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新一代天氣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規範》的通知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新一代天氣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規範

1.概述

新一代天氣雷達經過多年連續運行,可靠性在逐漸下降。隨著電子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雷達的性能和結構也需不斷優化,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進入大修及技術升級期的雷達與同型號最新批次雷達在結構設計、電路設計、接口兼容性、所用模塊、器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雷達一旦出現故障,將給維護檢修帶來很多困難。通過大修及技術升級,不僅可以增強雷達系統接口的兼容性,縮短故障維修時間,提高雷達的可維修性,還可以排除因雷達運行時間過長,某些部件產生老化而存在的潛在威脅。總之,對雷達系統進行大修及技術升級,可實現雷達系統的整體優化,提高雷達系統的可靠性,有利於雷達的維護檢修,有利於逐步提高我國雷達網內同型號雷達的一致性,更好地發揮雷達網的監測、預警功能。

為延長雷達使用壽命,全面恢復並提高雷達系統整體技術性能,保證雷達的可靠性、可維修性、易使用性和探測精度等更好地滿足氣象業務應用和發展需求,在《新一代天氣雷達(CINRAD)大修標準》的基礎上,以2010年新修訂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功能規格需求書》和各型號雷達的技術條件為依據,制定本規範。大修及技術升級後,雷達技術性能、系統配置和技術指標應與2010年新修訂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功能規格需求書》保持一致,雷達系統整體實現優化配置。

2.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條件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雷達需要大修及技術升級:

(1)現場測試後運行8年且累積運行時間5萬小時以上的雷達。

(2)工作不穩定,故障頻發,重要技術指標達不到要求;關重件已停產且無法獲取備件;需要統一技術狀態,以提高可維修性和一致性等,經專家論證同意大修及技術升級的雷達。

3.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內容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須按照經中國氣象局職能管理部門批准的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實施方案進行,應包含以下內容。

3.1 室外設備

對天線裝置、天線罩進行全面檢查、翻新,如有變形、鏽蝕、漏水、漏油等問題須修整,鏽蝕、變形嚴重的須更換。

更換波導固定阻流密封圈。檢查波導,若有氧化、鏽蝕、變形等現象,則返廠整修或更換。

檢查匯流環、旋轉關節,不符合要求的須更換。

機械傳動部分不符合要求的須更換。

檢測所有電機,性能不合格的須更換。

3.2 室內設備

室內設備要全部返廠進行大修及技術升級。所有分系統必須分解到模塊級。

3.2.1 機櫃、工作檯翻新,對結構件進行相應清潔、電鍍或烤漆處理,性能不良的更換。

3.2.2 接插件、大容量電解電容器、電位器、繼電器、接觸器、開關(波導轉換開關、鈕子開關、按鍵開關)、風機和連接線纜等全部更換;高電壓、大電流絕緣器件全部更換。對未更換的部件、器件,應作相應的技術處理,使其達到應有的技術指標要求。

3.2.3 更換冷卻絕緣油。檢測、維護電源變壓器、高壓變壓器、脈衝變壓器,不合格的須更換。

3.2.4 雷達系統各分機的通信方式、系統內計算機間的通信協議、雷達系統與外部的通信接口,參照同型號最新批次的雷達進行升級、改造。

3.2.5 檢測關重件,不符合要求的須更換。

3.2.6 壽命器件根據自身技術要求和大修及技術升級前的工作狀況決定是否更換。

3.2.7 雷達系統計算機全部更換。

3.2.8 重新裝配後的分系統按分機技術條件調試並達到應有的技術指標要求。

4.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後的指標和要求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後應達到附件中規定的各項指標和要求。在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實施方案中應對此項內容做出詳細描述。

5.申請程序及組織實施

5.1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由雷達所在省(區、市)氣象局向中國氣象局職能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後方可組織實施。

