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沒有旁觀者,到底是誰毀了我的人生?

2020-11-28 小淼心談教育

每年全球有2.46億的學生因為欺凌而受苦,32.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更讓人心痛的是在這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選擇直接無視,還有百分之五十多的人選擇旁觀但是並沒有阻止這種行為。對於校園欺凌,我們了解得太少,關注得太少了,這樣的事件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生。

騰訊有一檔節目《與陌生人說話》,將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王晶晶請來,講述自己的過往經歷。王晶晶的事件起因是因為兩個男生打架起爭執,然後不小心把王晶晶的杯子打碎了,然後她的同桌卻開玩笑的說,你們完蛋了,別人王晶晶的杯子價值三百萬呢!放學後碰壞她杯子的那個男生給了她200元,王晶晶說不用了反正這個杯子也不值幾個錢!結果卻被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校友所知道了然後發布到校園貼吧上「王晶晶的杯子價值300萬,嫌別人陪的200元太少了,結果校友的謾罵聲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

更讓人無語的是,在王晶晶最無助的時候,一個唯一陪伴她的女生卻給她說道,對不起我不能跟你一起吃飯了,因為你最近太火了!就這樣失去了她唯一的一個朋友。

真相被越描越黑,王晶晶無奈只有被迫退學,最終忍無可忍的狀態下,王晶晶把當時傳播上貼吧的王某告上了法庭,最終王某被判了三個月的有期徒刑。但是,王晶晶的人生從此也被毀了。「一個人扔了一根火柴,結果她的房子卻被點燃了」。

受過欺凌的孩子,會變得敏感多疑,不愛說話,心理承受能力弱,會變得患得患失,他們很難再相信任何人。他們會對正常的人際交往產生恐懼,害怕走入人群,產生社交障礙。

校園欺凌案列不是首列,它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當我們如果真正的遇到了,我們應該怎麼樣的保護好我們自己呢?

一:一定不能表現出害怕,欺凌者都是一些欺軟怕硬的人,在確保不會受到傷害的前提下,一定要反抗.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可以欺負你,並且走開,不要因為害怕而讓他們覺得你是可以被欺負的對象。

二:學習至少一項防身技能,如防身術、跆拳道等,以備不時之需。

三:即時向老師家長等求助,用她們的威嚴震懾住欺凌者。通常情況下,老師或家長出面制止,欺凌者就會有所收斂。

四:當看到有人被欺凌時,不要當冷漠的旁觀者,要告訴擁有權威的相關人士,並向他們尋求幫助。

五:保留被欺凌的證據。

那些欺凌者他們既是在毀滅別人,同時也是在毀掉他們自己。

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不堪校園欺凌的易遙,最終選擇了跳海自盡。最終她說的那些話很是讓人聽了心痛,「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你們沒殺過人吧,在場的,動手的沒動手的,都是殺人犯」。

孩子本該在校園是應該無憂無慮的成長的,可是卻被人性的黑暗給參與進來被破壞了,我們不能太過於放縱和縱容,因為這樣長久下來會形成很嚴重的影響的,會在未來照成非常大的影響的。

