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圍牆需要拆除,新優植物深受追捧,園林垃圾也能變廢為寶,景觀設計渴望大尺度、國際化視野。11月19日-20日,2016中國(廈門)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從景觀規劃設計論壇、艾景獎參賽大學生設計作品路演以及景觀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中,可以鮮明感受到行業的傳統觀念在改變、材料在更新、思維更多元……
面向未來的景觀規劃設計行業,不經意間,透過專家的報告、企業的新產品、新生代學生參賽作品展等,展現出一番追尋變革與創新活力的新氣象。
迸發思想火花
大會論壇無疑是活動的主場。整整兩天,大會論壇通過演講、案例解析、高峰對話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古今中外園林景觀規劃建設的精彩篇章。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以《淺論中國園林的特色》為題,通過中國傳統園林的經典案例,向近2000名與會者詳盡闡述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所在。談及中國園林是一門詩意棲居的綜合藝術時,他說:「中國的文化藝術都是綜合的,畫畫講究詩、書、畫、印,唱戲要唱、念、做、打,烹調有色、香、味、意。園林要讓遊人賞心悅目,就要從山水、建築、道路、場地、植物種植、細節處理等綜合因素著手,創造風格統一、意蘊深遠的作品。」
面臨內澇、霧霾、擁堵等現代城市病,城市景觀建設可謂弊端重重,有必要向傳統學習、借鑑。在中國古代,水從不給城市帶來麻煩,而是以自然而然的形態存在於環境中,不僅是構成城市之美的重要元素,更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主任成玉寧以海綿城市為主題,提出海綿城市如果僅僅是以排水為導向,把海綿城市作為灰色下水系統的補充,可能沒有全面理解海綿城市的要義。「城市30%-40%的土地是園林綠地,這就是天然的海綿體,不需要再造所謂的海綿體。問題就出在道路、廣場、建築等覆蓋的地面,硬化地面比例過高,失去了自然吐納降水能力。所以必須因地制宜,解決2/3的硬化地面下墊面不透水的問題。」
直面實際問題,是此次論壇演講的一大特色。在演講中,東方園林景觀設計集團首席設計師李建偉明確指出,風景園林並未很好地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問題。當前,景觀規劃設計業內人士普遍沉迷於各種奇葩文化景觀而對荒野集體失語,在城市內部小尺度景觀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而忽視對鄉村、郊野乃至更大範圍的國土景觀的保護,精細化的景觀越來越受追捧。對此,李建偉明確表示質疑。他的觀點引人深思。
文化當然也是景觀的一大核心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景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經管系教授Eckart Lange介紹了在柏林圍牆舊址上建立的上千公裡長的綠色長廊。「這條綠帶是德國自然環境遺產保護中的一部分,跟整個德國的生態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德國自然保護部門給予最大重視,其目標就是希望能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生態廊道,像骨幹一樣把德國整個國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兩天的大會論壇共邀請30多位中外嘉賓上臺演講,內容極為豐富。話題涉及圍牆、邊界、海綿城市、環保意識對景觀設計的啟發、邊界景觀、都市主義、未來的風景園林、生態園林的跨界與創新等。廣泛的議題、深入的探討、思想的交鋒,無不讓與會者大呼過癮。
展現新生力量
大會正式開幕前,11月18日晚,「2016世界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精英挑戰賽」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開賽。
作為「第六屆艾景獎·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的開場秀,今年入圍艾景獎大學生組的8名選手在這裡通過現場講演、作品展示等形式,向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審嘉賓、現場來賓展示自己的創意和設計。
共有8件作品參加當晚的路演活動,設計對象涉及園博園主場館景觀設計、屋頂綠化、地震紀念館、盲人植物體驗園、老城區改造、高校邊界共享、彈性景觀設計、聽障兒童康復小學景觀設計等主題,表現了景觀規劃業內新生代廣泛的興趣和對多元化主題的獨到理解。
選手們圍繞「邊界·圍牆」的設計主題,展開充分的想像與創意,尤其是老城區改造、針對盲人和聽障兒童的體驗式設計以及地震紀念館模擬地震感受等創意細節,充分展示了當代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創意與風採。
在11月20日大會論壇結束後,第六屆艾景獎學生組頒獎儀式舉行。2016年度艾景獎學生組共頒發1項傑出獎、12項金獎、9項銀獎和24項銅獎。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李世穎及其小組參賽的作品《打破圍牆效應,廣州市南華西街老城區更新設計》獲得一致好評,斬獲傑出獎。
據了解,今年是艾景獎連續第二年舉辦大學生艾景獎景觀設計大賽活動。獲獎作品來自全國各地46所高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圍繞「圍牆·海綿城市·美麗鄉村」主題,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富有思想和創意的園林景觀設計作品,令參展觀眾大開眼界。
邂逅新穎產品
從論壇、獲獎作品展,與會者可以獲取風景園林行業的最新動態、最權威的資訊,而在大會期間舉辦的景觀產業博覽會同樣引人關注。
2014年,大會首次設置景觀產業博覽環節,人們在聽演講、參觀設計佳作的同時,還能實地感受現場展出的新材料、植物新品種、園藝新產品等。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這一難得的平臺,展示各自的新技術、新理念,豐富了大會的內容。
漫步景觀產業博覽會,你可以發現仿古石材,認識新型路面鋪裝材料,感受歐洲古典式住宅景觀設計思潮等。在現場,通過與中衡設計負責人吳磊深入交流,《中國綠色時報》記者甚至對公司總部大樓上萬平方米的屋頂花園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而現場一款具備觀賞、加溼、淨化等功能的智能花箱產品,讓不少觀眾駐足,該產品可通過APP來實施遠程養護、鄰裡交流,觀眾興趣愈加濃厚。
在展館,總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創意或產品,讓人大開眼界。耐威格特公司來自北京,公司用綠化廢棄物研製出新型環保建築板材「弗維木」,可用於建築內外鋪裝、園林景觀建造等。當問及北京每年堆積如山的枯枝敗葉等綠化垃圾如何處理時,公司董事長張玉強戲稱:「找我們呀,我們就是收垃圾的。」
記者還發現,寧波一家公司展示的螢光彩色路面鋪裝材料,不但美觀,到了晚上還可自發光……堪稱神奇。
當然,有個性、特色的優良植物永遠不會缺席。此次展會雖然以思想交流、觀念探討為主流,但一些優秀植物材料同樣令人耳目一新。在燕園(大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背景板上高大的歐洲小葉椴、挪威槭等彩葉品種照片頗有氣勢。如果感興趣,還可通過展臺上的影集、工作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各品種的優良表現。
顯然,對設計師或企業而言,這都是一個了解特色產品、探討設計理念、加強市場推廣的難得機遇。
當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風景園林已升級為一級學科,無不表明行業發展迎來大好時機。相信通過廣泛而深入交流,放眼世界,打破圍牆,風景園林行業一定能為創建美好人居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