 校園暴力沒有旁觀者,到底是誰毀了我的人生?
    每年全球有2.46億的學生因為欺凌而受苦,32.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更讓人心痛的是在這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選擇直接無視,還有百分之五十多的人選擇旁觀但是並沒有阻止這種行為。對於校園欺凌,我們了解得太少,關注得太少了,這樣的事件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生。
  • 田野調查: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原標題: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校園欺凌面前,無論是「魏萊們」為首的霸凌者還是屢遭欺凌的「陳念們」,之所以捲入校園欺凌,都有其背後深刻的因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何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更容易捲入校園欺凌?校園環境又會對校園欺凌產生何種影響?
  •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 悲傷逆流成河:唐小米以暴施暴,終究自食惡果,旁觀者懲罰更慘烈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不得不說,在近些年校園暴力,在中小學是很常見的,雖然新聞報紙上這種事比比皆是,但是還是一出接著一出的上演,而在最近,電影院上映了一部 名叫《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這部劇的小說大致是講述關於愛情的故事,結局也是很悲涼的,而電影則是一部分的改編,電影並沒有把愛情作為重點來突出,而突出的是校園暴力,而這也正是最近這部劇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引人神似,更加讓人們重視起校園欺凌事件
  • 校園欺凌發生時,別像《八佰》裡河對岸的看客,讓人不寒而慄!
    、分析問題的三種視角,以當前學校教育中常見又令人頭疼的校園欺凌問題為例,列舉了校園欺凌問題中的相關方面,比如欺凌者、受欺凌者、雙方家長、其他同學、其他家長、老師、校方等,從三種視角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和思考。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2020年5月9日,河北省滄州初三學生小林在家中自殺身亡,父親稱女兒生前長期遭到校園霸凌... 小林生前錄下的音頻讓人淚目,稱自己的遭遇導致家人生活都「不好過」,「這一切原由都是我,請原諒我的軟弱,我真的挺想陪你們的,可我背(承受)不下去了,我覺得過得好難受。
  • 七部校園欺凌電影,每部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傷痕累累的惡魔》電影講述了小舞與詩乃都因為父母工作上的關係一起轉學到了同一所高中,詩乃過去常常被小舞欺負,如今開始處處針對小舞,同學們也出於對詩乃的同情,開始疏遠小舞,小舞回東京的時候找朋友訴苦,儘管朋友再三勸說小舞還是下定決心開始反擊。《悲傷逆流成河》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 《少年的你》校園霸凌是一個無解的題,但解決問題只能靠自己
    校園欺凌的背後,是一系列難言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原生家庭,學校教育,甚至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但就算都了解了,就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嗎?據統計,32.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30%選擇沉默。
  • 美國小學校長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制定詳細計劃,注重情感教育
    在這個大開面的「家長手冊」的開始部分,有13頁紙是介紹本學區的「安全校園氛圍計劃」,內容包括:對「欺凌」的詳細定義(根據「家長手冊」的定義,「欺凌」不僅僅限於「身體」上的攻擊,它可以是包括書面的,口頭的,電子的,甚至是對另一個學生做的某個手勢,只要是讓這個學生感受到了身體上或情緒上的傷害,或者是讓這個學生感到害怕,這些都算在「欺凌」的範圍之內。)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設計與實施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顯示,有將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有37.7%的初中生遭遇過校園內社會交往上的欺凌;而有19.1%的初中生在校園裡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網絡欺凌作為校園暴力的新形式,其發生率也達到了14.5%。除了阻止身體暴力傷害,防治隱性校園暴力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 推動形成校園欺凌防治工作體系
    條例草案將防範學生欺凌和暴力相關工作納入規定,明確提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處理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形成政府部門、學校、家庭、社會參與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防治工作體系。學校應當健全完善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建立校領導、安保人員不定期巡查制度。
  • 聲之形:校園欺凌背後的鮮血和眼淚,需要怎麼做才能美化如此?
    在這裡小編聲明:即使電影再優秀,也不能成為校園霸凌的洗白工具日本的動漫電影在國內留下了太多經典,但是這一部是我目前為止在國內大熒幕上看過的最不舒服的一部日本電影!這部電影是很優秀我不否認它,但是在看的過程中我很憤怒,因為它正在一點點掩藏一個令人生氣的事實,可能拍攝這個電影的人本身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在我看來,這就是在為校園霸凌赤裸裸的洗白,對身體有缺陷的人士充滿著惡意。
  • AED科普隨處學 心臟急救誰都不是旁觀者
    >學習「黃金四分鐘」救命術按照正確步驟模擬操作你以為這只是一個人的急救課其實通過公交、地鐵、機場內的屏幕大家都能看到這堂↑請收藏↑隨著社會公共衛生急救體系的逐步健全心臟急救現場你我都不再僅僅是旁觀者從公共場所到醫院從乘客到工作人員到醫護工作者
  • 用好「隨手拍」小切口 做實環境治理大文章
    原標題:大眾銳評丨用好「隨手拍」小切口,做實環境治理大文章   12月1日,「揚塵隨手拍」系統依託「山東環境」微信
  • 英漢雙語閱讀:美國校園欺凌問題最嚴重的15個州
    據WalletHub的報告顯示,孤星州在全美因校園欺凌而導致的逃學問題上的花費最多,與其他州並列第一。如果這種行為幹擾課堂活動或學生的教育機會,德克薩斯州的反欺凌法延伸到校園外的行為,如網絡欺凌等。14.
  • 觀《少年的你》有感:用實力和鬥爭對校園欺凌說不
    看完《少年的你》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為主人公的遭遇同情,對那些欺凌別人的學生充滿了憤怒。不僅想起了我的年少時期的往事。70後的我也是少年欺凌的受害者。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性格懦弱,也曾經被幾個不良少年欺負過。
  • 科學解釋不了,到底誰說謊?
    在校園中,校園欺凌事件經常存在,每一次發生的時候,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孩子本身,都會受到巨大的傷害。比如前一段時間,被大家廣泛關注的河南禹州7歲女生小花,在學校被同班的三名男生眼睛裡塞紙片事件,就是明顯的校園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