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古人認為月球之中有一座廣寒宮,廣寒宮中有著美麗的仙子嫦娥和她的玉兔,還有一直在不停的伐樹的吳剛,這代表了我國人民對於天空的美好想像和嚮往。古代的時候科學技術不夠發達,我們只能憑藉想像來猜測天上的樣子,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也終於登上了月球,實現了中國幾千年的「奔月夢」。
我們所看到的月球一直都是它的正面,所以登陸到月球的正面可以說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當時美國的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也只是登上了月球的正面,背面拍了幾張照片就行了,而之前的還是前蘇聯的俄羅斯倒是拍過月球背面的照片,但是因為當時技術有限,離得太遠了,根本從照片上就看不出什麼。
為了紀念我國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我們的科學家給探月太空飛行器取名叫「嫦娥」,現在已經有四位「嫦娥『登上了月球,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探月太空飛行器全都是選擇在月球的背面登陸的,而在此之前率先登上月球的美國,卻從來沒有到過月球的背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謎團在中國的嫦娥們登上月球的背面以後就被解開了,從探月太空飛行器傳回的照片我們看到月球上有很嚴重的被「轟炸」過的痕跡,其實這不是轟炸造成的,因為月球上沒有氧氣,炸彈無法爆炸而這些痕跡全都是美國發射的一顆衛星撞擊形成的,而這顆衛星正是美國專門為了探測月球上有沒有水。
這顆衛星上專門裝有特定的感應器,一旦撞擊形成的塵埃中有水、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有機物,都能被立刻被檢測出來,但是這次實驗成功以後,美國卻對他們的發現避而不談,但是從他們之後再也沒有探索過月球我們可以得知,這次的撞擊應該沒有什麼發現,美國覺得對月球的研究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已經轉而開始研究他們覺得更加有意義的火星。
但是對月球的研究真的沒有意義嗎?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它為了保護地球不被大型隕石襲擊,自己的表面上卻坑坑窪窪,它對地球是有重大意義的,而且月球上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比如鐵和銅,如果能實現在月球上開採這些礦產,那對地球的生態活動非常有利,還有一點,月球離地球非常的近,相比於人類想要在未來移民的願望,在月球上實現更有把握,畢竟人類已經實現了載人登月技術了,對於月球上的環境是不是適合人類居住,也是我們堅持探索月球的意義,只要繼續研究,我們也許就能研究出在月球上生存的方法呢?
目前我國已經在探月工程上有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比如我們在月球上發現了一種高效安全又無汙染的燃料——氦—3。氦—3如果能從月球的土壤中提煉出來供地球所用,它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並且因為它清潔無汙染,還能有效解決地球的溫室效應問題,對地球上的生態環境有益,所以說我國堅持對月球的研究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希望我們能更快解開天空中那一輪明月的神秘面紗,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