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天晚上住在三清山上,早上五點不到便起床了,隔著窗戶往外一看,雨停了,青黛色的山巒從濃霧中探出了腦袋, 犀牛石、老道拜月等景觀也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看到這樣的美景心中大喜,於是趕緊穿衣洗漱,收拾好後便獨自一人出門了。
賓館坐落在天門峰叢景觀處,依山而建,門外便是觀景臺。舉目四望,難得一見的天門峰叢如畫一般顯現在眼前。許多巨大的石頭峰如叢林一般立在山中,高聳入雲,氣勢十分磅礴。
趁著好天氣,趕緊往西海岸爬去。這裡為什麼要用「爬」呢?我們此次遊覽三清山是從外雙溪索道進山的,住在外雙溪索道上站,從外雙溪索道上站開始全部是陡峭的上坡路,絕大多數觀景都距離較遠,要想觀景必須爬山越嶺。
前一天還「羞於見人」的瀑布遙掛在山川之間,展現了她婀娜多姿的一面。待我爬到生死相依(一棵活樹和一棵死樹)景點時,濃霧幾秒鐘就瀰漫開來了,淹沒了所有的景觀,展現在眼前的除了白茫茫一片以外,什麼也看不清。
懷著期待的心情,繼續向西海岸方向爬去,希望大霧能夠散去,再見一見西海岸壯觀的美景。可是事與願違,在西海岸棧道沒有走多遠,多變的山中天氣,不但霧沒有散去,還下起了小雨。早晨出門時天氣好沒有帶雨衣出門,趕緊往入住的賓館方向奔去。
到賓館的路是下坡,一路小跑不到20分鐘就到了,但也淋成了落湯雞。到達賓館時還不到7點半,此時,賓館已提供早餐,趕緊換下溼衣裳去吃早餐。賓館的早餐十分簡單,每人只有兩個饅頭,一個雞蛋,一點鹹菜,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也應該理解。
吃過早飯,外面的雨勢有所減弱,趕緊穿上雨衣,下到離賓館約300米遠的萬壽園。萬壽園在犀牛石的下面,是以壽文化為主題的園子,裡面不大,除了依山修建了一尊氣勢磅礴的彭祖壽星像外,再沒有什麼可遊覽的。
彭祖壽星像旁邊的小路可以直接爬到南海岸棧道,可是為了到東海岸和南清園,我沒有從這裡上去,而是折返,沿著外雙溪索道向東海岸、南清園方向爬去。從外雙溪索道往東海岸方向一直到禹皇頂,全部是上坡,十分耗體力。
雨還在一直下,身上的雨衣雖然擋住了雨水,可是十分悶熱,汗水無法蒸發,衣服全部汗溼了,只得爬一段休息一下。因此,強烈建議來遊玩的朋友千萬不要從外雙溪索道(南門)進山,一定要從金沙索道(東門)進山,因為,著名的司春女神、蟒蛇出山等景觀都在東門附近。
在離葛洪不遠處的一觀景臺遇到了幾隻特別有趣的松鼠。這幾隻松鼠可能是被遊客餵慣了,一點也不怕人,當我伸手時想摸它們時,它們還在我手裡嗅了幾下,覺得沒有食物便走開了,這可能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好見證吧!
獻丹
受下雨天氣的影響,山中全是霧蒙蒙的,視線十分差,一路上基本上看不清什麼景。經玉兔奔月,沿葛洪獻丹,過福壽門,爬一線峽,達到禹皇頂,大約5公裡全是上坡,尤其是一線峽路窄坡陡線長,加上山中風大,爬一線峽時尤其要小心翼翼。
過了禹皇頂便是下坡。因視線差,沒有觀景的有利時機,只顧趕路,稀裡糊塗地路過了一些景點,到達了蟒蛇出山觀景臺。觀景臺上有不少遊人在雲霧中四處觀望,同樣發出「什麼也看不清」的感慨。
蟒蛇出山觀景臺沒有逗留,徑直向司春女神方向走去。此時棧道較平緩,幾乎沒有上下坡,這也是眾多遊人選擇從這裡登山賞景的原因。山中的濃霧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只能靠棧道邊的標識牌識別我們路過了白頭偕老、企鵝獻桃、司春女神等景點。
再往前走就是金沙索道上站。金沙索道上站出口方向左手側是南海岸觀景區,為了不走回頭路,便決定沿南海岸棧道繞一大圈回到出發點外雙溪索道。於是,在風雨交加的山中開始了一個大「迴環」。
南海岸棧道修在半山腰中,一路非常平坦,沒有上下坡,因一圈下來近十公裡遠,所以遊人很少。若不是受雨天的影響,在南海岸棧道上觀景絕對美的讓你走不動路,現在只能望「濃霧」興嘆了。
在南海岸棧道上趕路最奇特的是如同騰雲駕霧般穿梭於山林濃霧之間,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花費了50多分鐘走完了南海棧道,到達了萬壽園(外雙溪索道上站),結束了三清山風雨之旅。
第二次來三清山不僅選錯了進山通道,還遭遇了下雨天。回來後,我寫了《我從三清山回來了,很失望》和《我去過兩次三清山,差別太大了(附攻略)》,大家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進我個人主頁查看。
「三清天下秀」,兩次到三清山,見到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三清山,尤其是第二次爬三清山留下了許多遺憾,期待再次「遇見」。 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交流。喜歡流浪遠方的文章請關注、點讚、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