5.2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組織,承修方實施,省級技術保障部門協助完成。

5.3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實施方案由承修方依據本規範與省級技術保障部門協商後提出,經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論證確認後,由雷達所在省(區、市)氣象局報中國氣象局職能管理部門審批,經同意後方可執行。

6.測試與驗收

6.1 測試依據

按照《新一代天氣雷達出廠驗收測試大綱》、《新一代天氣雷達現場驗收測試大綱》和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合同執行。

6.2 驗收方式

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按照《新一代天氣雷達出廠驗收測試大綱》、《新一代天氣雷達現場驗收測試大綱》和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合同要求,組織出廠、現場驗收測試並向中國氣象局職能管理部門提交驗收測試報告。

7.技術保障

7.1 承修方負責大修及技術升級雷達的拆卸、運輸、安裝、調試和標定工作,省級技術保障部門協助。

7.2 承修方為使用方提供大修及技術升級後更新的隨機技術資料。

7.3 承修方為使用方提供最新版本的軟體系統。

7.4 在現場安裝調試期間,承修方對使用方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

7.5 自現場測試驗收之日起,承修方負責對大修及技術升級後的雷達整機保修一年。若對關重件進行了更換,則按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合同規定執行;若未對關重件進行更換,則延續原合同的保修規定。

8.計劃和進度要求

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應在合同籤訂後6個月內完成,原則上在汛期不安排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

附件:

S波段新一代天氣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後的技術指標

項目

技術指標

備註

1.天線罩

直徑

10~12m

工作頻率

2.7~2.9GHz

射頻損失(雙程)

≤0.3dB(2800MHz)

引入波束偏差

≤0.03°

引入波束展寬

≤0.03°

抗風能力(陣風)

60m/s能工作

80m/s天線不受損壞

2.天線

反射體直徑

8~9m

功率增益

≥44dB(2800MHz)

波束寬度

H面

≤1.0°

E面

≤1.0°

天線水平度

≤60

第一副瓣電平

≤-29dB

遠端副瓣電平(±10°以外)

≤-40dB

極化方式

線性水平

饋線損耗

≤1.5dB

3.天線伺服裝置

天線掃描方式

PPI、RHI、體掃、任意指向

天線轉動範圍

方位角轉動範圍 0~360°

仰角轉動範圍 -2~90°

天線掃描範圍

PPI 0~360°連續掃描

RHI -2~30°往返掃描

天線掃描速度

PPI 0~36°/s可調

RHI 0~12°/s可調

天線控制方式

1.預置全自動

2.人工幹預自動

3.本地手動控制

天線定位精度

方位、仰角均應≤0.2°

天線控制精度

方位、仰角均應≤0.1°

天線控制字長

≥14位

角碼數據字長

14位

4.發射機

工作頻率

2.7~2.9GHz

脈衝功率

≥650KW

脈衝寬度

1μs或1.57μs

4μs或4.7μs

脈衝重複頻率

300~1300Hz(窄脈寬)

300~450Hz(寬脈寬)

參差重複頻率比

2/3 、3/4

發射空度比

≥0.002

速調管壽命

≥5000小時

發射機輸出極限改善因子

≥52dB

發射機輸入極限改善因子

≥55dB

發射頻譜帶外抑制

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規定

5.數字中頻接收機/信號處理

數字中頻頻率

廠家自定

數字中頻帶寬

廠家自定

接收機動態範圍

≥95dB

A/D採樣前端

接收系統動態範圍

≥85dB

在雷達系統終端測試

擬合直線斜率

1±0.015

擬合均方根誤差

≤0.5dB

接收機噪聲係數

≤4.0dB

在雷達系統終端測試

地物對消能力

≥50dB

最小可測信號功率

≤-107dBm(1.0μs)

典型值

≤-113dBm(4.0μs)

