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人類發現古代文明的金鑰匙,也是現代人了解古代智慧最好的途徑。隨著考古技術越來越先進,諸多歷史謎題也一一被揭開,甚至在近幾年,考古專家們居然還根據考古發現,揭開了神話「女媧補天」背後的秘密。女媧補天的神話中,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可怕的事實?別急,小編這就來跟您說說;
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著一部經典書籍,這部奇書就是《山海經》。《山海經》除記錄了諸多天文地理及各類奇怪動物之外,同樣也對神話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話大都來源於該書。在整部書中,還曾多次提到過女媧的名字,甚至還有「女媧之腸」的說法。由此可見,在上古時期,人們就已經將女媧奉為神明。
女媧補天的故事出自於《淮南子》,這本書的作者為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不可否認,作為當時的一代諸侯王,劉安絕對有實力搜集各種詳實資料,如此才能完成這樣一部著作。可是《淮南子》中的記載真的準確無誤嗎?答案顯然不是,因為考古專家們認為,光是關於女媧補天的一段記載,就極其不可信。
《淮南子》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這段記載也是女媧補天神話的原出處,講述了上古時期一場大災難發生後,女媧挺身而出煉五彩石補天的故事。千百年來,人們一致認為,女媧補天只是虛構而已,畢竟該神話只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其真實性的確值得人們生疑。此時問題來了,女媧補天的神話是否真實?如果這是一場發生於古代的真實事件,它的依據又在何處?
近幾年來,考古學家曾在河北平原進行了一次考古探查活動,在活動期間曾發現不少古代遺蹟。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他們發現,在任丘、河間以及保定一帶,存在著一種極為特殊的地貌現象——碟形窪地。如果按照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該平原地帶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窪地。考古專家們認為,這些窪地並不是地殼運動自然形成的,而是某種巨大的物體砸出來的!究竟是什麼物體能夠具有如此能量,竟能在一大片地域砸出大大小小的窪坑?答案似乎只有一個,就是從天而降的巨大天體,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隕石。考古專家們認為,《淮南子》中所描述的場景,幾乎與隕星墜落後的場景完全一致。
從記載中我們能夠發現,女媧補天之前的場景似乎已經到了世界末日,先是天地大幅度傾斜搖晃,這無疑是地震的景象,接著便是四處起火以及波濤洶湧的洪水。假如一顆攜帶隕冰的彗星撞擊地球,其所造成的衝擊力將會引發巨大的爆炸,而且散落的彗星碎片也會向周圍飛濺,衝擊出眾多大大小小的隕石坑。不僅如此,彗星隕冰融化也會立馬變成洪水。二者對比之下,是不是完全相同呢?除此之外,考古專家們還對隕石坑物質進行了年代測定,發現其年代約有8000-10000年左右,由此來看,這場隕星撞擊地球事件,其實就是女媧補天的原型。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古人口口相傳的神話中,可能真的蘊含著某種重大的信息,只是由於千百年人們誇張的藝術加工,導致其本來面目失真。但是小編還是相信,隨著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關於各類神話背後的秘密,一定會被徹底揭開。
【參考資料:《山海經》《淮南子》《大眾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