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關於《舌尖上的中國2》「造假」的新聞成為媒體和網友熱議的話題。網友紛紛吐槽《舌尖上的中國2》「造假」是在欺騙觀眾。其實,紀錄片通過重構現實或者「擺拍」的方式還原真實世界並無不妥,只要這種方式表達的是有真憑實據的事實。當然,擺拍有沒有破綻那就是技術問題了。
紀錄片中的「擺拍」和造假並不能畫等號
紀錄片「擺拍」的歷史和紀錄片本身的歷史一樣長,世界上第一部紀錄片就是「擺拍」攝製的;許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國外紀錄片,包括BBC的《美麗中國》和雅克·貝漢的《遷徙的鳥》都不乏「擺拍」的成分。至於紀錄片攝製方是否應該主動向觀眾透露「擺拍」,則並無法律或行業自律規定:主動透露「擺拍」只是一項道德義務。
「擺拍」一直是紀錄片拍攝的重要手法之一,其歷史和紀錄片本身的歷史一樣長。
世界上第一部紀錄片《北方那努克》就是由「紀錄片之父」、美國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要求愛斯基摩當地居民「擺拍」成的。事實上,在羅伯特·弗拉哈迪前往阿拉斯加拍攝該影片時,愛斯基摩人已經普遍使用獵槍作為捕獵工具了。但是導演為了還原愛斯基摩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仍要求愛斯基摩人使用傳統的捕獵工具進行「擺拍」。儘管這種「擺拍」的手法頗具爭議,但絲毫不影響該片在紀錄片歷史上開創性的地位。
國外經典自然歷史紀錄片都離不開「擺拍」
在自然歷史紀錄片領域以嚴謹著稱的BBC,在其《記錄自然世界的原則》中明確提出「當野外實景拍攝不實際,或者野外實景拍攝會對拍攝者或自然生命及其後代帶來傷害時,可以使用圈養動物描繪自然界的現象。只需注意不要在影片中宣稱該場景是在野外實際場景拍攝即可」。
在BBC拍攝的紀錄片《美麗中國》第二集《雲翔天邊》中,應該出現在中國西南森林裡的紅腹角雉的畫面,事實上是在英格蘭西南的薩默塞特郡一個野生動物公園擺拍的。對此,BBC在該節目網站上稱被獵捕的壓力讓自然環境下的紅腹角雉對於人類十分敏感,這就使近距離拍攝成為不可能。所以BBC選擇了用兩隻在英國動物園裡長大的、對人類並不敏感的紅腹角雉在英國本地的布景裡完成了拍攝。
另外,由BBC拍攝的紀錄片《冰凍星球》中北極熊出生的場景是在設置於荷蘭一家動物園的人工場景中而不是在野外拍攝的。BBC稱在野生北極熊的巢穴中拍攝是不切實際的。《冰凍星球》的旁白阿滕伯勒爵士在回應對該場景涉嫌「造假」的指責時說,「如果有人把攝像機架到野生北極熊穴中,成年北極熊不是會殺死幼熊,就是殺死攝像師,兩者必有其一」。
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遷徙的鳥》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雅克·貝漢在該片宣傳過程中透露片中的部分鳥類是經過人類訓練的,可以按照人類的指令排列出隊形。此外,該片最震撼的場景之一是一隻鳥被陷在原油裡無法掙脫,場景裡的原油「沼澤」實際上是劇組利用成桶的巧克力漿製造的人工場景。
在含有重構或「擺拍」的紀錄片中,有些拍攝方會通過各種方式提示觀眾「該片含有重構畫面」,但這也只是拍攝者的道德義務。
在BBC和央視合作出品的《美麗中國》中,英國版本和中國版本都未在片中或片尾字幕中提到紀錄片中包含「擺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