相關焦點

  • 拒絕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
    校園本是一塊淨土,是潛心教學與與人的地方。純潔的校園問什麼成為埋藏復仇種子的地方?這是我們該反思的。筆者認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由於名校被炒得火熱,「升學率」、「上線率」成為部分學校追求的目標,於此忽略了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
  •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 校園欺凌,旁觀者也是劊子手
    日劇「Life 人生」 「人生」所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女中學生如何面對校園欺凌,並獲得成長的故事。 女主角小步,溫柔體貼,性格開朗,本來和最好的朋友相約報考心儀的高中。
  • 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這些年,屢遭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讓這道暗傷成為公共治理的焦點。最近,河南省教育、法院、檢察院、公安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河南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具體負責防治學生欺凌工作科室並向社會公布」等舉措,力爭把校園建設成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對校園欺凌堅持「零容忍」。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外,還有一類被捲入欺凌事件的群體,即旁觀者,他們目睹了欺凌事件的發生,這個群體人數眾多,他們對欺凌的態度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欺凌事件的走向和發展。芬蘭著名校園欺凌研究專家Salmivalli根據旁觀者行為特點將其分為:欺凌助推者、煽風點火者、局外者和保護者。欺凌助推者,雖然不是欺凌事件的主要發起者,但是常常會同欺凌者一起捉弄、欺負被欺凌者。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從案情通報看:打人者的年齡分別是14周歲、15周歲和19周歲,目前距離事件已近一個月,並沒有得到令家長滿意的處理。 2020年5月9日,河北省滄州初三學生小林在家中自殺身亡,父親稱女兒生前長期遭到校園霸凌...
  • 悲傷逆流成河:唐小米以暴施暴,終究自食惡果,旁觀者懲罰更慘烈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不得不說,在近些年校園暴力,在中小學是很常見的,雖然新聞報紙上這種事比比皆是,但是還是一出接著一出的上演,而在最近,電影院上映了一部 名叫《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這部劇的小說大致是講述關於愛情的故事,結局也是很悲涼的,而電影則是一部分的改編,電影並沒有把愛情作為重點來突出,而突出的是校園暴力,而這也正是最近這部劇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引人神似,更加讓人們重視起校園欺凌事件
  • 紅安縣校園暴力事件,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
    以下為視頻截圖,身穿綠色及粉色衣服的兩名女生被現場其他幾位女生輪流掌摑,在視頻中,小編還聽到了「打重一點」、「我也要打」、「你低頭做什麼」等字眼。據悉,這是打人者和被打者在校內因瑣事發生糾紛的一起報復事件。
  • 一位父親對遭受校園暴力的女兒說:天塌下來我替你頂著
    爸爸趕來了,女孩哭著告訴爸爸:「她發QQ罵我,從晚上9點多一直罵到11點」。爸爸說:「誰罵了,爸爸給你做主,你記住有啥事跟爸爸說,爸爸怎麼跟你講的,孩子,有事情跟爸爸講,天塌了爸爸給你頂著,犯錯了一定要跟爸爸說。」網友MrPDong說:「看的眼淚掉下來了,爸爸真的好好」。
  • 校園暴力!學童上吊自殺留下恐怖漫畫
    導語:近年來校園暴力時有發生,社會上也開始重視這一現象。被校園暴力的孩子該怎麼辦?要麼忍氣吞聲,要麼也變成施暴者,要麼走極端。而校園暴力也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更令人擔憂的是教師團體中也出現了一些素質極差的老師,他們也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無形的對學生產生暴力行為,使得被暴力的學生無法在學校取得幫助。四川綿陽一位學生晚飯後在家中自盡,生前留下了一張漫畫,父親看完漫畫後幾近崩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根據2015年到2017年刑事一審審結案件裁判文書,統計將近3000起校園暴力案件,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其中,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這意味著,3年間,校園暴力致人死亡案件達300起左右,年均百起。惡毒辱罵、暴力毆打甚至重傷死亡以霸凌之名,如陰雲般籠罩在校園上空。校園裡的暴力與欺凌正在呈現出怎樣的形式與特點?
  • 受害者曝光校園暴力,涉事學校被網友質疑第一時間控制受害者言論
    由於遭受室友長期的凌辱,芝芝表示自己為此患上了重度抑鬱,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反抗校園暴力,「王芝芝」聯繫眾多太原本地自媒體尋求幫助並發文稱「我受不了了!我希望法律能帶給我們公平公正的合法權利,也希望不法之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我希望大家能幫幫我。謝謝!」。
