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檔案
◎未滿18周歲
◎被判5年以下刑罰
今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將走過30年。記者5月31日從鄭州市檢察院獲悉,近三年來,鄭州市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門共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1022人,不起訴129人,並且對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予以了封存。封存目的是什麼?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會封存?封存之後哪些部門有權調閱?□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 通訊員 張海燕 周慶華 賈京霖 呂佳
【數字】
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被封存
15歲的張強(化名)是鄭州某中學一名初中生,一天放學途中,同班同學小王用衣服蒙住張強頭部毆打,張強則從褲兜裡掏出水果刀朝小王扎了一下,致小王頸部一級重傷。雙方都是未成年人,雙方的家長情緒都十分激動。
辦案的鄭州滎陽市未檢部門檢察官劉鳴通過走訪了解到,張強案發前平時表現較好,在本案中屬於防衛過當,遂做出不予批捕決定,並且建議法院從輕處罰。
辦案中,劉鳴對雙方進行了數十次的調解談心,張強家得以及時賠償小王各項損失,最終法院做出了對張強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的判決,同時依法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在辦案同時,檢察官還聯繫心理諮詢師,對張強進行6次心理疏導。
類似案子還有很多,據鄭州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來,鄭州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共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1022人,不起訴129人。對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予以了封存。
【探訪】
被判刑5年以下未成年人檔案才會封存
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檔案封存的原因和條件是什麼呢?
鄭州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用司法的善意來消解「懵懂之惡」。
據介紹,2013年年初正式實施的新刑訴法首次確立了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我省檢察機關也聯合法院和公安機關正式啟動未成年人刑事訴訟檔案封存工作。
「首先必須是實施犯罪的時候不足18周歲,並且是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以下刑罰的才符合犯罪記錄封存的條件。」鄭州市檢察院未檢處的這位負責人表示。
對於為何要限定為5年,該負責人解釋稱,因為5年剛好是輕罪和重罪的界限。未成年人犯罪,很多是因為一時衝動,並且以盜竊等居多,相對於成年人犯罪,其危害性要輕得多,因此很有必要為犯罪的未成年人留下足夠的矯正空間。
【調查】
被封存後哪些部門有權調取檔案
據介紹,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封存後,將張貼「封存」字樣的特別標誌,並區別於其他普通刑事訴訟檔案單獨存放。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檔案封存後,有著嚴格的查詢制度和保密制度。除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外,任何個人和單位對已封存的檔案均不得查閱和查詢,也不能提供對紙質和電子檔案的複製或摘抄。
即使因法定事由進行查詢的,查閱人對該部分訴訟檔案也要嚴格履行保密義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後的升學、就業及生活基本上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共成功對1764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幫扶教育,其中有近百名孩子在幫教期滿後,籤署工作合同,成為幫教企業的正式員工。
■數字
三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未成年人審查逮捕案件9233人,不捕3815人,佔比41.32;受理未成年人審查起訴案件12711人,不起訴499人,佔比3.96%;作出附條件不起訴1143人,佔比9%。通過挽救加保護,教育涉案未成年人浪子回頭,爭做有益於社會的人。
■擴展閱讀
省檢察院出臺意見
力保農村留守未成年人
5月31日,省檢察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意見》(下稱《意見》),加大對農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意見》強調,要依法嚴懲侵害農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對性侵、綁架、拐賣、傷害、遺棄、虐待農村留守未成年人,以及教唆、脅迫、誘騙、利用農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快捕快訴,從嚴懲處。
有針對性地採取醫療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監護指導、經濟幫扶、技能培訓等綜合救助措施,幫助其儘早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要嚴格落實涉罪農村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特殊制度。加強心理疏導和矯治,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的農村留守未成年人。
同時,《意見》強調要嚴肅查辦侵害農村留守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失職瀆職犯罪。
並且,要加大農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力度。通過發出檢察建議、糾正違法通知書等形式,督促相關部門建章立制,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