典型值

信號處理方式

FFT和PPP

庫長

150m 250m

根據脈寬設定

庫數

強度

3000 1800

對應最大距離450km

速度及譜寬

1667 1000

對應最大距離250km

6.系統功能及控制

系統相位噪聲

≤0.15°

自動標定功能

程序控制下的自動標定,在每個體掃開始前進行,同時實時記錄發射機功率

二次回波消除

利用相位編碼等技術

掃描表

除規定的VCP表外,提供2種用戶自定義體掃表,最大可設置30個仰角數據,設置的仰角範圍為-0.5°~+90°

基數據組成

狀態信息

雷達狀態信息表

標定信息

標定結果

強度、速度和譜寬

探測的三個參量

徑向數據流傳輸

在雷達控制部分,提供每十個徑向數據實時傳輸數據的接口,便於第三方軟體處理雷達數據,數據為基數據組成中的要求。

用戶方提出具體要求

定標精度檢查

強度定標檢查

≤1dB

速度測量檢查

≤1m/s

系統運行工作日誌

系統狀態日誌

系統自動定標日誌

報警與故障日誌

操作記錄日誌

雷達網系統監控所需的參數信息。

雷達系統適配數據分類管理

7.保障性要求

平均無故障時間

≥600小時

平均修復時間

≤0.5小時

組件

組件為雷達設備的可更換單元(LRU),在大型組件中應劃分出最小可更換單元,並對最小可更換單元進行劃分。

現場更換要求

現場更換一般情況下為組件一級,對於大型組件,應提供最小可更換單元。

診斷程序

應提供可現場/遠程控制的診斷程序,程序應可以判斷95%的組件故障和檢測99%的組件性能。可通過有關接口,如LAN,電話線進行遠程診斷。

信號流圖

應提供系統每個組件及其內部最小可更換單元的信號輸入/輸出波形和參數,以及其他重要部件的參數。

備件

應對系統備件採用條形碼管理方式,每個部件都應具有唯一的部件號和流水號。當備件中的個別元件採用新型號時,應當對整個備件的輸入/輸出關係無任何影響。

機內狀態監控

機內應提供每個組件的狀態信息,以表明該組件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該狀態信息應可經過監控系統傳送至計算機。狀態信息應採用標準化方式。

在線監測程序

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態信息進行綜合判斷,確定雷達的工作狀態。

簡易測試工裝

廠家應提供簡易測試工裝,可對疑難症狀定位在組件一級。

現場維護/診斷手冊

廠家提供的現場維護/診斷手冊,應提供嚴格的操作步驟和相應的診斷軟體,並給出綜合判斷結論,對於最小可更換單元的故障定位應達到100%。

有限壽命器件工作時間記錄

雷達設備的有限壽命器件主要有速調管、TR管等,對這些器件在工作時間的使用應有時間記錄裝置,這些信息應加到監控信息中,並反映到計算機的記錄中。

8.培訓要求

廠家應提供隨機配套的教學錄像。

廠家應提供不少於兩周的現場機務培訓。


C波段新一代天氣雷達大修及技術升級後的技術指標

項目

技術指標

備註

1.天線罩

直徑

≥5.5m

工作頻率

5.3~5.5GHz

射頻損失(雙程)

≤0.3dB(5400MHz)

引入波束偏差

≤0.03°

引入波束展寬

≤0.03°

抗風能力(陣風)

60m/s能工作

80m/s天線不受損壞

2.天線

反射體直徑

4.5m

功率增益

≥43.0dB(5400MHz)

波瓣寬度

H面

≤1.0°

E面

≤1.0°

天線水平度

≤60

第一副瓣電平

≤-29.0dB

遠端副瓣電平(±10°以外)

