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圖攜Cool Glass亮相CES 做中國最逼格的智能眼鏡

2020-11-25 87870

奧圖CES展位,排滿了體驗的用戶

 

作為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最大的展示平臺,5月25日到5月27日CES Asia引爆上海。今年系CES第一次落戶中國,在欣喜與慌忙中,國內初生的虛擬實境行業第一次集體接受了國際化平臺的檢視。

 

奧圖科技創始人兼CEO  葉晨光

 

在CES狂拽酷炫屌炸天的整體風格中,奧圖科技東北大花布與佩戴增強現實眼鏡的洋妞組合,巧妙回應當下時尚熱點,接地氣而不失洋氣,展位回頭率頗高。展會結束後,87870專訪了奧圖科技CEO葉晨光,看看奧圖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洋模特配東北大花布,展場吸睛

 

奧圖科技以智能穿戴終端為方向,從2013年開始研發智能眼鏡產品——酷鏡,也即Cool Glass。此次CES ASIA上展出的為酷鏡的第一代產品,支持Android 4.0.3系統,可通過藍牙勾連手機,支持觸控和語音識別,能實現在手機上的大部分功能,如語音拍照、語音錄像、語音導航、語音通話、語音簡訊等。8月底,Cool Glass將在北京798藝術中心正式發布。

奧圖增強現實眼鏡——Cool Glass產品效果圖

 

與上圖同款,墨鏡鏡片可拆卸

 

本想做表 奈何造鏡

其實,葉晨光最開始想做的卻是手錶方向。2013年葉晨光從美國歸來,萌生創業想法,找到了同學陸紅,他們都是通信工程專業出身,一開始想做手錶方向。但是早有Apple Watch在前,無疑是一隻繞不開的攔路虎,創業公司自然壓力山大。而低端市場小米手環也掌握了牢牢的控制權,「中間檔不好進」。況且始終泯滅不了上進心,對高端產品有嚮往。「那時候智能眼鏡競爭力小一點,如果能在用戶定位、價格、功能方面做出一點突破,也許能殺出一片市場」。

 

鏡框右側可觸控操作,並配備攝像頭

 

綜合考慮後,於是兩位創始人拍板定位智能眼鏡。再看Apple Watch,或者說智能手錶,葉晨光發現存在不少缺陷,「有些事是手錶不方便做的,Apple Watch沒有攝像頭,當然這是一個用戶習慣問題,沒有人戴著手錶拍照」。Apple Watch也沒有達到預期中的轟動效應,現在證明,奧圖「當時選擇的方向還是不錯的」。

 

主打時尚潮流人群,營銷步步為營

 現在廠商大多針對特定人群殺入市場,對小米來說是發燒友,蘋果更加鎖定高逼格用戶。葉晨光希望做得更潮一點,「在中國把智能眼鏡的逼格做起來」,目標瞄準時尚潮流人群。從心態和性格上來看,這類人對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最快,接受程度也更高。為了滿足時尚潮流人群的審美品位,奧圖與美國舊金山Frog Design公司聯手打造了Cool Glass的外觀設計。Frog Design曾為蘋果設計Apple IIc,被譽為矽谷的歐洲品位。

Cool Glass同款6色,設計瞄準時尚潮人

 

對比美國,在科技產品土壤貧瘠的中國大地,Cool Glass如何迅速移植成功,葉晨光研習過傳媒,深諳營銷,有本自己的經。在初期,奧圖將針對名人明星、時尚名流、地產大佬加大推廣力度,讓其先玩起來,最後讓影響力經濟輻射廣大粉絲。

 

可充電鏡盒

 

微博也許是最現成的成功範例,當初微博率先邀請一幫名人名流入駐,引導粉絲、路人跟風形成社交氣候,最後甚至形成輿論陣地倒逼媒體改革,Cool Glass也將奉行一條相似的營銷策略。

 

