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眾銳評丨用好「隨手拍」小切口,做實環境治理大文章
12月1日,「揚塵隨手拍」系統依託「山東環境」微信公眾號上線運行。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揚塵汙染問題,可對汙染現象進行拍照或錄製視頻,通過「揚塵隨手拍」進行反映,揚塵汙染監管責任部門將對問題及時進行處理,並反饋處理結果。
「揚塵隨手拍」不是什麼大事,卻是依靠群眾治理揚塵汙染的有益嘗試。
依靠群眾打一場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環保整治的客觀需求。從以往實踐看,無論是揚塵汙染問題,還是水汙染、大氣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油煙汙染等,大多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相關。群眾是生態環境的主人,也是生態環境的最好監督員。「揚塵隨手拍」上線後,群眾發現施工工地、道路、渣土車運輸、工業企業料場堆場、港口碼頭、露天礦山、垃圾填埋場、建築垃圾消納場等方面的揚塵汙染問題,可對問題進行拍照或錄製視頻,通過「揚塵隨手拍」,對反映問題。可以說,充分發動群眾,依法有序參與,把專業監督、輿論監督與群眾監督有機結合,才能布下天羅地網,確保揚塵治理無死角、無盲區。
「揚塵隨手拍」看著很簡單,卻是一次有效的環保教育。
對個人來說,「揚塵隨手拍」既是監督別人的過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過程。治理揚塵汙染,不僅是職能部門的事,也是大家共同參與的事。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大家都行動起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成為環境保護的監督者,成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推動者,何愁沒有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揚塵隨手拍」是個小技巧,卻是一次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的契機。
得方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方法者則事倍功半,抓環境治理更是如此。環境治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各行各業、各條戰線,涉及全社會和每一位公民,需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揚塵隨手拍」不僅是運用新技術調動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過程,也是激發群眾關心環境熱情、積極投身環境治理的過程,還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不斷提升環境治理科學化水平的過程。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做好生態文明這篇大文章,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執法體系,也要選好一個個小切口,做實一個個「揚塵隨手拍」這樣的小題目,共同唱響環境保護社會共治的主旋律,讓我們的家園空氣清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文章來源:大眾報業)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