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皇帝:丘成桐
在大眾眼裡,數學家是個聰明、怪異,令人敬而遠之的群體。可過去幾年,一個著名的猜想讓數學和數學家一度成為媒體與大眾的寵兒,同時也造就了兩個傳奇人物———佩雷爾曼與哈密爾頓。
自從2003年宣布證明了龐加萊猜想以後,佩雷爾曼基本上與世隔絕。他拒絕了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拒絕了克雷研究所的百萬獎金,把自己關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個破舊的公寓裡,退出數學圈,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是他卻渴望得到哈密爾頓,那位瑞奇流之父的關注和肯定。除了拒絕,近兩年來他只對媒體說過一句話:那一百萬美金分配不公,應該有哈密爾頓的一半,因為他的貢獻絲毫不低於他佩雷爾曼。
儘管性格與佩雷爾曼截然不同,但哈密爾頓也是個奇人,他特立獨行,寧肯去海裡衝浪,去自己的莊園裡騎馬,也不會花時間去讀別人的文章,更少讚譽他人。他一切公式都要自己思考,自己推導,從不隨波逐流。
我曾想,也許哈密爾頓一句肯定便足以令佩雷爾曼衝出他的那個離群索居的小屋,重歸數學研究,這或許可以改變數學發展的歷史。可是, 任憑世間的喧囂和爭議,哈密爾頓至今依然我行我素,惜字如金。
2008年8月底,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舉行的幾何分析與物理前沿學術會議上,還是這個惜字如金、讓佩雷爾曼翹首以盼的哈密爾頓,卻在滔滔不絕地誇讚著一個人,一個也許當今世上唯一能夠讓他如此佩服的數學家,這就是丘成桐。正是由於丘成桐的鼓勵,他才走上了用他發明的瑞奇流來解決龐加萊猜想的道路。一個小時裡,他從丘成桐與李偉光合作的一篇關於哈納克不等式的論文講起,介紹了這篇文章在他研究瑞奇流過程中,以及在解決龐加萊猜想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同時也推出了其他幾個有趣的應用。最後他總結道:這只是丘成桐一篇文章的影響,丘可是有三四百篇文章呢!
這是丘成桐60歲生日慶祝會。當今超弦理論與幾何分析的領袖人物幾乎悉數到會,整整7天的大會,每天8個演講,為聽眾們徐徐展開了當今幾何與物理的宏大畫面。演講者們在演講開始時都會表達他們對丘成桐的敬仰之情,感謝他對他們研究的影響,這包括被譽為當代愛因斯坦的威滕,指標定理創始人辛格這些數學物理學界泰山北鬥級的人物。
的確,當今數學家中,若論研究之廣、學生之眾、影響之大,很少有人能出丘成桐之右。也許只有《紐約時報》對他的稱謂最能概括他對整個數學界的影響:數學皇帝。他不僅領導創立了幾何分析這個數學中最活躍的主流領域,還在理論物理、代數幾何、計算機圖形學、控制理論等等研究方向都有極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