Google Glass被黑有話說

Google Glass面市後被黑得體無完膚,作為後生的Cool Glass也想表點態。首先,谷歌被黑是有理由的,「谷歌所謂的增強現實眼鏡沒有真正做到增強現實,真正的增強現實眼鏡能夠為用戶分享基於地理位置的信息」。但是,眼下憤怒的口水逆流成河,Google Glass雖不濟也不至於被唾沫星子淹死。作為同行,葉晨光對Google Glass的態度更中肯、理性。

 

CES會場,Cool Glass愉快體驗中

 

「一方面谷歌是一個超級大公司,它希望做的是一個全球化的產品,它的目標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不像我們有一萬用戶就很開心。另一個,谷歌在媒體以及營銷方面做得過頭,把期望值捧得太高。第三個問題就是價格,1500美刀其實是開發者版本的價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太貴。還有供應鏈的問題,量產沒那麼快,在中國又不能落地,所以才造成今天這個情況。Google Glass其實並沒有做砸」。

 

如果主打中國市場,價格還整得恨天高,當然是自尋死路。有Google Glass作前車之鑑,葉晨光希望Cool Glass更接地氣,價格也會更親民,維持在兩三千,具體價格還待估算。不過即便是兩三千的價格,小編還是有點替Cool Glass提心弔膽。希望主推名人名流的營銷策略,能助其慢慢盤活市場。

 

葉晨光與模特高調亮相,it『s show time

 

縱觀CES虛擬實境類展位,如果增強現實也能囊括到虛擬實境的大概念裡,奧圖還是比較有看點的,東北大花布洋妞賺足噱頭又養眼,產品本身比較酷炫。稍遜色的可能是,葉晨光所定義的增強現實那部分還不是特別突出。不過畢竟是第一代,不能要求太高,以後可以慢慢優化升級。最惱的就是現場不支持近視調適,讓深度近視的小編裸眼時,淚奔。

微軟雅黑;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background-color:#FFFFFF;">【資訊版權歸87870網站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連結

最新文章推薦:

