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測序

2020-12-04 搜狐網

  DNA測序

  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精度更準,DNA測序技術的「摩爾定律化」發展,不僅造福人類,還將我們提前送至個人基因組時代

  文 | 馮志華

  晚年患上奧茨海默症的風險有多高?被腫瘤纏身的機率有多大?有沒有心臟病或高血壓之虞?你對愛滋病是否存在某種程度的抗性?一旦不幸罹患某種病症,對你而言哪種藥物療效最好?對這些問題,大規模快速測序技術或許能幫我們在DNA的字裡行間找到答案,而這項技術近日的新進展,令一切變得指日可待。

  DNA測序會「摩爾定律化」嗎

  人類基因組這部由A、T、G、C四個字母組成的卷帙浩繁的生命天書如同一座寶庫,保藏著幾千年來人們迫切想知道的秘密,DNA測序技術就好似「芝麻開門」這樣的咒語,是我們打開寶庫的金鑰匙。

  世界上第一個測定DNA序列的方法是由英國生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爾發明的。自此DNA測序的速度就一直呈加速態勢。2001年人類基因組草圖耗資4.37億美元,耗時13年。到了2007年,第一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圖譜的誕生只花費了150萬美元,3個月就搞定。

  2009年1月2日,美國加州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的科學家喬納斯·考爾拉赫、史蒂芬·特納及其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將納米技術與晶片技術相結合,發明了一種新型測序方法,速度是現有技術的3萬倍。

  科學家在一個蝕刻有納米結構的微陣列晶片上放置了數以千計的波導管。這是一種微型、中空的金屬管,直徑大約20納米,體積大約是1毫微微微升,一個DNA分子外加一個DNA多聚酶分子便可將管內空間佔滿。這樣一來,僅在一塊小小的晶片上,就能同時進行數千個測序反應。尤其可貴的是,在這種微型波導管中進行測序反應時,幹擾會顯著減少,也就是說可以大幅提高精確度。

  目前的產品中,每個晶片上的波導管大約有3000個,太平洋生物科學公司打算2010年推出這一級別的產品。據公司創始人特納預計,到2013年,將實現每張晶片放置一百萬個波導管,屆時將能在半小時內測完人類基因組全序列,精確度達到99.999%,花費低於1000美元。

  儘管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的麥可·梅茲克博士表示特納的展望過於樂觀,但這樣驚人的速度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計算機CPU曾經的前進步伐——集成電路上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有人評論道,DNA測序技術將跟隨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成為第三個「摩爾定律化」的學科產業。

  快速測序造福人類

  DNA測序方法的飛速發展讓我們不僅知曉了人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小麥、水稻、家蠶以及很多細菌的序列也都盡在掌握,這時探明一段序列所代表的生物學意義成了科學家的新目標。

  通過對人類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科學家發現30億對核苷酸組成的龐大序列中只有1.5%用於編碼基因,另外還有少許扮演調控基因表達的角色,剩餘的大部分都是功能未知的「垃圾DNA」。從表面上看,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如此繽紛複雜,但深入到DNA水平上,基因編碼序列卻只有0.1%的不同。很多時候,在一條序列上,人與人之間只有一個核苷酸的差異,這種現象被科學家命名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簡稱SNPs)。

  以往在數萬個人類基因中篩選致病相關基因就像大海撈針。科學家需要取得同一個家族的多位患者的標本,才能設法定位這個基因究竟在何處。比如在尋找亨廷頓氏病的致病基因時,多位科學家在委內瑞拉一個亨廷頓氏病家族中折騰了十幾年才真正把它逮住。現在有了快速測序技術和SNPs這個強有力的工具,篩查疾病易感人群、鑑定致病或抑病基因、藥物高通量的設計與測試乃至個性化醫療都將不再是憧憬中的事情。

  威康信託基金會是英國最大的生物醫學資助機構之一,擁有50餘個研究小組。在過去的幾年他們開展了一項頗具野心的龐大計劃——向雙向障礙病、冠心病、克羅恩氏病、風溼性關節炎、高血壓以及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等多基因疾病發起挑戰。通過對1.7萬名英國人的SNPs進行篩查分析,在基因組中找到24處與上述7種疾病相關的位點,僅在II型糖尿病的篩查中就找到並證實了10個致病基因。

  就像剛發現電的那個時代

  SNPs的大量存在讓人們意識到人類基因組圖譜並非獨一無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圖譜。隨著DNA測序速度指數般的提升,個人基因組圖譜服務也逐漸浮出水面。

  2006年美國X-大獎基金會懸紅1000萬美元,授予能夠在10天之內完成100人全基因組測序且每人花費低於1萬美元的研究小組。早些時候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也發起一項計劃,旨在將全基因組測序的人均成本降至1000美元以下。

