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小念(化名)不願提及家庭情況,又不得不面對這一切:父親曾多次出軌,今年年初因經濟糾紛被判刑5年;母親幾近失明,母女倆擠在一間9平方米的出租屋內,一張床、一張書桌、一個沙發是全部家當。
在團河南省委實施的「豫新晴」河南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項目中,小念被列為服務對象之一。
該項目中,團省委與鄭州市金水區梓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梓聞社工」)籤訂服務購買協議,首次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簡稱「預青」工作)中引入司法社工,為普通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針對服刑人員子女、涉罪未成年人等困境青少年實施幫教。
在此項目基礎上,10月下旬,團省委與省委政法委等9家單位聯合實施「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試點工作,通過引入社工服務等一系列舉措,為「少年的你」保駕護航。
父親入獄 15歲女孩想當檢察官
小念今年讀初三,母親前幾年查出葡萄膜炎,後發展成視力一級殘疾,幾近失明。小念上學之餘還要兼顧母親的生活起居。說起女兒,母親有些慚愧,「覺得對不起孩子,啥都不能給她,反而拖累她」。
父親的長期缺位以及對婚姻的不忠,讓小念打心底裡怨恨他。父親入獄後,小念從未探訪過他,甚至不希望母親去看他,也不敢在同學面前談論父親。
初次家訪後,梓聞社工項目負責人趙寧蕊安排專人對小念開展跟蹤幫扶:邀請她到社區黨群中心觀影讀書,增加與其他人的交流機會,擴大社會支持網絡;參加普法宣傳教育,教她避免因被朋輩「標籤化」而受傷害;參加「青少年法治歷奇」活動,體驗模擬法庭、觀看法制教育短片讓她更加知法懂法。
「青少年法治歷奇」活動上,孩子們體驗模擬法庭
一次模擬法庭活動結束後,小念頗有感觸地對社工說:「長大要當一名檢察官。」她積極陽光的表情,讓社工特別欣慰。
梓聞社工的另一位服務對象小寧(化名),父母都是吸毒人員,今年2月份父親被強制戒毒,母親因缺少毒資偷鄰居家東西被奶奶趕出家門。9歲的小寧跟奶奶和姑姑一起生活,患狂躁症的姑姑一發病,總會打她,呵斥她是家裡的累贅。
8月份,小寧被打破頭去醫院檢查時,被診斷為中度抑鬱。不得已輟學的小寧不願見外人,社工去探訪時,她也是把自己鎖在屋裡。
面對這樣的服務對象,趙寧蕊還沒有發現更好的辦法,「除了幫她申請一些補助政策外,目前能做的只有等待」。
社工介入 幫困境青少年走出陰霾
「目前的補助政策都很完善,但就困境青少年心理特點而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趙寧蕊認為,在預防、治療和發展三個階段中,治療是最難的,預防是最重要的。
但無論哪個環節,都需要個人、家庭、社會全方位參與,才能見效,「尤其是像普法教育、青春期教育、自我接納和認知、壓力疏解、生涯規劃等關乎青少年精神、心理需求的教育,目前普遍欠缺,是需要有人做的」。
團省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省內「預青」工作普遍存在「上熱中溫下冷」現象,受限於基層人員力量有限,許多頂層設計無法在基層落地生根,引入專業的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能夠解決一些政府層面「做不了」和「做不好」的難題。
針對涉罪未成年人,社工可利用其專業知識和先進理念幫他們改變偏差認知和行為習慣,搭建回歸社會的支持體系,有效實現再次犯罪預防,是青少年權益保護的重要保障。
法治進校園活動中,社工和檢察官共同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小力(化名)是「豫新晴」項目服務的另一個對象。他和兩個夥伴因偷電動車,被關進看守所一個月,「精神壓力很大,胃口不好,一個月瘦了8斤」。小力取保候審後,經常做夢,情緒也不好,不知道未來要怎麼辦。
後來,社工介入,開始對他實施幫教服務,經過家訪面談、法律學習、自主觀影學習、到幫教基地和社區中心做志願者等一系列活動,小力逐漸走出陰霾,懂得了「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與父母關係也有所緩和。在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我要找時間好好陪陪他們,一起出去散心。」
截至目前,「豫新晴」項目已在鄭州金水區、管城區等地開展20餘場宣傳普法活動,對10多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幫教,對部分服刑人員子女、吸毒人員子女等困境青少年進行走訪,後續還將走入蘭考縣、睢縣、夏邑縣等地開展服務。
「豫新晴」—河南省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項目宣傳現場,社工邀請小朋友回答問題
10家單位聯合 創建「雙零」社區
為推動專業力量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推進全省「預青」工作深入開展,10月15日,團省委、省委政法委、省委網信辦、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關工委共同組織實施,聯合開展河南省創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試點工作。
「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創建工作方案提出,此次將在全省創建首批30個「雙零」社區(村),以項目化形式引入青少年事務社工全面參與創建活動,充分整合居(村)委會、教育、公安、民政、司法、群團組織等各方力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團委牽頭、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這一做法,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得到印證。業內人士解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僅首次將社工服務寫入法條,更對包括共青團在內的群團組織協助政府、司法機關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
團省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雙零」社區創建活動為載體,以「豫新晴」項目為平臺,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職能單位參與,為司法部門和社會組織之間搭建橋梁、匹配資源,切實做好青少年權益保護,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魏文杰/文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夏賽賽
審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