「87870VR校園行」走進新英才 VR讓師生上癮

在虛擬實境浪潮來臨之前 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Vertu在全球限量發售了智能眼鏡Vertu Glass
    說起智能眼鏡,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畫面是類似機器人的Google Glass:戴著這個出街,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當做外星人來圍觀,暗黑畫風讓人望而卻步。如果告訴你,有那麼一款智能眼鏡,時尚逼格滿滿,甚至不穿戴一身Gucci都配不上這款眼鏡的強大時尚氣場,你是不是很想見識一下? 就在前兩天,Vertu全球限量發售了智能眼鏡Vertu Glass。說起Vertu無人不知,對,就是那個奢侈品手機的鼻祖,一部手機賣幾十萬,妥妥的成功人士身份標識。
  • 蘋果 Apple Glass 智能眼鏡,全新 rOS 作業系統曝光
    ,該新品命名為 Apple Glass ,該眼鏡將運行全新作業系統 real OS;不過天風國際分析師郭老師表示,蘋果 AR 眼鏡 Apple Glass 最快也要等到 2022 年才會出現!蘋果 Apple Glass 智能眼鏡,全新 rOS 作業系統曝光據了解,蘋果 Apple Glass 是一款 AR 智能眼鏡,功能上支持用戶通過觸控板、語音指令和頭部搖擺動作來控制運行,這款眼鏡機身設計很輕薄,支持與 iPhone 進行互聯,可提供高清 Display。
  • AR智能眼鏡一眼「識」嫌犯,眾多高科技亮相南京安博會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 文/攝)只要戴上AR智能眼鏡,一眼就能識別出犯罪嫌疑人;只要對著攝像頭露個臉,就可以輕鬆出入小區……8月20日,2020(第19屆)南京安博會開幕,不少高科技產品亮相,讓大眾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
  • 盤點全球十大增強現實AR眼鏡品牌
    1.HoloLensHoloLens是一款增強現實頭顯設備,它在2015年的Windows 10發布會上首次亮相,運行Windows10系統,它不受任何限制——沒有線纜和聽筒,並且不需要連接電腦。Microsoft HoloLens具有全息、高清鏡頭、立體聲等特點,可以讓你看到和聽到你周圍的全息景象。
  • Apple Glass全新設計曝光,「自動對焦人眼」鏡片,解決近視煩惱
    高科技眼鏡對大家來說,應該很熟悉,最知名的要說谷歌眼鏡。作為未來智能設備的一員,智能眼鏡的前途還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受限於目前的科技水平,更多的實用技術難以實現,智能眼鏡的噱頭遠超過實用性。也因此谷歌團隊在發布了Google glass 4後,停止了新產品的發布,將谷歌眼鏡從谷歌X實驗室轉交給消費者產品部門,並宣布穀歌眼鏡退出市場。雖然谷歌眼鏡以退出市場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智能眼鏡沒有市場需求。事實上智能眼鏡的前途,遠比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更好。只是受限於科技和技術的應用,以及高昂的價格,限制了智能眼鏡的發展。
  • 蘋果將推出Apple Glass智能眼鏡 可自動調整鏡片度數
    來源:IT168.com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發布一項關於蘋果的專利,這一項新專利揭示了這副眼鏡可以自動調整以適應用戶的眼睛並彌補任何缺陷。在該專利中,描述了可在傳聞的Apple Glass上使用的自動校正鏡片背後的技術。
  • 蘋果眼鏡Apple Glass冒泡:一款可以矯正近視的AR眼鏡
    最近AR眼鏡熱風再起,谷歌收購North,蘋果、華為、三星都在申請專利,科技巨頭都在玩AR Glass,說明這是一個信號,第二波AR頭戴熱潮要來了。這幾天關於Apple Glass傳聞四起,蘋果染指增強現實智能眼鏡的消息備受矚目,人們不禁想起Google Glass的坎坷經歷,蘋果能避免重蹈谷歌眼鏡的覆轍嗎?
  • LetinAR將在CES上演示高級AR智能眼鏡技術
    PinMR技術是替代MR智能眼鏡的傳統光學解決方案的新解決方案總部位於韓國的創業公司LetinAR今天宣布,將在CES 2019大會展示「AR智能眼鏡的未來」。LetinAR PinMRAR光學解決方案將取代傳統的增強現實(AR)智能眼鏡光學解決方案。
  • 最實用的智能眼鏡:自動對焦、解決老花眼困擾
    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智能眼鏡。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智能眼鏡,並沒有 Google Glass 或者微軟 Hololens 那樣的增強現實功能,也不能拍照攝像。其外表看上去更是平淡無奇。但雷鋒網認為,它或許是眼鏡行業最具革命性與實用性的創新技術。它先進在哪裡?四個字:自動對焦。用戶無論是看遠處、還是看近處,眼鏡都能以物理方式自動調節鏡片,調整出最合適的焦距。使具有視覺缺陷的人(很不幸,天朝大多數的城市人口躺槍)能夠始終以最佳焦距、看到最清晰的景像。它的實用價值在哪裡?