≤-40.0dB

極化方式

線性水平

饋線損耗

≤1.5dB

3.天線伺服裝置

天線掃描方式

PPI、RHI、體掃、任意指向

天線轉動範圍

方位角轉動範圍 0~360°

仰角轉動範圍 -2~90°

天線掃描範圍

PPI 0~360°連續掃描

RHI -2~30°往返掃描

天線掃描速度

PPI 0~36°/s可調

RHI 0~12°/s可調

天線控制方式

1.預置全自動

2.人工幹預自動

3.本地手動控制

天線定位精度

方位、仰角均應≤0.2°

天線控制精度

方位、仰角均應≤0.1°

天線控制字長

≥14位

角碼數據字長

≥14位

4.發射機

工作頻率

5.3~5.5GHz

脈衝功率

≥250kW

脈衝寬度

0.8μs或1μs

2μs或2.5μs

脈衝重複頻率

300~1300Hz(1.0μs)

300450Hz(2.0μs)

參差重複頻率比

3/2、4/3

發射空度比

≥0.002

速調管壽命

≥5000小時

發射機輸出極限改善因子

優於49.0dB

發射機輸入極限改善因子

優於52.0dB

發射頻譜帶外抑制

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規定

5.數字中頻接收機

數字中頻頻率

廠家自定

數字中頻帶寬

廠家自定

接收機動態範圍

≥95dB

A/D採樣前端

接收系統動態範圍

≥85dB

在雷達系統終端測試

擬合直線斜率

1±0.015

擬合均方根誤差

≤0.5dB

地物對消能力

≥46dB

接收機噪聲係數

≤4.0dB

在雷達系統終端測試

最小可測信號功率

≤-107.0dBm(1us寬帶)

≤-110.0dBm(2us窄帶)

典型值

信號處理方式

FFT和PPP

庫長

125m 150m

根據脈寬設定

庫數

強度

3600 3000

對應最大距離450km

速度及譜寬

2000 1700

對應最大距離250km

6. 系統功能及控制

系統相位噪聲

≤0.3°

自動標定功能

程序控制下的自動標定,在每個體掃開始前進行,同時實時記錄發射機功率

二次回波消除

利用相位編碼等技術

掃描表

除規定的VCP表外,提供2種用戶自定義體掃表,最大可設置30個仰角數據,設置的仰角範圍為-0.5°~+90°

基數據組成

狀態信息

雷達狀態信息表

標定信息

標定結果

強度、速度和譜寬

探測的三個參量

徑向數據流傳輸

在雷達控制部分,提供每十個徑向數據實時傳輸數據的接口,便於第三方軟體處理雷達數據,數據為基數據組成中的要求。

用戶方提出具體要求

定標精度檢查

強度定標檢查

≤1dB

速度測量檢查

≤1m/s

系統運行工作日誌

系統狀態日誌

系統自動定標日誌

報警與故障日誌

操作記錄日誌

雷達網系統監控所需的參數信息。

雷達系統適配數據分類管理

7.保障性要求

平均無故障時間

≥600小時

平均修復時間

≤0.5小時

組件

組件為雷達設備的可更換單元(LRU),在大型組件中應劃分出最小可更換單元,並對最小可更換單元進行劃分。

現場更換要求

現場更換一般情況下為組件一級,對於大型組件,應提供最小可更換單元。

診斷程序

應提供可現場/遠程控制的診斷程序,程序應可以判斷95%的組件故障和檢測99%的組件性能。可通過有關接口,如LAN,電話線進行遠程診斷。

信號流圖

應提供系統每個組件及其內部最小可更換單元的信號輸入/輸出波形和參數,以及其他重要部件的參數。

備件

應對系統備件採用條形碼管理方式,每個部件都應具有唯一的部件號和流水號。當備件中的個別元件採用新型號時,應當對整個備件的輸入/輸出關係無任何影響。

機內狀態監控

機內應提供每個組件的狀態信息,以表明該組件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該狀態信息應可經過監控系統傳送至計算機。狀態信息應採用標準化方式。

