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2020-11-28 芥末堆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校園暴力:施暴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無一倖免

作者:新學說 發布時間:

近日CNN刊文關注了校園暴力現象,並解讀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日發布的有關報告,同時Science Daily報導了蒙特婁大學在上個禮拜發布的對於校園暴力帶來創傷的最新研究:

全世界範圍內學校的安全程度如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學校其實應當比現在更安全才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禮拜三發布了一份報告,此報告依託於一項對於學齡兒童健康行為的跨國研究及全球範圍內基於學校的健康調查,數據涵蓋122個國家,報告發現,世界範圍內13至15歲的學生,他們之中一半的人也就是1500萬人報告曾經歷過校園暴力,例如打架鬥毆或來自同學的其他形式的霸凌行為。

另外,報告指出學生同時還在學校遭遇其他形式的暴力行為,例如老師對學生的體罰行為。

一些國家和地區沒有針對學生體罰的完善法律,而暴露在這種法律缺陷之下的孩子共有約7200萬。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高級顧問,新報告的撰稿人克勞迪婭·卡帕說:「因為校園霸凌行為及教師體罰,學校失去了應有的安全,學校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安全的場所,但是從報告裡我們發現,一半的青少年經歷著來自同齡人的霸凌」

全球範圍內,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總共預計導致約70億美元的損失。

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僅對於欺凌行為,2010年至2011 年間,27.8%的13至15歲學生曾在學校遭遇欺凌。全球範圍內,超過三分之一的13至15歲學生報告他們曾經歷校園霸凌,約三分之一曾捲入打架鬥毆事件。

另一方面,39個工業化國家的共170萬 青少年承認曾在學校霸凌他人。性暴力同樣可能在同學之間發生。譬如,在Kenya,在未滿18歲時便遭遇性暴力的人中,五分之一的人表示這些事件是發生在學校。

2013年,在墨西哥對於高中生曾有過一項調查,7%的男孩和5%的女孩表示他們曾在上一年經歷過同班同學的性騷擾。

在更極端的形式上,發生在校園內或周邊的暴力事件——例如遭受戰亂的地區——可能會對於校園暴力有嚴重影響,約有1580萬6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生活在戰亂衝突頻發的地區。而襲擊學校是武裝衝突中經常發生並遭到聯合國安理會譴責的六種嚴重侵害人權行為之一。

報告稱,去年,聯合國核實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共396所學校遭到襲擊,南蘇丹學校襲擊26起,敘利亞襲擊67起,葉門發生20起襲擊事件。

當暴力作為學校管理的一部分時,一些證據表明,年幼的學生比青少年學生更容易受到教師的體罰,例如,在印度的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邦,78%的8歲學生 - 與34%的15歲的學生表示他們在上一周至少受到了一次學校教師的體罰。

「目睹教師的體罰向孩子們傳達了一個信息,即暴力在學校是可以接受的,但事實並非如此。」Cappa說。

在校園暴力中,不只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受到嚴重影響,美國蒙特婁大學的研究表明,旁觀者也無法倖免。

根據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與比利時和法國的同事進行的一項新的縱向研究,13歲時在學校目睹暴力行為的學生在15歲時可能會面臨心理-社會和學業受到嚴重影響的風險。

在發表在《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UdeM心理教育學院的Michel Janosz和他的國際團隊研究了近4000名魁北克高中生的分層隊列。 研究人員統計測試了8年級學生目睹學校暴力與隨後的反社會行為(吸毒,犯罪),情緒困擾(社交焦慮,抑鬱症狀)和10年級學業調整(學業成績,參與度)之間的關係。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不同形式的暴力行為進行了研究。 目睹重大暴力行為(人身攻擊,攜帶武器)與後來的吸毒和犯罪有相關關係。 相關程度同隱藏暴力(盜竊和故意破壞)帶來的效果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目睹輕微的暴力(威脅和侮辱)會提升吸毒行為發生的概率,以及社交焦慮,抑鬱症狀的增加,以及導致學生無心學業風險增大。

「大多數學生都曾報告目睹過暴力行為,」Janosz說。 「在實施預防和幹預時,應該包括目擊者以及受害者和犯罪者,並針對所有形式的學校暴力。當然,積極的家庭和社區關係對於經歷過校園暴力創傷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嚴峻的數據應該帶來人們更多地關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制定和執行充分禁止體罰的法律,建立有效可行的暴力行為反應系統,並為學校工作人員提供資源,幫助他們解決暴力問題。

