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App:能疏解校園暴力嗎—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記者 袁一雪

近日,國外的四名在校學生開發了一款名為For Me的心理健康App。這款App最初只是一個校園項目,直到被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學會的兒童熱線小組發現其價值後,才將其變為了現實產品。

For Me切中了被校園暴力欺凌青少年們尋找幫助的「痛點」,提供了類似「樹洞」的傾訴功能,讓受欺凌青少年在這裡可以記錄每天的心情並寫下自己的感受。除了傾訴,App的另一端還聯結著諮詢師,如果求助者有需要可以直接與諮詢師對話。

雖然這款應用在國外只對19歲以下的人群開放,但開發者認為,欺凌事件可能並不受年齡的限制。

只是,一款手機App真的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嗎?

讓求助者感覺不孤單

For Me既不是第一款,也不是唯一一款針對手機開發的心理輔導類型的App。在上世紀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開始設計一款叫做MoodGYM的手機App,用以緩解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儘管受到爭議,但這款App最終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它還被澳大利亞國民健康系統採用,如今,每年有來自20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在使用它。

2007年,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也開始使用一款針對恐懼症和焦慮的FearFighter在線項目,也首次納入了一款名叫Beating The Blues的針對抑鬱症的手機應用類產品。

面對市面上紛繁複雜的心理App,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藺秀雲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App存在的最大意義在於,可以起到類似樹洞的功能,能讓被欺負者有一個傾訴的地方,有一個支持他們的機構,覺得有地方去傾訴和解決這個問題,就會覺得有依靠,有希望去解決。

而且,「For Me讓求助的人懂得,有很多人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並不是唯一受欺負者,這讓求助者會覺得我不是孤單的」,藺秀雲表示。

欺凌與被欺凌者都需要心理疏導

儘管校園霸凌事件背後的心理隱患似乎沒有抑鬱與焦慮等心理表現的那麼明顯,但是這並不表示參與霸凌事件的雙方不需要心理諮詢。相反,雙方都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因為欺凌者在家裡常常是被打的兒童,而被欺凌者在家裡常常是被打擊、不被支持的兒童」。藺秀雲強調。

家庭狀況不一,再加上青春期是青少年追求自我確立的年齡,他們常常通過各種被社會接納的和不被社會接納的人際交往方式確立自我,就會造成欺凌現象的發生,另外,「一些欺凌他人的兒童青少年可能存在品行障礙,或者攻擊性行為」。藺秀雲表示。

「對於被欺凌的同學,在保證他們安全的同時,要給予心理疏導,讓他們有機會傾訴恐懼、委屈的情緒,身邊的人還應該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藺秀雲進一步解釋說。當然,心理指導時還應該正確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應對欺凌,比如改變炫富、容易被激惹等被欺負的特徵,當遇到被欺凌的情景時,想辦法及時逃脫。

對待校園暴力還應三管齊下

儘管手機App為那些對心理疾病難以啟齒的人一個傾訴的空間,但是如果想要解決問題還是要從實際入手。

當面對校園霸凌事件時,作為主動暴力一方的家長,切忌以暴制暴。「因為很多欺負別人的孩子,常常是在家裡被暴力對待的孩子,他們從家長那裡學會了暴力對待別人和用暴力解決問題。」藺秀雲解釋道,「而對於經常被欺負的孩子,避免打擊孩子,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教給一些應對被欺凌的技巧。孩子被欺凌後,給予孩子安慰和支持,而不是在語言和行為上再次傷害孩子。」

而作為霸凌事件頻發地帶——學校,校方一定倡導好的校風校紀,並且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即多關注、肯定和表揚好的行為,而不是只抓欺凌事件。「同時,給老師和學生開設一些講座和培訓:如何管理情緒、換位思考、有效人際交往等」。

《中國科學報》 (2017-03-31 第8版 生活)