在線監測程序

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態信息進行綜合判斷,確定雷達的工作狀態。

簡易測試工裝

廠家應提供簡易測試工裝,可對疑難症狀定位在組件一級。

現場維護/診斷手冊

廠家提供的現場維護/診斷手冊,應提供嚴格的操作步驟和相應的診斷軟體,並給出綜合判斷結論,對於最小可更換單元的故障定位應達到100%。

有限壽命器件工作時間記錄

雷達設備的有限壽命器件主要有速調管、TR管等,對這些器件在工作時間的使用應有時間記錄裝置,這些信息應加到監控信息中,並反映到計算機的記錄中。

8.培訓要求

廠家應提供隨機配套的教學錄像。

廠家應提供不少於兩周的現場機務培訓。

相關焦點

  • 廣元新一代天氣雷達完成升級改造
    由中央財政資金投入564萬元實施的廣元新一代天氣雷達技術升級及技術標準統一項目已全部完成,通過現場驗收。該項目於今年3月17日開始停機升級改造,5月10日完成安裝調試進入試運行,9月7日通過中國氣象局專家組現場驗收測試,9月11日進入業務運行。11月13日,省氣象局一級巡視員林勇帶領專家組經過現場查驗、聽取報告、討論質詢後,一致同意通過現場驗收,升級改造順利完成。
  • 新一代天氣雷達講義
    新一代天氣雷達講義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16日09:02
  • 關於印發《常規天氣雷達功能規格需求書(S波段)》的通知
    (S波段)》已經中國氣象局批准,現予印發,從印發之日起施行。本次修訂立足於提高系統性能和可靠性,更好地滿足業務服務需求,在現有S波段常規天氣雷達功能和技術指標的基礎上,提高了系統部分技術指標,增加了數字中頻、部分系統控制軟體和雷達產品等內容。修訂人員:高玉春、柴秀梅、楊金紅、李建國、徐俊領、陳大任、陳玉寶、李喆等。專 家:張沛源、高玉春、潘新民、王順生、賀立新等。
  •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福建省先後開展了三代天氣雷達系統建設(圖2),由60年代第一代的模擬天氣雷達,到90年代的第二代數位化都卜勒雷達,再到新世紀的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近幾年又陸續進行雙偏振的重要技術升級。CINRAD/SA-D型雷達2016年建設在廈門海滄蔡尖尾山(圖12)。2019年龍巖、長樂CINRAD/SA型雷達開展雙偏振技術升級。CINRAD/CCJ型雷達2007年至2015年布設在寧德,可進行應急移動觀測,主要用於颱風暴雨監測及應急氣象保障服務。返廠大修進行雙偏振升級後布設寧德古田人工影響天氣研究基地,主要用於人影和科研。
  •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3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人機協同增強智能、群體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統成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重點,受腦科學研究成果啟發的類腦智能蓄勢待發,晶片化硬體化平臺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當前,新一代人工智慧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體升級等整體推進,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
  • 財政部關於印發《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採購清單數據規範》的通知
    關於印發《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採購清單數據規範》的通知財辦庫[2017]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為進一步落實政府採購支持節能環保的採購政策,提高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採購清單執行工作的規範化程度,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現予印發,請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為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全面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科學、協調、安全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文件要求,全面貫徹第三次全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會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2〕44號)文件精神,認真落實中國氣象局關於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和推進氣象現代化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規範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管理的通知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規範礦山儲量年度報告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0〕5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部信息中心: 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礦產資源儲量動態更新機制
  • 抗禦強颱風「海棠」 福建新一代天氣雷達顯神威
    中新社福州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陳國明)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在這次抗禦「海棠」強颱風過程中,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大顯神威。  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位於福州長樂海拔六百五十米的石屏山上。自一九六五年建站以來,雷達設備已換裝四代,一直擔負著閩東北和臺海天氣監測任務。
  • 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建成 災害天氣預報將...
    因此,對於防禦颱風等氣象災害來說,建設新一代天氣雷達陣地顯得十分重要。昨日,記者從同安區重大辦獲悉,省、市重點項目——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同安雷達輔助觀測陣地工程),下周動工開建。  【進展】  項目完成開工準備 機械下周進場施工  在同安五顯鎮明溪村,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已完成開工前的準備工作,施工機械下周正式進場施工。同安區氣象局副局長陳禮斌介紹,該工程被列入廈門市防災減災基礎能力建設的重點項目,包括氣象綜合觀測基地以及新一代天氣雷達輔助系統的建設,預計明年可建成投用。
