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

2021-01-09 澎湃新聞
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新型望遠鏡

2020-12-30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

世界最大跨徑拱橋建成通車

▲ 圖為廣西平南三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攝

12月28日,目前世界最大跨徑拱橋——廣西平南三橋正式建成通車。該橋全長1035米,主橋跨徑575米,運用了多項獨創技術,成為中國橋梁新名片。

主持修建平南三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表示,項目首創「圓形地連牆+卵石層注漿方案」;獨創基於北鬥衛星定位系統的智能調載糾偏系統;首創基於影響矩陣原理的「過程最優,結果可控」扣索一次張拉計算理論,實現大跨徑拱橋主拱圈線形控制技術的新突破。

——《科技日報》

2

西電東送大通道昆柳龍柔性直流工程全面投產

▲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廣西受端柳北換流站工作人員在進行調試(12月15日攝)。新華社發(李志傑 攝)

12月27日,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全面投產。這一工程連通了裝機規模世界第七的烏東德水電站和粵港澳大灣區,每年新增800萬千瓦西電東送通道能力,將為國家西電東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烏東德電站送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是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起自雲南昆北換流站,連接廣西柳北換流站和廣東龍門換流站,因此也簡稱為「昆柳龍柔性直流工程」。工程全長1452公裡,總投資242.49億元。

——新華社

3

長這樣!中國研究團隊在南海首次發現神秘喙鯨

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於2019年4至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中,目擊到三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認為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

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央視新聞

4

「一二三」首航!國產ARJ21飛機實現七大用戶「展翼齊飛」

12月28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執飛一二三航空首航航班的國產飛機ARJ21前往指定區域。當日,東航新成立的一二三航空有限公司(簡稱「一二三航空」)首航,執飛首航航班的國產飛機ARJ21從上海飛往北京。一二三航空首航標誌著ARJ21的7家用戶全部投入民航運營。2020年6月,國產飛機ARJ21正式交付國航、東航、南航,進入我國主流民航市場。11月交付華夏航空,開展支線航空市場探索。加上此前交付的成都、江西、天驕航空,國產飛機的7家民航用戶已全部投入市場。

——新華網

5

來自太陽的「幽靈粒子」 證實「胖子」恆星的產能方式

NASA

義大利拉奎拉鎮,亞平寧山脈地下1000米深處,一個裝有近300噸液態烴的大罐子,正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1.5億千米之外的太陽釋放一種「幽靈粒子」——中微子。這種中微子來自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80年前,有科學家提出了碳氮氧循環的理論,這種碳氮氧循環反應是太陽次要的核聚變方式,它產生的能量還不足太陽整體能量的1%,但它卻被認為是較大型恆星的主要能量來源。

80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想盡辦法去證實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的存在,直到最近才有了答案。

近日,《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科學家通過高靈敏度檢測器檢測到了太陽碳氮氧聚變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對於這些中微子的測量,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解太陽結構和太陽核心內的元素豐度,進一步了解不同恆星的主導能量來源。

——《科技日報》

6

澳新型望遠鏡 可助短時間繪製詳細星空圖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其研究者藉助一臺新型射電望遠鏡勘測了南部天空,僅用300小時繪製了約含300萬個星系的星空圖,其勘測速度和所繪星空圖的細節程度均出類拔萃。

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等單位的研究人員設計了新型射電信號接收器,能夠讓名為「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的這臺射電望遠鏡發揮出視野廣闊的特點,從而拍攝南部天空的全景圖像。隨後研究人員合併了903張照片,繪製了詳細的星空圖,大大少於世界上一些主要望遠鏡過去開展同類射電勘測時所需的數萬張照片。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