報告建議的其他安全措施包括確保所有浴室分隔開且光線充足,採用積極的,以兒童為中心的紀律方法,並根據學校和社區定製課程以促進和平建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合作,實施一系列措施,重點是通過支持兒童為反對學校的暴力行為發聲,讓兒童自己成為這一變化的中心,並學會自己如何用善意和尊重來對待他人。「Cappa說。

而對於校園暴力中的第三方旁觀者而言,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學校應該設法讓那些沒有直接參與行為的旁觀者學生強大起來,而不是讓他們不管不問。學校需要明白,鼓勵在學校暴力中不管不問的行為會讓更多的學生覺得集體利益是可以犧牲的,而以自我作為中心的思想也會越來越嚴重。在校園暴力中,所有人都不應該感到無能為力。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學說」,Charlotte編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新學說;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新學說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儘管事後在家人幫助下,找到了班主任和施暴者家長當面協商道歉,但這遲來的道歉並沒有撫平創傷,也沒能驅散孩子心中的陰霾。 2020年6月9日中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學初二學生小宇,放學時在校外被十多名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圍毆。
  • 受害者曝光校園暴力,涉事學校被網友質疑第一時間控制受害者言論
    在學校內施暴者不僅給她起名「潘金蓮」,還經常以玩鬧形式對她進行人身攻擊,脅迫她並扒她的衣服錄製視頻,甚至還將其裸露的照片、視頻上傳至多人群聊。由於遭受室友長期的凌辱,芝芝表示自己為此患上了重度抑鬱,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反抗校園暴力,「王芝芝」聯繫眾多太原本地自媒體尋求幫助並發文稱「我受不了了!
  • 校園暴力沒有旁觀者,到底是誰毀了我的人生?
    騰訊有一檔節目《與陌生人說話》,將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王晶晶請來,講述自己的過往經歷。王晶晶的事件起因是因為兩個男生打架起爭執,然後不小心把王晶晶的杯子打碎了,然後她的同桌卻開玩笑的說,你們完蛋了,別人王晶晶的杯子價值三百萬呢!放學後碰壞她杯子的那個男生給了她200元,王晶晶說不用了反正這個杯子也不值幾個錢!
  • 小學生遭欺凌,被人拳打腳踢、在衣兜裡塞鞭炮……校園暴力何時休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最近幾年,無論是新聞裡還在影視作品裡都出現了「校園霸凌」的影子。校園霸指的是在學校裡施暴者長期以故意的行為或者言語來傷害受害者。近日,有一段校園霸凌的視頻在網上瘋狂流傳。視頻裡有一個穿著校服的小學生跪在地上無助地哭喊,而他的身邊是一群男生對他拳打腳踢,甚至還有男生往他的衣兜裡放鞭炮。這種行為讓人看得膽戰心驚。事後有知情人透露,在事發的當晚,校長帶著「施暴者」們去受害者學生家裡道歉並賠償醫藥費,最後全校通報批評,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 紅安縣校園暴力事件,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
    昨天,遺愛網小編接到一位匿名網友的爆料,稱:紅安縣某學校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從一分多鐘視頻中可以看出幾位女生瘋狂掌摑兩位女同學二十多次……經查實,視頻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為紅安縣思源實驗學校八年級女生。
  • 校園欺凌,旁觀者也是劊子手
    被欺凌者得不到應有的庇護,反而被拋棄到更孤獨無助的荒漠,而欺凌者更加有恃無恐。 學校和老師成為欺凌者的幫兇。她一開始和大多數媽媽一樣,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對小步種種異常的表現視而不見。 當小步終於告訴媽媽:「我在學校裡被人欺負了,我正在學校裡進行著戰鬥。」媽媽勇敢地站出來,和欺負女兒的同學家長以及學校的領導交鋒。
  • 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即便是2018年,校園也並不平靜,欺凌仍在個別地方有所發生:此前,一段「隆堯一初中生遭同學毆打被逼跪地、打臉」的視頻在網絡流傳;隨後,一段關於「鹽津縣普洱鎮某班欺凌女同學」的視頻被熱轉微信朋友圈;再之後,網上又出現「安徽黃山某中學一男生遭同校女生現金扇臉」視頻……  校園欺凌當然不只是中國式難題。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芬蘭著名校園欺凌研究專家Salmivalli根據旁觀者行為特點將其分為:欺凌助推者、煽風點火者、局外者和保護者。欺凌助推者,雖然不是欺凌事件的主要發起者,但是常常會同欺凌者一起捉弄、欺負被欺凌者。局外者,通常對欺凌事件持冷漠態度,不介入將要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中,認為欺凌事件與自己無關;如果旁觀者對欺凌行為置身事外,看似保持了中立的態度,其實他們的冷漠會讓欺凌者認為局外者默許他的欺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使欺凌者更加有恃無恐。
  • 拒絕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
    校園本是一塊淨土,是潛心教學與與人的地方。純潔的校園問什麼成為埋藏復仇種子的地方?這是我們該反思的。筆者認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由於名校被炒得火熱,「升學率」、「上線率」成為部分學校追求的目標,於此忽略了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
