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了《黑鏡》第三季?這12本書可以幫你熬到下一季

2021-01-11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被封為「神劇」的英劇《黑鏡》(Black Mirror),10月底回歸。不過,第三季在Netflix播出後,毀譽參半。很多觀眾認為,一口氣看完這一季的六集,覺得故事都不及前兩季深刻。

如果你覺得不過癮,對反烏託邦的故事還沒看夠,《GQ》雜誌美國版最近就列出了一個書單,推薦了幾本與《黑鏡》類似的小說,或許能讓你支撐到下一季。

《黑鏡》第三季劇照。

《黑鏡》的第三季有粉絲期待的一切:道德動機可疑的黑客、失控的科技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正如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樣,《黑鏡》展現的是我們所在世界的陰暗面——人類目前使用的這些科學技術如何在不遠的未來變成一場噩夢。

《黑鏡》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整個三季只有13集,所以如果你是《黑鏡》的粉絲,你可能已經一口氣看完了第三季,現在不知道該幹點什麼。我們可能很難找到第二個像《黑鏡》一樣的電視劇,不過還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書,它們可以滿足你對於這類充滿諷刺的反烏託邦類型作品的需求。

1.《羚羊與秧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加拿大文學女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一直是一位——用她自己的話說——諷刺推理小說大師,她有許多作品都可以入選這個書單。我最喜歡的是《羚羊與秧雞》(

Oryx and Crake

),這是她的「末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故事發生在末日之後,一群基因變異的動物統治著世界,比如器官豬(Pigoons,一種可以生長人類器官的豬)和Rakunk(臭鼬和浣熊雜交之後的生物,但沒有惡臭)。小說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回憶末日之前的時光,Jimmy和他的天才朋友Crake兩個人在「器官公司」等公司大院中做研究,為公眾開發各種基因改造後的食物和藥物。這本書在2003年出版,儘管是13年前,但是小說中已經涉及了從全球變暖到貧富差距等諸多問題,在今天看來,這些話題也絲毫沒有過時。

2.《別讓我走》(石黑一雄)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2005年的這部小說簡直太適合《黑鏡》系列,它的故事甚至可以直接被改編進《黑鏡》的新一季。《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

)是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動人科幻小說,圍繞著一群在寄宿學校的學生展開,讀者會漸漸發現這個學校有些不尋常的詭異之處。我就不在這裡劇透重要的情節轉折了,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轉折會讓你在看完這部作品之後久久難以忘懷。

3.《莫西之地》(勞倫·伯克斯)

《黑鏡》第三季的第一集《急轉直下》(

Nosedive

)給我們呈現的反烏託邦畫面和我們當前的時代驚人的相似:每個人都沉迷於自己的社交網絡,不停地查看別人給自己的評分;沒人想得罪別人。如果那一集在你心中產生了共鳴,去看《莫西之地》(

Moxyland

)吧——它是南非作家勞倫·伯克斯(Lauren Beukes)的處女作。和《急轉直下》一樣,《莫西之地》發生在不遠的未來,每個人都成為了手機和社交網絡的奴隸。

4.《版本控制》(德克斯特·帕默)

《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

)是2016年最好的科幻小說之一,故事發生在一個大學城,那時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上路,人類沉迷於社交網絡的程度已經要將自己異化成「數據操縱的提線木偶」。在這個看起來毫無新意的設定中,德克斯特·帕默開始嘗試科幻小說中最難寫的一個主題:時空旅行。《版本控制》是一本充滿靈感的作品,每個科幻迷都不應該錯過這本書。

5.《天堂車床》(厄休拉·勒奎恩)

《黑鏡》系列給我們的感覺像是一個即將走向的噩夢,而《天堂車床》(

The Lathe of Heaven

)則真的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可以用夢境改變世界的人。當威廉·哈勃(William Haber),一位自負的科學家,發現了喬治·奧爾(George Orr)的這個超能力的時候,他強迫奧爾讓自己用機器去操縱他的夢境。就像《黑鏡》最精彩的那幾集一樣,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Le Guin)考慮的重點與其說是技術問題,不如說是哲學問題。她質問我們:人們對探索烏託邦的努力到底有多容易走向烏託邦的反面?在書中,當哈勃強迫奧爾去夢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世界的時候,結果是所有的人都變成了單調的、無聊的灰色。奎因說這部小說是她對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的模仿,《天堂車床》則是對迪克的經典科幻作品中各種瘋狂噩夢的致敬。