原標題:《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新型望遠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最大規模內河樞紐&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都與穿越浦東的這條...
    上海最大規模內河樞紐&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都與穿越浦東的這條河有關→ 2020-06-30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密喙鯨亮相南海
    前不久,中科院海底科學研究與工程項目研究室(下稱海底所)研究者李松海精英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線上發布科學研究畢業論文稱,該精英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東北部水域進行自由潛水及遠海鯨類科學考察每日任務,目擊到3頭神密喙鯨,分析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
  • 神秘喙鯨現身南海
    李松海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員李松海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該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目擊到3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兩院院士四川行 | 鄭皆連:繼續和四川合作,把中國拱橋做成世界名片
    談紀錄:700米跨徑拱橋指日可待,研究走在需求前面記者:由你主持設計建設的廣西天峨龍灘特大橋跨徑達600米,將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拱橋。目前進展如何?這個工程又是世界上的一個標誌性工程。記者:拱橋的跨徑在不斷增加。對紀錄,你怎麼看?鄭皆連:拱橋是一種傳統的老橋型,它的耐久性和受力性非常好,這些年來,拱橋的跨徑一直在增長,以平均每年1.5米的速度。
  • 中國研究團隊在南海首次發現神秘喙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布消息,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於2019年4至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中,目擊到三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認為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喙鯨喙鯨是鯨目齒鯨亞目喙鯨科動物的統稱,目前認為共計6屬22種,約佔已知現存鯨類物種的25%,是所有海洋哺乳動物中最鮮為人知的動物。
  •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迅員 杜莉近日,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員、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主任李松海研究團隊在《整合動物學》期刊在線發表題為「 史上首次在西太平洋(南海)海上清晰目擊到德氏中喙鯨或銀杏齒中喙鯨」論文。
  • 今日科技話題:大亞灣、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大墓DNA、等離子體雲、新鯨種、仿生微型機器人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12月10日,一支海洋生物研究團隊說,他們可能在墨西哥西海岸發現了一種新的突吻鯨,這支研究團隊11月17日在墨西哥聖貝尼託島水域乘船追蹤罕見的突吻鯨時,三頭鯨緊挨著船浮出水面。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三頭鯨發出的聲音信號特別。
  • 軍方聲納實驗,威脅到柯氏喙鯨的生存?
    科學家發現,柯氏喙鯨刷新了哺乳類動物的深潛紀錄。柯氏喙鯨能憋氣85分鐘,下潛至1900米的深海,打破了抹香鯨保持的1200米深潛紀錄。為了躲避天敵,柯氏喙鯨會重複進行一些較淺的下潛。研究人員推測,是否正是這種行為導致了潛水冠軍的死亡,尤其是海軍聲吶的頻率與柯氏喙鯨最害怕的敵人逆戟鯨發出的聲音幾乎相同,迫使鯨採用一種類似的淺層下潛模式。
  • 柯氏喙鯨擱淺,腹中發現4公斤塑膠袋
    上圖:從這頭柯氏喙鯨胃部扯出的部分塑膠袋。圖片來源:BBC這是一頭6米長的成年雄性柯氏喙鯨,從外部看,形態完好,死因不詳。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計劃組織(Scottish Marine Animal Stranding Scheme) 工作人員在發現鯨魚第二天對其進行屍體解剖,一大堆塑料垃圾觸目驚心,塑膠袋和其他塑料碎片幾乎充斥其胃部各個角落。
