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昨天下午
長三角地區最大船閘
大治河西樞紐二線船閘舉行通航儀式
7月1日將正式投入運行
大治河西樞紐二線船閘位於黃浦江與大治河交接處,是大蘆線(大治河至蘆潮港)的西起點,在本市「一環十射」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中處於咽喉要塞的地位。
目前連接江浙地區的蘇申外港線、杭申線、平申線、長湖申線等高等級航道均已基本完工。
在二線船閘建成以前,僅有位於大治河西端的西閘,該閘建成於1979年,設計通過能力1200萬噸/年,僅能通行載重300噸級的船舶。
近年來,大治河航道實際通航達到2800萬噸/年,船舶規模也遠遠超過300噸級,西閘工程規模已不滿足三級航道要求。
然而,由於承擔的環衛垃圾運輸保障任務繁重,西閘無法長時間停航大修,設施老舊,不堪重負。
2015年9月,大治河西樞紐新建二線船閘工程開工建設,設計通過能力為2900萬噸/年。工程建設歷時4年,由上海城投航道建設有限公司承擔建設。
二線船閘投入運行後,1000噸級/90標準箱的內河貨櫃船將可以從黃浦江進入浦東蘆潮港內河港區,有效提升了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綜合集疏運能力。
同時,二線船閘的投運,完善了大治河西樞紐功能,有效提升地區的環境質量和防汛能力。
小布獲悉,大治河西樞紐是上海地區最大規模的內河樞紐,二線船閘的投入使用將改寫上海地區長期沒有千噸級船閘運行的歷史。
此外,大蘆線航道整治二期
浦星公路跨大治河橋日前也順利通車
小布獲悉
它採用230米跨徑的下承式系杆拱橋
是目前上海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
大蘆線航道是本市「一環十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治工程按照Ⅲ級航道通航標準實施,建成後的船舶通航能力從此前的500噸級提升為1000噸級/90標準箱貨櫃船。
工程從2006年一期啟動建設至今,已完成了黃浦江大治河口—泐馬河、團蘆港、五尺溝—蘆潮港內河貨櫃港區54公裡的航道整治和24座跨航道橋梁的改建、新建。
一期工程已於2014年建成,考慮到區域陸上交通組織等因素,二期工程目前尚有7座跨航道橋梁在建,預計2022年全面建成。
浦星公路跨大治河橋新橋主橋採用230米跨徑的下承式系杆拱橋,是目前上海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主橋設計呈提籃拱造型,曲線優美,橋梁整體造型簡潔輕盈、雄偉壯觀;橋面系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採用預製拼裝工藝。
該工程也是市交通委2018年BIM試點項目,參建各方在開工之前縝密策劃,利用BIM技術實施管控、進行工況模擬,為施工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為儘可能降低施工對車、船通行的影響,浦星公路橋在施工步驟上按「搭設鋼便橋→拆除既有老橋→建設新橋→拆除鋼便橋」四步工序施工。
施工期間,各方密切配合,從傾斜地形掃測至主橋施工、主體結構合龍等各個階段,充分發揮BIM技術的應用成效,為航道管理、管線與結構的相對關係探索、交通便道鋼便橋工況模擬、浦星公路老橋拆除工況模擬、引橋小箱梁架設工況模擬、主橋施工工況模擬等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尤其是主橋施工階段,由於附近有3根高壓燃氣管存在,原計劃路上吊裝、水上吊裝分別實施的方案無法落實。通過BIM工況模擬,方案最終鎖定為全部採用水上吊裝作業,並配合原施工組織順序的相應調整,最終保障了主橋建設的順利完成。
原標題:《上海最大規模內河樞紐&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都與穿越浦東的這條河有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