  目前雖然尚無人最終撞線,但已有多家公司嗅出了其中的商機——既然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DNA序列都是一致的,那麼通過篩查SNPs,找出顧客基因組中的不同之處,尤其是找出一些與疾病相關的位點,也不失為一種「準個人基因組服務」。

  在這一領域的競爭中,風頭最勁的無疑是「23 and me」公司,除了「創始人之一的安妮·沃基斯基是橫跨生物、金融兩界的耶魯才女」,「谷歌技術總裁謝爾蓋·布林之妻加入」等讓人津津樂道的花邊新聞之外,他們提供的產品還榮獲了2008年度《時代》雜誌評選的年度發明50佳,並且位列第一。

  2007年底,「23 and me」正式推出了個性化的基因測試服務,標價1000美元。當時股神巴菲特及傳媒巨鱷默多克都曾做過測試。2008年9月,測試服務的價格跳水至399美元,這一平民價格終於讓一度高不可攀的個人基因組測試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顧客在「23 and me」的網站上訂購這項服務後不久,會收到一個試劑盒。只需在試劑盒提供的一支無菌試管中吐上2.5毫升的唾液,密封好後快遞至該公司就萬事大吉了。2~6周後,你在訂購時指定的郵箱會收到一封郵件,根據信中的密碼登錄「23 and me」的網站,便可看到所有的結果。比如包含有基因型詳細內容的原始數據,還有一份分析結果的詳細報告,最後甚至還附有參考文獻。據「23 and me」聲稱,通過這項服務,顧客可以了解到日後罹患腫瘤、奧茨海默症、糖尿病以及其他疾患的風險。

  除了「23 and me」公司,冰島的deCODE公司和美國加州的Navigenics公司都推出了個人基因測試服務,不過面對這些遍地開花的商業化嘗試,一些科學家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疾病與基因有時並非百分之百地一一對應,很多目前已知的疾病標記只是輕微提高疾病風險,但卻會造成不必要的擔心。

  個人基因測試大行其道後帶來基因歧視以及遺傳數據保護不當導致的隱私洩露問題,也被生物倫理學家所關注。此前在美國,曾有多家保險公司以一些黑人攜帶地中海貧血病基因為由拒絕為其提供醫療保險。不過好在2008年5月,美國參眾兩院均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遺傳信息無歧視法案》,其中明文規定基因檢測顯示某人易患某種疾病,保險公司不得據此提高醫療保險費或者拒絕為其提供保險。同樣,僱主也不能以基因信息作為招聘、解僱或升職等的依據。

  飛速發展的DNA測序技術還在幫助科學家不斷地從DNA序列中挖出更多的秘密,未來怎樣難以預料。誠如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知名專家、美國塞萊拉公司首席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所言:「破譯基因組密碼的意義就如同在剛發現電的那個時代,沒有人能想像出個人電腦、網際網路一樣。」■

