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理事會批准了一項新的戰略規劃,為該中心未來十年的發展繪製了藍圖。這份36頁的戰略規劃文件涵蓋了從加快天氣科學發展、提升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到增強高性能計算能力等ECMWF業務的方方面面。
ECMWF理事會主席格哈德·阿德裡安(Gerhard Adrian)說,「這對於ECMWF各成員國、合作國及合作機構無疑是一大喜訊。該戰略規劃在中長期數值天氣預報上設置了嚴苛的目標,包括通過提高集合預報能力,將高影響天氣的預報時效提前至兩周。戰略規劃將增強ECMWF的研究實力,使預報系統適應未來的超級計算機架構。」
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Florence Rabier)表示,戰略規劃使ECMWF方向明確、目的清晰。該規劃確定了集合預報的首要地位。集合預報在預測分析天氣的過程中提供了一系列可能情景,預報員藉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控自己的預測。由此我們就足以獲知極端天氣的發生概率,極端天氣可造成嚴重災害,因此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
ECMWF研究部主任厄蘭·卡倫博士(Erland Kallén)說道,「這些目標雖然遠大但並非不切實際,充滿挑戰卻仍可達成。但是,我們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就完成該規劃中的所有研究項目,我們需要各成員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家鼎力相助。為了獲取當前最好的天氣觀測數據,包括衛星觀測數據,我們必須同各個國家一同聯手。我們將繼續依靠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正在籌劃實施的空間項目為我們提供相關數據。」
據厄蘭·卡倫教授稱,該戰略規劃尤為重視數值天氣預報中地球系統模擬(Earth system modelling)的發展,這顯然是正確之舉。「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的地球系統組成部分,並對模式中已包含的組成部分進行更好的描述。」厄蘭·卡倫說。
除了將高影響天氣的集合預報時效提前至兩周外,該計劃還決定,到2025年將大尺度模式和體系轉變預報時間提前至4周,將全球尺度的異常天氣氣候事件預報時間提前至一年。此外,該規劃還決定在2025年前,將集合預報的空間解析度提升至5公裡,「這無論是在科學可行性上還是在我們可預見的超級計算能力上都已達到極限。」厄蘭·卡倫表示。
(編譯:吳鵬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