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1996年9月,三清山第一條索道建成並投入運營,從此改變了遊客攀登三清山「上山一身汗,下山腿打戰」的歷史。索道建成後的十年裡,三清山遊客量直線上升,由最初的每年不足2萬人次增至每年100餘萬人次。
三清山外雙溪索道跨越了崇山峻岭。
晨報記者 宋雅倩
「無限風光在險峰」,千百年來,無數人憑藉著頑強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徵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客運索道業開始起步,觀光索道陸續進入全國各地景區,讓遊客欣賞「險峰」之上無限風光的過程變得輕鬆了許多。
我省山嶽型旅遊資源豐富,險峰數不勝數,部分險峰景區都建有索道。記者從江西省旅發委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的旅遊索道主要分布在三清山、大覺山、明月山、武功山、廬山等大型山嶽型景區中。其中,三清山外雙溪索道(也稱「南部索道」)建於1996年,是省內最早建成的旅遊索道。
曾經的三清山交通閉塞
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的上饒三清山,被譽為「世界最美的山」,這裡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古樹茂盛、珍禽棲息,終年雲纏霧繞,自古就是觀山賞景的極佳去處。現如今,三清山風景區年接待境內外遊客數量已達2000多萬人次。
三清山旅遊業的興盛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增加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記者從上饒市文廣新旅局了解到,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三清山尚未被開發,當地居民和大多數山裡的百姓一樣,交通不便,只能靠山吃山,懷抱「金山」卻過著清苦的日子。
當時,儘管政府大力招商引資,民眾翹首以盼,然而大部分商家都是乘興而來卻悄然離去,誰都不敢冒險「徵服」這座崇山峻岭。直到1995年,當地民營企業家陳斌擔負起了開發三清山的重任,他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誠邀各地客商,終於得到了投資商的認可。
外雙溪索道建成名噪一時
三清山地處懷玉山脈腹地,要想將這塊「寶地」開發出來,首先要開通道路。然而,山路開通後,也只吸引了少量遊客,原來是三清山的高海拔和蜿蜒崎嶇的山路令遊客望而卻步,於是,那時已經在國內一些景區使用並深受遊客好評的索道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
彎彎曲曲的山路以及落後的電力設施給當年三清山索道的建設增加了不少難度。「那時的山路可謂九曲八彎,兩輛載著20噸鋼絲繩的大噸位汽車要同時雙向行駛,駕駛員不僅要技術過硬,還要配合默契,稍有不慎就容易翻下山,著實令人膽戰心驚。」當年參與三清山索道建設的工人金德柱回憶稱,「索道一共25個支架,每個支架都建在高山、陡坡、深谷之間,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起重機、吊機等大型機械設備都沒法用,只能靠人力。」
三清山風景名勝旅遊管理局工作人員梁燁向記者介紹,當年在建設這條索道的過程中,為了不破壞這裡的生態環境,設計人員將索道的佔地面積在安全、科學的基礎上儘可能縮小,並且採用電力驅動,極大地減少了索道建設過程中的汙染問題。在技術條件極其有限、建設環境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各方通力協作,僅耗時1年,就在三清山南部建成了全長2426米、高593米、最快運行速度達每秒1米、每小時可運載350人的外雙溪索道。
1996年9月29日,三清山外雙溪索道正式營運,如同一道「人間彩虹」,將山裡和山外連接了起來,開啟了三清山旅遊的新時代。據介紹,這條索道作為江西省第一條旅遊索道,其長度、高度在當時均為亞洲同類索道之最。
乘索道上山只需40分鐘
上饒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上山一身汗,下山腿打戰。」說的就是最初遊玩三清山的真實體驗。修建索道之前,儘管遊客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但置身山中很難一覽其全貌,並且三清山又高又陡,要想爬上山頂,著實需要過人的體力與毅力。
三清山楓林社區居民王竟告訴記者:「徒步上三清山需要攀登8000級石階,一般人至少要3個多小時,但乘坐外雙溪索道只需要40分鐘(2009年該索道實施技改前),非常便捷。」
三清山外雙溪索道將山裡山外連接起來。
外雙溪索道建成最初,不少人覺得這樣的交通方式看起來實在有些嚇人,但只要乘坐過的人就知道,那種在空中平穩運行的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驚險,僅僅是從站臺出發後的幾米之內會存在微弱的擺幅,但之後就十分平穩。
是代步工具也是觀景線
三清山索道的建成,滿足了各類年齡層次、身體狀況的遊客便捷上下山的需求。據統計,外雙溪索道建成後的十年裡,三清山遊客量由最初的每年不足2萬人次增加到每年100餘萬人次。三清山由此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山」,山裡的伐木工變成了護林員、採石工變成了轎夫,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成為了景區的建設者和受益者。
20多年來,無數人藉助索道領略了三清山的雄偉勝景。從黑龍江遠道而來的遊客韓向華對記者說:「乘坐索道可一覽『觀音賞曲』『天門群峰』『眾仙迎客』等絕景,充分感受到三清山特有的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廬山之瀑布,衡山之煙雲』於一身的磅礴氣勢。」
助力三清山聞名世界
外雙溪索道建成後,為三清山聞名世界、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立下了汗馬功勞。三清山索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躍介紹稱,在過去的20多年裡,這條索道出色地完成了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申遺專家以及國內外數千萬遊客的接待任務,提升了三清山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為三清山旅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記者了解到,2007年,三清山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初審,世界各地的專家紛紛來到三清山進行實地考察,外雙溪索道為他們架起了一條通向大自然的「天梯」,讓他們從360°全方位地觀賞了三清山令人震撼的雄奇自然景觀。
2008年7月8日,在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全票通過將「江西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使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中國索道協會理事長閃淳昌談及此事時曾經感慨道:「這就是索道的功勞,正因為有了索道,人們才能從不同角度領略大自然的風採。」
三清山索道進入新時代
記者了解到,自2007年開始,三清山景區的遊客量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乘坐索道的人數佔進山人數的95%,日運送遊客高達5000人次。在2008年3月三清山東部的金沙索道正式投入運營前,外雙溪索道一直是景區內唯一主要交通工具。
由於外雙溪索道常年處於滿負荷狀態並在最高速度下長時間運行,索道關鍵設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因此,2009年11月,三清山旅遊集團從奧地利引進了世界領先技術脫掛抱索器八人吊廂式索道,在原址上實施技術改造,歷時12個月,實現了外雙溪索道設備全面更新升級。升級後,新索道運行速度提升至6米/秒,8分鐘便可達三清山中心景區。
往
期
回
故
執行主編:塗曉珺
責任編輯:康 婧
編 輯 :周震琴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