6.《盲區行者》(菲利普·迪克)

任何一個推薦精彩科幻小說的書單,如果少了菲利普·迪克都是不完整的。《盲區行者》(

A Scanner Darkly

)的靈感來自於迪克自己對癮性藥物亞文化的體驗。小說圍繞一個臥底警員鮑勃·阿克特(Bob Arctor)展開,他深入了一個使用新型毒品「物質D」(Substance D.)的販毒團夥內部。小說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構想,包括可以投射出不同人的照片從而讓別人無法辨認出這個人真實身份的制服。故事以一個精心設計的轉折結尾。

7.《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名字並不經常和科幻小說聯繫在一起,他的作品通常都是現實主義或者魔幻現實主義的,但是這部小說是個例外。《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混合了黑色、幻想和科幻等元素,講述了兩個交織的故事。第一個故事的「我」是一位服務於「組織」(System)的計算士(Calcutec),他為組織工作來對抗偷竊數據的犯罪團夥;故事二則是超現實風格的幻想作品,在故事中,居民們的心已被嵌入獨角獸頭骨化為「古老的夢」,存放在圖書館中,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閱讀這些夢。兩個故事在一個非常巧妙的轉折之後相連,讓讀者思考感知的意義和個體身份的存在。

8.《信息民主》(馬爾卡·奧爾德)

《黑鏡》第三季關注的重點是信息是如何被控制的,以及在信息被錯誤的人操控之後會發生什麼。女作家馬爾卡·奧爾德(Malka Older)的處女作也關注信息操控,在她的作品《信息民主》(

Infomocracy

)中,操縱信息的人是政府。這個科幻驚悚小說描繪了一個被「信息」搜尋引擎公司操縱的未來世界,這個公司將世界改造成了一系列不同的政體。這本書非常好地探討了信息對政府政策和選舉的影響,甚至比《黑鏡》中最陰暗的幾集更讓我們覺得離奇和荒誕,堪稱美國大選年的最佳讀物。

9.《群馬潰散》(布萊恩·埃文森)

如果你最喜歡《黑鏡》中比較恐怖的《白熊》(

White Bear

)或者《終極玩家》(

Playtest

)這兩集,那你一定要趕緊去看看布萊恩·埃文森(Brian Evenson)的作品。伊文森可以說是一位恐怖文學大師,他在書中用優美的辭藻講述科幻故事,並且其中總能透露出一絲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懼感。你可以把伊文森的任何作品放在這個書單裡,但是他的最新作品《群馬潰散》(

A Collapse of Horses

)是一部質量不輸其他作品的小說,其中還包括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短篇科幻恐怖小說《塵埃》(

The Dust

)。

10.《荒野》(茱莉亞·艾略特)

在《荒野》(

The Wilds

)這部故事集裡,茱莉亞·艾略特(Julia Elliott)講述了一個南方哥特風的科幻故事——你可以想像一個弗蘭納裡·奧康納版本的《黑鏡》。艾略特切入的視角十分獨特,比如其中一個叫《四肢》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護理院中,人們用仿生肢(Leg Intuitive Motion Bionics,簡稱LIBM,「四肢」)行動的故事。在其他的故事中,還有想通過給機器人下載十四行詩和小說來讓他們體驗愛情的實驗,以及富人們通過控制疾病來延長壽命的溫泉療養中心。這些故事不但有引人入勝的背景設定,而且還有艾略特那充滿韻律和迴環的哥特文風。

11.《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

特德·姜(Ted Chiang)寫作的故事雖然不多,但是卻憑藉這些故事收穫了自己的事業,以及幾乎所有主流科幻文學獎項。你大概可以想像得到他的作品有多好了。如果你喜歡情節緊湊又引人深思的科幻作品,那沒有什麼比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更值得推薦的了。這個系列的所有故事都以「如果」開始——如果世界上真有巴別塔存在呢?如果我們發現數學其實並沒有用呢?如果正在實驗的藥物突然讓一個人變得異常聰明?在每個故事中,特德·姜都嚴格地遵循著故事的邏輯,並且也精心塑造著人物形象。雖然他一直比較低調,但是今年,隨著根據《你一生的故事》改編的好萊塢電影《將臨》(

Arrival

)在秋天上映,他將會更有影響力。

12.《信仰的國度》(喬治·桑德斯)