  • 七部校園欺凌電影,每部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別哭媽媽》電影講述了剛升為高中的銀雅在學校遭到了多名男同學的強姦,加害者因未成年的身份免於處罰,對這一結果無法承受的銀雅選擇在生日當天自殺,不在相信法律的媽媽想通過自己的方法為女兒報仇,並一步步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結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結局比《熔爐》還讓觀眾失望)。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上映,作為國內少有的聚焦校園暴力題材的作品,口碑與票房不斷上升的同時,將校園暴力這個話題再次推向公眾面前。類似情節不僅存在於影視作品,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的嚴重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影片的描述。今年7月,江蘇宜興一女生在公園裡被一群女生瘋狂扇耳光,且被逼下跪。今年4月,甘肅隴西一初中生被5名學生強行毆打致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
  • 悲傷逆流成河:唐小米以暴施暴,終究自食惡果,旁觀者懲罰更慘烈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不得不說,在近些年校園暴力,在中小學是很常見的,雖然新聞報紙上這種事比比皆是,但是還是一出接著一出的上演,而在最近,電影院上映了一部 名叫《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這部劇的小說大致是講述關於愛情的故事,結局也是很悲涼的,而電影則是一部分的改編,電影並沒有把愛情作為重點來突出,而突出的是校園暴力,而這也正是最近這部劇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引人神似,更加讓人們重視起校園欺凌事件
  • 安徽一女學生遭校園暴力學校隱瞞不報,校長被免職6人受處分
    安徽一女學生遭校園暴力學校隱瞞不報,校長被免職6人受處分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 日前,網絡曝出「安徽太和女生遭圍毆被拍視頻,家長質疑學校知情不報」。
  • 一女生遭校園欺凌,被逼抽電子菸還被扇巴掌!家屬:被掌摑30多次
    這個時候每個學校裡都會有一部分這樣的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開始過多的注重於自己的外表和打扮,慢慢的教,心思從學習上轉移到其他的地方,然而這個時候,有些不願意學習的壞孩子,就經常惹事到處大家都不好,其實校園暴力是學校中經常存在的事情。
  • 厚植反家庭暴力的法治土壤(人民時評)
    法院頒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數量不斷增加,婦聯繫統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訴數量逐年下降,這「一升一降」的變化,體現的正是國家依法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及全社會反家庭暴力取得的階段性成效。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家庭建設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家庭暴力和家庭糾紛更加隱蔽、複雜。正因如此,才更要彰顯國家禁止任何形式家庭暴力的鮮明態度。
  • 校園暴力!學童上吊自殺留下恐怖漫畫
    導語:近年來校園暴力時有發生,社會上也開始重視這一現象。被校園暴力的孩子該怎麼辦?要麼忍氣吞聲,要麼也變成施暴者,要麼走極端。而校園暴力也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更令人擔憂的是教師團體中也出現了一些素質極差的老師,他們也在日常的教學當中無形的對學生產生暴力行為,使得被暴力的學生無法在學校取得幫助。四川綿陽一位學生晚飯後在家中自盡,生前留下了一張漫畫,父親看完漫畫後幾近崩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少年的你》校園霸凌是一個無解的題,但解決問題只能靠自己
    校園欺凌的背後,是一系列難言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原生家庭,學校教育,甚至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但就算都了解了,就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嗎?據統計,32.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30%選擇沉默。
  • 張愛玲《金鎖記》:人性的醜陋,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暴者
    張愛玲《金鎖記》:人性的醜陋,從一個美女到性格扭曲的施暴者我昨夜把張愛玲的《金鎖記》看完了,心情很難去平復好,這部書真的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的醜陋的嘴臉,原來有些人是真的不配為人父母啊。主人公是曹七巧,雖然她是一個受害者,即便她一開始並不想去作惡,但是她被現實逼得無路可走,最後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主人公是一個麻油西施,嫁給了一個殘疾的丈夫,同時還遭受到了錢財的壓迫,她本身是一個很溫和的女人,但是最後變成了一個性格扭曲的人份,為了自己的私信和控制的心理,最後還殘破了自己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