相關焦點

  • 一位父親對遭受校園暴力的女兒說:天塌下來我替你頂著
    網上有一份對5萬多名網友的教育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幼兒園至高中階段,遭遇過校園暴力情況的佔比達20.45%。校園暴力通常分為語言暴力、身體暴力、心理暴力三類,而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通常都是無形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如果孩子遭受到語言暴力和身體暴力,沒有得到及時地疏解的話,會給他們帶來不程度的心理傷害,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危害孩子的性命。
  • 校園暴力多可怕?暴力前VS後,忍了小北,看到最後:心理扭曲了
    要知道大家對於校園都是很熟悉的吧,而且在學校的裡面時間也是很長的,校園暴力是大家都知道的,對一個人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吧,而且在暴力前後的變化也很大,來看看都是什麼樣子的吧!校園暴力的危害真的是很大的,圖中的就是小北啦,相信大家也都是很期待的吧,在一開始的時候雖然學習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還不錯啦,但是在遭受了校園暴力之後也是很慘的吧,這臉上有很多的血跡,看起來也是很虛弱的樣子,真的是太可怕了!
  • 「校園暴力」多可怕?陳念剪寸頭,小北霸氣,而她心理扭曲成反派
    「校園暴力」多可怕?陳念剪寸頭,小北霸氣,而她心理扭曲成反派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一些電影,而在那些電影中,反應了社會的一些常態,還有就是在校園中,那些「暴力」的行為,大多數人都是經歷過校園生活的,對校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很了解的,現在也有很多電影,反應了學校裡的一些行為,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那麼嚴重的「校園暴力」,但有還是有的,只是輕重的問題。
  • 紅安縣校園暴力事件,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
    同時,縣教育局還緊急部署由黨組成員帶隊、股室包鄉鎮(學校),再次開展全縣校園防欺凌專項整治督查行動。(此通報來源自紅安縣教育局)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江西多名女初中生圍毆女同學,砸腦袋逼下跪,5名女生連番對下跪女孩扇耳光;浙江慶元一年級學生遭遇校園暴力;某省一小學生拒交保護費脾臟被打破;延慶學生廁所受辱,被強迫吃大便……當成長遭遇校園暴力,誰之過?
  • 從校園暴力難以杜絕,到國足家門口被裁判黑:忍真能海闊天空嗎
    ,到國足家門口被裁判黑:忍真能海闊天空嗎》近日,湖北嘉魚縣某中學女生,其遭到多名同學輪番扇耳光後,視頻還被上傳到了網絡上。那麼,這學校暴力,怎麼能與U23亞洲杯聯繫在了一起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小估計沒遇到過校園暴力的人,幾乎沒有吧?為何這校園暴力,總會一代一代的存在呢?
  •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禮拜三發布了一份報告,此報告依託於一項對於學齡兒童健康行為的跨國研究及全球範圍內基於學校的健康調查,數據涵蓋122個國家,報告發現,世界範圍內13至15歲的學生,他們之中一半的人也就是1500萬人報告曾經歷過校園暴力,例如打架鬥毆或來自同學的其他形式的霸凌行為。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根據2015年到2017年刑事一審審結案件裁判文書,統計將近3000起校園暴力案件,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其中,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這意味著,3年間,校園暴力致人死亡案件達300起左右,年均百起。惡毒辱罵、暴力毆打甚至重傷死亡以霸凌之名,如陰雲般籠罩在校園上空。校園裡的暴力與欺凌正在呈現出怎樣的形式與特點?
  • 吳鎮宇自曝兒子曾遭校園暴力,臉被打青了,網友:太可惡了
    近日,吳鎮宇自曝兒子曾遭校園暴力,這讓網友很是吃驚。據悉,吳鎮宇近日參加某節目錄製,自曝兒子費曼曾遭校園暴力,被其他孩子騷擾,臉都打青了,看見受傷的費曼,他的妻子很是心疼,希望費曼能避開這些孩子,或者遇到他們的時候逃走,但是吳鎮宇覺得男孩子應該勇敢,逃避是不會解決問題的,所以他讓費曼學會保護自己。
  • 山師二附中小學部:杜絕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近日,歷城區公安分局唐冶派出所民警為山師二附中小學部2016級2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精彩別致的講座——杜絕校園暴力和欺凌。  本次講座民警以專業的角度介紹了校園欺凌的概念、形式及特點,並通過列舉一個個發生在校園內的經典欺凌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讓學生們明白哪些行為是同學之間的嬉戲打鬧,哪些行為是違反校規的校園欺凌,哪些行為是違反國家法律的校園暴力以及這些違法行為的後果。同時就如何預防自己對其他同學欺凌,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 河北廊坊市啟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
    6月4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2020年中小學校「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啟動,重點開展六項教育活動。此次活動由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共青團廊坊市委共同主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提高廣大師生心理健康素質。開展專題輔導報告。