  • 山師二附中小學部:杜絕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日,歷城區公安分局唐冶派出所民警為山師二附中小學部2016級2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精彩別致的講座——杜絕校園暴力和欺凌。  本次講座民警以專業的角度介紹了校園欺凌的概念、形式及特點,並通過列舉一個個發生在校園內的經典欺凌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讓學生們明白哪些行為是同學之間的嬉戲打鬧,哪些行為是違反校規的校園欺凌,哪些行為是違反國家法律的校園暴力以及這些違法行為的後果。同時就如何預防自己對其他同學欺凌,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 校園暴力多可怕?暴力前VS後,忍了小北,看到最後:心理扭曲了
    要知道大家對於校園都是很熟悉的吧,而且在學校的裡面時間也是很長的,校園暴力是大家都知道的,對一個人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吧,而且在暴力前後的變化也很大,來看看都是什麼樣子的吧!校園暴力的危害真的是很大的,圖中的就是小北啦,相信大家也都是很期待的吧,在一開始的時候雖然學習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還不錯啦,但是在遭受了校園暴力之後也是很慘的吧,這臉上有很多的血跡,看起來也是很虛弱的樣子,真的是太可怕了!
  • 《少年的你》校園霸凌是一個無解的題,但解決問題只能靠自己
    文/雨叔最近網上最流行的一句話,莫過於「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是電影《少年的你》中的臺詞,背後又一次將「校園欺凌」話題,引導了輿論的頂峰。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則是一個負債纍纍的家庭,沒有父親,母親也是常年「躲債」的主。周也飾演的魏萊,儘管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庭條件好,但卻自始至終,承受著來自父母"冷暴力"的壓力。於誰的家庭,都多多少少面臨問題。
  • 人生自古誰無死?人死之後到底有沒有來世?孔子為什麼不說?
    人生自古誰無死,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個禁忌的話題,好死不如賴活著,如果能長生,誰又願意去死呢?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無論上到帝王將相,還是下到平民百姓,都會視死如歸!認為,人死了可以投胎轉世!那麼人到底有沒有來世?沒有人知道,有人說有,諸天生死皆輪迴,有人說沒有,人死如燈滅!中國的孔聖人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但是,他卻不說,有一天子貢問孔子,老師:「你說人到底有沒有來世」?孔子對子貢說,這事,不能說,不能說!子貢就納悶了,為什麼不能說呢?有沒有?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嘛!
  • 心理健康App:能疏解校園暴力嗎—新聞—科學網
    這款App最初只是一個校園項目,直到被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學會的兒童熱線小組發現其價值後,才將其變為了現實產品。 For Me切中了被校園暴力欺凌青少年們尋找幫助的「痛點」,提供了類似「樹洞」的傾訴功能,讓受欺凌青少年在這裡可以記錄每天的心情並寫下自己的感受。除了傾訴,App的另一端還聯結著諮詢師,如果求助者有需要可以直接與諮詢師對話。
  • 顏寧的微博留言,讓20年前的同學們感到慚愧,警惕校園語言暴力!
    以前顏寧所研究的生物蛋白結構很難被人理解,認為沒有任何的實際用途,然而一場新冠疫情卻讓生物蛋白結構變得異常的重要,完整解析病毒的生物蛋白結構,可以快速找到病毒和人體細胞結合的路徑,然後涉及生物靶標蛋白,從而可以研發出具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和疫苗。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蛋白結構科學家,顏寧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餘,在社交媒體和粉絲互動,做科普博主。
  • 從校園暴力難以杜絕,到國足家門口被裁判黑:忍真能海闊天空嗎
    《從校園暴力難以杜絕那麼,這學校暴力,怎麼能與U23亞洲杯聯繫在了一起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小估計沒遇到過校園暴力的人,幾乎沒有吧?為何這校園暴力,總會一代一代的存在呢?可是,這也跟我們的教育中,更多地對受欺負的孩子,大都如此諄諄教導有關:要忍;挨打時別反抗,省得打你更狠;多道歉,保護自己的重要身體部位……這種「被欺負也要忍」的教育之下,挨打的孩子不敢反抗,欺負人的暴力孩子更加得勢逞強,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因此成了校園暴力一直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 《最強大腦》王易木深夜發文,無關對錯只談人生
    本季的《最強大腦》終於在萬眾矚目中完結,回顧整期節目發展始末,王易木無疑是最被質疑的一位隊員,也是遭受了最多網絡暴力的隊員。隨著節目的告一段落,王易木在今年生日前半小時發了一篇名為《感恩,值得,無愧》的長文,給自己這段簡短的人生做一個小小的總結,也給觀眾做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