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法架起成長的階梯」廈門思明區檢察院微訪談進行中,李永軍檢察長、汪振坤副檢察長、未檢科科長在回答網友提問。
「用愛與法架起成長的階梯」廈門思明區檢察院微訪談微博截圖。
正義網北京5月29日電(見習記者 胡玉菡 通訊員 莊子 李美霖)未成年人犯罪存在哪些特點?校園暴力之痛該怎樣預防和應對?如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永軍日前做客正義網微訪談,圍繞上述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記者了解到,廈門思明區檢察院於2007年建立了全省首個專辦未成年人和在校生刑事案件機構,2010年在全國率先開通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微博「未成年人檢察在線」。目前,該院已針對未成年人案件建立「捕、訴、防、矯及法律監督一體化」的辦案機制,積極開展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先後被授予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和全省十佳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等榮譽稱號。
外來無業未成年人犯罪比重較大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據李永軍檢察長介紹,根據相關統計,未成年人犯罪的發案率大體佔整體犯罪的10%以內,比例相對穩定。他同時強調,相對於成年人犯罪,雖然所佔比例不高,但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
近年來,思明區檢察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但特點顯著:「第一,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簡單、直接、殘忍,人身依附關係明顯。在涉黃、賭、黑、騙案件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常常扮演『小弟』等類似角色。第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外來無業人口所佔比重較大,而且以兩搶一盜的侵財類案件為主。」
如何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對於網友的這一疑惑,李永軍檢察長解釋,從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檢察官,必須有愛心與耐心,會對所有涉罪未成年人一樣看待。該院未檢處幹警還會研讀心理學,同時接受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
預防校園暴力:家長需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有網友提問,孩子處於青春期,情緒容易激動,在學校裡與同學相處,發生矛盾時,容易引發校園暴力事件,對此該如何預防和應對?
李永軍檢察長給出建議:孩子們若遇到他人挑釁,不能用違法的方式解決,不要以暴制暴;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當及時向老師或家長反映;家長平時要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不要衝動,冷靜思考。
「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也要注意批評教育的方式,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行為,保持一個平等對話的態度很重要,避免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李永軍檢察長說。
幫扶涉罪未成年人回歸社會需各方形成合力
一些網友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處理有不同看法,擔憂未成年人犯罪的輕刑化,會不會影響懲戒作用?
李永軍檢察長認為,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可寬恕性和可塑性。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從輕處罰,體現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方針。「單單依靠刑罰處理未成年人犯罪當然不可行,還應積極探索包括社會化幫教、心理專業幹預等多種方式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幫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預防其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檢察機關該如何發力?李永軍檢察長表示,深入學校開展法制宣傳,聯合學校、社區、心理諮詢機構等組成幫教小組,教育幫扶涉罪未成年人調整心態、端正生活態度、改變不良習慣、樹立法律意識,這些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建議相關部門出臺就業政策,解決外來未成年人的就業問題。在查辦涉及未成年人的共同犯罪時,對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加重處罰。」李永軍檢察長說,同時應依法封存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避免前科記錄給其回歸社會造成障礙。
據了解,廈門思明區檢察院早在2009年,便開始施行汙點限制公開制度。2013年,在此基礎上,該院出臺《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意見》。「未成年人的保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李永軍檢察長說,挽救和幫扶涉罪未成年人,需要社會各方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