  • 檢察官呼籲多方幫扶涉罪未成年人 防治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之痛該怎樣預防和應對?如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永軍日前做客正義網微訪談,圍繞上述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記者了解到,廈門思明區檢察院於2007年建立了全省首個專辦未成年人和在校生刑事案件機構,2010年在全國率先開通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微博「未成年人檢察在線」。
  • 安徽一女學生遭校園暴力學校隱瞞不報,校長被免職6人受處分
    安徽一女學生遭校園暴力學校隱瞞不報,校長被免職6人受處分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 日前,網絡曝出「安徽太和女生遭圍毆被拍視頻,家長質疑學校知情不報」。
  • 校園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筆者認為現有的校園app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校園教育類app,這一類app單純以學習為目的,比如慕課網、各類雲課堂產品等;第二類旨在打造綜合的校園生活生態,涵蓋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等功能,但更偏向於工具類的app,其定位為教育、學習類產品,這一類有今日校園、超級課程表、完美校園等;第三類是主打校園社交、聊天交友的app,並輔以解決校園生活的各類工具,這一類也是校園生活生態系統,但產品定位是移動社交、聊天交友,這一類有summer、同學庫等
  • ...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國礦大深入推進「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009-02-13   中國礦業大學以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構建美麗和諧校園為宗旨,以「營造健康愉快精神氛圍、構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為目標,多年來始終堅持深入開展以「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
  • 小學生遭欺凌,被人拳打腳踢、在衣兜裡塞鞭炮……校園暴力何時休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最近幾年,無論是新聞裡還在影視作品裡都出現了「校園霸凌」的影子。校園霸指的是在學校裡施暴者長期以故意的行為或者言語來傷害受害者。其實校園霸凌的情況一直都存在,只是如今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傳播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所以那些學生打人、罵人的視頻才會流傳出來。不僅如此,和以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孩子都比較的「早熟」。有些孩子在12-14歲的年紀就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不僅身體開始變得健壯,心理上也開始產生了躁動和叛逆的情緒。
  • 美國校園槍擊案引人深思:心理問題比槍枝更可怕
    這起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案震驚了世界。作為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非常關注此案的進展。她認為,目前分析這起悲劇的原因時,許多人都將目光集中於或歸咎於美國的槍枝泛濫。但是,真正需要人們引起高度重視與關注的,是如何發現人的異常心理問題。應該看到,心理問題的危害性更甚於槍枝問題。因為,對於心理問題嚴重的人來說,即使沒有槍,他也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中國這類案件並不少見。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10月21日,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中國免疫學會發布《人體健康與免疫 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國家公民,我國公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需求比以往更為強烈。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 爭創健康促進學校 打造和諧陽光校園
    爭創健康促進學校 打造和諧陽光校園 ——東至縣大渡口中學積極創建「縣健康促進學校」 2020-05-11
  • 校園暴力!學童上吊自殺留下恐怖漫畫
    導語:近年來校園暴力時有發生,社會上也開始重視這一現象。被校園暴力的孩子該怎麼辦?要麼忍氣吞聲,要麼也變成施暴者,要麼走極端。而校園暴力也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更令人擔憂的是教師團體中也出現了一些素質極差的老師,他們也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無形的對學生產生暴力行為,使得被暴力的學生無法在學校取得幫助。四川綿陽一位學生晚飯後在家中自盡,生前留下了一張漫畫,父親看完漫畫後幾近崩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遊戲中暴力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
    1961年,心理學家班杜拉對暴力行為與兒童模仿的關係做過研究,即著名的波波(波比)玩偶實驗。這個實驗基本上證明了兒童對成年人暴力行為的模仿。不過,直到今天,兒童觀看電視和電影中的暴力行為是否會導致在現實世界中實施暴力行為都還沒有最終的結論。  遊戲中的暴力色情元素會不會導致心理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