  • 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渭南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渭南高新區、經開區、滷陽湖、華山景區管委會,莊裡試驗區:  現將《渭南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原《渭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全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通知》(渭政發〔2018〕43號)從即日起廢止。
  • 關於印發成都市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冬季戰役方案的通知
    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關於 印發成都市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 冬季戰役方案的通知   成都天府新區、高新區管委會,各區(市)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各區(市)縣完成新一輪「散亂汙」企業排查工作,按照「三個一批」的原則,實施分類處置。   2、全面推進「散亂汙」企業分類處置。對依法關閉類企業,實施「兩斷三清」,不具備「三清」條件的,應採取集中封存設備、原料、產品等措施,使其不再具備恢復生產條件;對整改規範類企業,在未完成整改工作前,一律停產;對調遷入園類企業,整合搬遷期間,一律停產。
  • 美國將升級天氣雷達系統
    近日,美國國家天氣雷達站升級計劃即將實施。該計劃將有助於預測危險的暴風雨,改善航空安全。「該項改進將使美國天氣雷達系統繼續工作至2030年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雷達業務中心副主任傑西卡·舒爾茨表示。
  • 衛生部發布關於印發《病曆書寫基本規範》的通知
    衛生部關於印發《病曆書寫基本規範》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醫政發〔2010〕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規範我國醫療機構病曆書寫行為,提高病歷質量,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關規定,2002年我部印發了《病曆書寫基本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
  • ...市財政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優化就業創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
    點擊查看文件: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珠海市財政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優化就業創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珠人社規〔2020〕3號)為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規範就業創業補貼的申領和發放,根據《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優化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粵人社規〔2020〕23號,以下簡稱粵人社規〔2020〕23號文)、《廣東省財政廳
  • 關於印發《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氣瓶安全管理規範》的通知
    各縣(市、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分局)、市特檢中心、各氣瓶檢驗單位:   為加強我市氣瓶的安全監察,保證氣瓶的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市局制定了《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氣瓶安全管理規範》,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超級千裡眼」監測高原風雲 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投用
    &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記者從阿壩州氣象局獲悉,經過前期調試、試運行,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已於本月正式啟用。&nbsp&nbsp&nbsp&nbsp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系中國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和阿壩州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總投入資金3470萬元。2016年9月,該項目在阿壩州紅原縣查真梁子海拔4300米的&nbsp&nbsp&nbsp&nbsp山頂開建,歷時3年建設,日前正式建成並交付使用。
  • 廈門天氣雷達將有升級版 曾使用四代天氣雷達
    廈門天氣雷達的發展歷程     廈門是最早使用天氣雷達的地級城市之一,經歷了711雷達、713CD雷達、714SD都卜勒天氣雷達、新一代都卜勒雷達714SD,以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新一代都卜勒雷達CINRAD/SA。
  • 中國氣象局:2020年全國近地面雷達探測覆蓋範圍將擴大20%
    近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全國氣象部門將逐步完善氣象雷達觀測和保障系統,拓展氣象雷達資料應用系統,建立完善氣象雷達培訓系統,開展氣象雷達新技術研究和新型氣象雷達技術應用試驗,順利實現「健全完善現有氣象雷達觀測系統,構建可持續發展體系」的氣象雷達發展目標。
  • 減災司關於印發《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修訂...
    減災司關於印發《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管理暫行辦法(修訂)》的通知氣象中心、氣候中心、衛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為規範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信息發布流程,加強信息發布管理,確保聯播天氣預報節目安全準確製作播出,減災司組織修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