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18日,美國佛羅裡達州政府剛剛公布了一項開創性的&34;,和以往在環境中大規模地噴灑滅蚊藥不同,佛州計劃採取的方案是&34;,計劃在明年釋放出超過7.5億隻經過精密基因改造的埃及伊蚊。
這可不是幫倒忙,眾所周知蚊子只有雌性是叮咬人類的,而雄性蚊子只依賴花蜜為食,並不會吸食血液,所以無一例外釋放的這7.5億隻蚊子都是雄性的埃及伊蚊。其實這些雄蚊是為自然界中的雌蚊精心設計的一個&34;。
經過基因改造,這些代號為&34;的試驗蚊子體內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並不會影響個體的存活,但是這些雄蚊在和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後,產下的蚊子幼蟲中雌性將會在成蟲之前死亡,只有雄蚊能夠活下來,在長大後繼續將經過基因改造的形狀傳給下一代。
長期以往,代號為&34;的基因改造蚊子將會在自然界形成可怕的&34;,直到讓蚊子最終在自然界中滅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的最後一批埃及伊蚊是找不到雌性交配的&34;的若干代子嗣。
不僅僅是南美洲,美國的近年來寨卡疫情也是肆虐南部各州,據信寨卡病毒通過埃及伊蚊叮咬人類傳播,所以如果控制了埃及伊蚊在美國的種群數量,將會有效降低這種病毒的感染機率。美國民眾似乎也不必為轉基因蚊子是否存在危險而擔憂,因為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多次向民眾承諾,轉基因非洲伊蚊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佛州政府想要為這項頗具野心的&34;開綠燈,就需要獲得今年11月的釋放地民眾公投通過。
&34;轉基因非洲伊蚊由英國Oxitec公司和佛州礁島群島蚊蟲管理局合作培養,Oxitec行政總裁哈德因·帕裡認為轉基因蚊子計劃大有可為,並表示&34;
非洲伊蚊,是世界上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蚊子之一,同時也是傳播疾病最多的蚊子之一,可攜帶的疾病包括登革熱、屈公熱、茲卡熱、黃熱病、寨卡等等,它最明顯的特徵是腿部的黑白條紋以及胸節桑的裡拉琴形狀,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能見到埃及伊蚊的身影,中國也有分布,有趣的是埃及並非埃及伊蚊的起源地,埃及伊蚊其實起源於中非的熱帶雨林之中。
但是,針對非洲伊蚊的基因改造真的是無害而高效的嗎?這種手段雖然為防治經蚊傳播的所有疾病帶來曙光,但亦有人質疑做法可能徹底滅蚊,在生態及道德上都會帶來不少問題。但從理論上來說,對非洲伊蚊的基因改造的確可能管用,但是副作用是人類無法承受的,因為蚊子同樣也是花粉的重要傳播媒介,在熱帶雨林中的一切地區,幾乎全要仰仗雄性蚊子的授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蚊子&34;熱帶雨林,我們的熱帶雨林可能已經不復存在,而熱帶雨林的消失勢必會讓森林內棲息的其它物種滅絕,進而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
如今地球上哪些生物該存在,都是自然界漫長年月選擇的結果,人類文明僅僅20萬年,尚無資格執掌某個物種的&34;,更不應該肆意將其滅絕,否則最後承擔後果的只會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