相關焦點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
    無創dna檢測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其中一個問題很是受寶媽們的關注,那就是其檢測的價格,那麼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下面裕力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備受寶媽們關注的問題。
  • 使用機器學習和Python揭開DNA測序神秘面紗
    /drive/My Drive/chimp_data.txt')dog_dna = pd.read_table('.Lets do that for each species of data we have using our Kmers_funct function.human_dna['words'] = human_dna.apply(lambda x: Kmers_funct(x['sequence']), axis=1)human_dna = human_dna.drop('sequence', axis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我相信經歷過產檢的孕媽都知道無創DNA檢測、羊水穿刺及唐氏篩查吧,但還有一些新手孕媽卻不知道什麼是無創dna檢測,更別說它們之間的區別了,下面香港裕力健康就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區別。 無創NIPS產前檢測和傳統唐氏篩查的區別 1、無創dna檢測主要針對的孕媽
  • 無創dna篩查的是什麼無創dna篩查最佳時期
    很多懷孕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想必遇到過這樣的選擇困難症:在內地做無創dna產前檢測好還是到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比較好。今天裕力健康給大家分享下內地和香港無創dna產前檢測有什麼區別。
  • 無創親子鑑定靠譜,無創dna和羊水穿刺
    核心提示:無創親子鑑定靠譜,無創dna和羊水穿刺,無創dna親子鑑定是一種新興的親子鑑定方法,比起傳統的胎兒親子鑑定抽取羊水的方法優勢要多很多。其中大的優勢就是無創dna親子鑑定取樣是直接抽取孕婦的血液做檢測樣本,非侵入式取樣,所以能百分之百保證胎兒的安全,不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無創親子鑑定靠譜,無創dna和羊水穿刺,無創dna親子鑑定是一種新興的親子鑑定方法,比起傳統的胎兒親子鑑定抽取羊水的方法優勢要多很多
  • 解讀基因測序流動槽、工作流程與文庫製備試劑盒
    這全新系列的可擴展測序機不只幫助基因組醫學走向更大規模的研究,也能推動實現如液態活檢、腫瘤深度全基因組分析、和大數量單細胞測序等需要高覆蓋深度或高強度的測序應用普及化。   NovaSeq高通量的可擴展性,滿足不同產量的測序應用,也是其受到許多用戶青睞的關鍵。
  • 產前無創dna是檢查什麼?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
    無創dna是檢查什麼有必要做嗎,與唐底篩查、羊水穿刺比準確率有多少,產前無創dna能排哪些畸形?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我想可能很多孕媽都不知道,作為現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產檢,是孕媽們都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一種特殊的核酸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利用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對dna序列分析的一種必要的核酸與鹼基的學生測定方法。全球基因晶片的普及,源於基因測序的發展。英國sciencebulletin報導,從1995年至2001年期間,英國擁有開發基因晶片的成員企業有30多家,規模擴大了一倍多。2003年,荷蘭人要想降低中風發病率,就需要用500次測序數據生成23andme晶片,這個主要由成員企業以及研究院所及科研機構提供。
  • DNA測序鼻祖桑格辭世
    這是世界上首次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工作,後來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研究得以開展的關鍵技術之一,桑格也因此於1980年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桑格是繼居裡夫人、鮑林、巴丁之後的第四位兩度諾獎得主,更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兩次摘得化學獎的諾獎得主。
  • DNA的多重Illumina測序
    背景高通量測序通常用於發現染色質上調控相互作用的位置。但是,富集發生調節活性的DNA的技術,例如染色質免疫沉澱(ChIP),通常產生的DNA少於用於測序文庫製備的最佳DNA。這將輸入DNA的量增加到微克範圍,因此適合測序文庫的構建。但是,額外的擴增循環可能會使測序結果產生偏差[ 4 ],並且這些方法天生耗時,涉及多個額外的酶促步驟。從少量DNA構建文庫的其他策略不適合ChIP分析,因為它們需要完整的基因組DNA作為輸入材料[ 5 –7 ]。
  • 三代測序數據簡單分析
    DNA(mtDNA)是非常適用的,未來其應用應該會在測序錯誤率降低後得到顯著提高。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之前所做的mtDNA三代測序數據組裝。因為也是初次接觸數據組裝操作,有不全面的地方請讀者見諒,也可在留言區留言指正。
  • 未出生的小孩怎麼做親子鑑定,無創dna多少錢
    核心提示:未出生的小孩怎麼做親子鑑定,無創dna多少錢,在寶寶出生前找到親生父親的身份,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胎兒親子鑑定,胎兒鑑定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創產前胎兒親子鑑定(非侵入性),另一種是侵入性的胎兒鑑定(抽取羊水/絨毛)。
  • 環狀DNA測序工具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4日報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工具,可對環狀DNA進行測序,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數據,有望促進針對病毒、農業甚至癌症的研究。這一工具名為「CIDER-Seq」,它使用了被稱為「PacBio」的DNA測序技術,研究人員目前已將其發表在網絡上,供其他科學家分析DNA序列。研究主要作者、博士後研究員德文·梅塔說:「藉助CIDER-Seq,我們可以了解神秘的環狀DNA在人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
  • 深圳胎兒親子鑑定醫院,胎兒dna親子鑑定要多大
    核心提示:深圳胎兒親子鑑定醫院,胎兒dna親子鑑定要多大,是利用新一代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中的游離DNA片段(包含胎兒游離DNA)進行測序、生物信息分析,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並與假定父親的DNA信息進行比對,實現確認親子關係。
  • 2017年度聚焦:DNA測序深度分析
    第一部分 測序技術的發展不論是基因測序(或者說DNA測序)還是基因組測序,都涉及通過測序儀器測定DNA的鹼基排列順序,從而解讀DNA的遺傳密碼。迄今為止,DNA測序技術和用於基因/基因組測序的測序儀器已歷經幾代的發展,如圖2所示。
  • From DNA to Discovery – SMRT測序技術概覽
    PacBio使用SMRTbell啞鈴型結構文庫,DNA片段的兩端連接接頭,測序引物結合在接頭上,形成環狀DNA模板,供聚合酶進行合成反應。 根據應用方向,確定DNA 片段化最佳長度,插入長度可以從250 bp到>25,000 bp。樣品也可以使用獨特的標籤序列(barcode),進行混樣從而提升測序通量。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一旦dna被分離出來,法醫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就可以進行核酸純化,例如通過鹽析蛋白質沉澱的方法來去除雜質。其中,離心分離的質量是法醫提取dna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結果。
  •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dna研究玩法攻略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因此,現代基因測序工程也逐漸展開。目前的研究結果把DNA分為單鏈DNA、閉環DNA和垃圾DNA三種,而其中單鏈DNA被研究的更多,測序方法和和科技手段也較為多樣化。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環狀DNA的研究一直較少,原因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測序,使得這個方面的進展屢屢受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