  • 喙鯨:被天敵逼出來的動物界潛水冠軍,在人造聲納面前卻不堪一擊
    但是在鯨魚家族中,還有一種隱藏的王者,喙鯨,這種長著短短的喙的鯨能潛到2900米的深度,潛水持續時間長達137分鐘!因此,喙鯨才是當之無愧的潛水冠軍。喙鯨之所以經常被人們忽略,是因為這個物種很難被發現,由於其難以捉摸的習性和對海洋深處的偏好,它們仍然是科學界最不為人所知的鯨類之一。
  • 墨西哥西部太平洋發現3條喙鯨 疑似發現新品種
    墨西哥西部太平洋發現3條喙鯨疑似發現新品種(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國際環保組織海洋牧人協會(Sea Shepherd)周二(8日)宣布喜訊,稱上月中在墨西哥西部的太平洋沿岸考察時,發現3條喙鯨。
  • 柯氏喙鯨能憋氣3個多小時
    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柯氏喙鯨憋氣超能力也讓你望塵莫及。這些鯨魚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都超過其他哺乳類動物,但新研究表明它們的漫長潛水甚至比之前認知的還要久。當科學家在近日研究數千頭鯨魚潛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的潛水健將之一能屏息超過3小時,打破了此前報導的超1小時的屏息紀錄——此前的紀錄也是由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保持的。
  • 喙鯨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當地時間9月24日報導,喙鯨以令人驚嘆的4小時水下潛水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根據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數據,庫維爾喙鯨的平均潛水時間通常為一個小時左右,深度為1400米。
  • ...的小學生前來參觀工人蜀黍的現場作業——屠殺並肢解一隻喙鯨...
    喙鯨是一種適應深海生活的鯨類,平常很難見到,喙鯨有較長的喙,而牙齒通常比較退化。喙鯨主要分布於溫帶到熱帶的各大海域,在深海中捕捉烏賊等為食,人們對其所知甚少,其中貝氏長喙鯨可見於中國臺灣沿海區域。  雖然日本人將這種野蠻的獵鯨作為一種所謂光榮傳統,不過屠鯨廠拉一群小學生看這種血流成河的肢解場面居心何在呢?
  • 浙江舟山漁民捕獲不明生物 經鑑定為喙鯨
    浙江舟山漁民捕獲不明生物 經鑑定為喙鯨 2016年04月28日 14:41: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 幽靈粒子能夠穿越一切物質,你知道幽靈粒子的秘密嗎,快來看一看
    今天我們來探索一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那就是幽靈粒子,我們知道幽靈粒子可以穿越任何一種物質,所以科學家才這樣稱呼這種粒子,其實幽靈粒子真正的名字叫做中微子,是一種物理學中的粒子。首先要告訴大家的一點是中微子屬於輕子,是質量極小的一種粒子。
  •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的鯨魚種類:喙鯨將成為巨型哺乳動物新成員
    三周前,一個海洋保護者協會的團隊在聖貝尼託群島以北100英裡(約160公裡)處發現了這些生物。  隨後,巴洛博士發布視頻公告:「這真是一次驚人的遭遇,這些動物突然出現在船旁,的確是很少見到喙鯨,而且它們非常友善,這很難得。」
  • 我國發現幽靈粒子 和鋁離子電池可讓手機逆天
    我國發現幽靈粒子了,真的是很給力啊,因為要知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爭相創造可能存在它的人工環境。你問這種東西有什麼用?用處大了,舉個例子它可以實現手機電池一年充一次電。我國發現幽靈粒子了,不知如果它和鋁離子電池結合是不是手機就可以逆天了。
  • Beaked whale: 突吻鯨,喙鯨_chinadaily.com.cn_language...
    科學家們初步估計它屬於珍稀鯨類--朗曼氏突吻鯨,但後來證實是一種稀有的瓶鼻鯨,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外電報導如下:The remains of a rare whale washed ashore on a northern New South Wales beach are to be sent to the Australian Museum.
  • 菲律賓海岸現喙鯨屍體 胃中塑料垃圾達38千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8日報導,近日,在菲律賓達沃市的一片海灘上,人們發現了一具柯氏喙鯨的屍體在接受採訪時,達沃市骨博物館創始人兼館長達雷爾•布拉奇利(Darrell Blatchley)表示,他沒有想到該喙鯨的胃部居然有將近40公斤的塑料垃圾,其中包括米袋、雜物袋、香蕉種植袋和各種普通塑膠袋。由於鯨是從捕獲的食物中吸取水分,當它們誤把塑料以及其他垃圾當作食物時,可能會死於脫水和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