  • 最實用的智能眼鏡:自動對焦 解決老花眼困擾
    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智能眼鏡。美國猶他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智能眼鏡,並沒有 Google Glass 或者微軟 Hololens 那樣的增強現實功能,也不能拍照攝像。其外表看上去更是平淡無奇。但雷鋒網認為,它或許是眼鏡行業最具革命性與實用性的創新技術。它先進在哪裡?
  • 國內AR做的好的公司有哪些?
    打開APP 國內AR做的好的公司有哪些?我將從這兩種類型的公司分析,國內做的好的AR公司。首先是AR硬體公司,國內做的比較好的是0glass和梟龍科技。0glass深圳增強現實技術有限公司(0glass)是專注於AR智能眼鏡硬體和AR服務引擎的研發,並應用於工業領域的人工智慧公司,也是AR工業解決方案領導者。
  • 可以檢測腦電波和眼電圖的智能眼鏡問世,智能眼鏡商業化要來了?
    3D列印智能電子眼鏡示意圖,該眼鏡可監測腦電圖、眼電圖、紫外線輻射和人體運動等多種參數研究人員製作的智能電子眼鏡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能夠獲取眼睛產生的電信號。比如近期的中國國際廚電展中,已經應用於廚電設備錯誤辨別與維修指導的AR 眼鏡 HiAR G100 。當 AR 眼鏡的前置攝像頭識別到儀器表面的錯誤代碼後,即可迅速從雲端下載錯誤代碼背後所對應的錯誤原因,並顯示在使用者的眼前。
  • 酷炫好玩又實用 | 可能是CES上六個最值得買的電子產品
    聯想家的智能屏幕。內置谷歌個人助理系統的聯想平板,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智能家居的爆款。就像智慧型手機的蘋果手機那樣。我體驗過了Demo,炒雞66O(∩_∩)O這個平板能通過觸屏交互,相當於虛擬個人助理,也可以用來當作智能家具的控制中心。可站立的設計,放在廚房的桌上或床柜上都不礙事。
  • 高逼格智能輪椅 助殘疾人重拾自信心
    來源: 驅動中國
  • 結合HoloLens和Google Glass的優點 英特爾AR眼鏡下月發布
    2016年7月27日消息,眾所周知,現如今的增強現實技術火的是一塌糊塗,如提起微軟黑科技HoloLens全息眼鏡,就會讓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然而,這款出色的增強現實眼鏡卻因為體積過大,不方便行動,對用戶造成了限制。
  • 微軟智能圍巾亮相 工業毛氈混合導電銅絲製作
    自微軟發布智能手環 Microsoft Band 以來,近日在 "The Next Chapter "發布會上微軟虛擬實境眼鏡 HoloLens 更是驚豔登場,至此微軟探索可穿戴式智能設備領域的野心已經表露無遺。就在 HoloLens 的光輝還未散去之時,微軟正在開發的另一款智能穿戴設備便趁熱亮相。
  • 優必選智能物流機器人AMR在CES 2021全球首次亮相
    深圳企業優必選的智能物流機器人AMR及解決方案,也在本屆CES上全球首次亮相。同時,優必選還將在線上展示紫外線消毒機器人ADIBOT淨巡士及消毒防疫解決方案、面向高中和大學生開發的開源人形教育機器人平臺Yanshee。
  • 智能奇趣:高逼格鐵磁流體時鐘Ferrolic
    如今想看個時間,可以使用手機,也可以使用智能手錶,傳統的鐘表正在逐漸衰弱,不過一些傳統鐘錶開始轉型做創意鐘錶。設計師Zelf Koelman就設計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磁鐵流體時鐘,這個時刻在流動變換著的時鐘:Ferrolic。
  • CES2020:MAD Gaze展示MR眼鏡 GLOW與骨傳導智能手錶WATCH
    新品一,雙目MR智能眼鏡GLOW僅75g的雙目MR智能眼鏡GLOW,於2019年9月初在海外眾籌平臺上正式預售並迅速成為海內外科技圈矚目的單品,此產品在2019年12月完成量產。 國內及海外線上與線下的預售也即將開啟。本屆CES,科技頭號玩家可以在MAD Gaze展位現場體驗第一批量產的GLOW MR智能眼鏡。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多款機器人亮相CES 2020 三星人形...
    機器人產業「領頭雁」落戶江都揚州市江都區政府與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日前舉行籤約儀式,共建江都新松智能製造產業園「一平臺、兩基地」。新松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領頭雁,此次江都新松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包括「一平臺、兩基地」,即智能產業創新服務平臺、智能製造生產基地和機器人應用示範基地(未來社區),為江都打造高質量先進位造業基地添加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