美國作家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可以說是最知名的諷刺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通常不那麼恐怖,往往比較滑稽(《黑鏡》與此相反,在《黑鏡》系列中幾次嘗試想走幽默路線,比如《沃德時刻》,通常都是不那麼好的幾集)。桑德斯寫作的都是精彩的短篇小說,涉及科技、公司和政治對人類的腐化。《信仰的國度》(

In Persuasion Nation

)並不是他最好的故事集——最好的應該是《天堂主題公園》(

Pastoralia

),但這卻是桑德斯談論科技最多的一本。《我會說話》(

I CAN SPEAK!TM

)是關於一個面具的故事。故事中,父母在孩子的頭上帶上機器面具,假裝孩子可以說話。《我浮誇的孫子》(

My Flamboyant Grandson

)想像了一個充滿監控的世界:每個人都佩戴著可追蹤設備,大公司通過這些設備來向所有人投放個性化的廣告。《喬恩》(

Jon

)則關於一群孤兒,這些孤兒被當作公司的實驗對象撫養長大,如果他們移除了植入的晶片,就喪失了語言能力,只能不斷地重複廣告詞。和《黑鏡》最好看的那幾集一樣,桑德斯依舊試圖在最虛無的地方尋找人性的存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黑鏡第四季第三集為什麼叫鱷魚 故事有何啟示深度解析
    迷你電視劇《黑鏡》一共有6集,分別講述了六個故事!而令人好奇的是《黑鏡》第四季第三集為什麼叫鱷魚呢?這個標題有什麼深意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黑鏡》第一季、第二季由英國Channel4出品,第三季換成美國的Netflix出品。
  • 《黑鏡》第四季:人類已經準備好迎接技術奇點了嗎?
    可以理解,這兩部劇都涉及了科幻小說和心理恐怖元素,兩部劇都由不同故事的劇集構成。沒有追劇的觀眾可以像一個了解前情的人一樣隨時收看,從而使其很容易向那些對情節複雜、劇情前後聯繫的影視作品有抵抗心理的人推薦。 但是自從2015年被Netflix收購以來,《黑鏡》開始改變其分割式的情節設置。
  • 「英劇」變「美劇」 《黑鏡》第四季遭到網友群嘲
    該劇自第三季起被Netflix買下版權後,由「英劇」變「美劇」,製作周期和敘事節奏明顯加快,內容也被指「媚俗」。到了第四季,更被網友群嘲為「大數據寫出來的劇本」。目前,該劇豆瓣評分8.6,IMDb評分8.2,為四季裡成績最差的一季。
  • 《黑鏡》:聖朱尼佩羅-天堂真的存在
    《黑鏡》系列又來了,這次是第三季中的「聖朱尼佩羅」,這個名字又譯為「地球的另一端」,大意也指難以觸碰到的地方,神秘裡存著緊張、溫暖、遺憾。而《黑鏡》的「聖朱尼佩羅」是在荒誕的黑色諷刺劇中尋找一處溫暖,在心底放置一處美好。溫暖治癒系《黑鏡》襲來,將科技的美好來實現人們心中的期願。
  • 《黑鏡》Black Mirror(英)
    主演:海莉·阿特維爾 多姆納爾·格利森 播出:BBC 進度:第二季  去年冬天,一部名為《黑鏡》的三集迷你劇自英倫大地火速席捲全球,憑藉著對於現代科技、公眾媒體和政治體制的諷刺和隱喻,以極端的黑色幽默及前衛的現代題材贏得了口碑上的一片叫好聲,甚至超越了人氣極旺的《神探夏洛克》與《唐頓莊園》等熱門英劇,被無數文藝青年奉為心目中的「神劇」。
  • 漫畫家阿桂:有一口氣,就畫一本書
    可以說,桂寶這個非常瘋的小胖子,是內心深處的我自己。不過,我小時候沒有桂寶那麼胖!如果你把《瘋了!桂寶》一季季讀過來,就能看到我的影子。桂寶是我青春、愛、奮鬥的濃縮。澎湃新聞:你的漫畫,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熱點話題和冷知識,題材非常多樣化,你平時的閱讀喜好是什麼樣的?
  • 《黑鏡》中,有哪些黑科技已經變成現實
    《黑鏡》第三季《全網公敵》展現了一種「後蜜蜂滅絕時代」的景象,曾經有一個斷言稱,蜜蜂消失的那天,便是地球上生物滅亡的日子,因為蜜蜂傳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花粉,而沒有花粉傳播的過程,大部分植物都將會絕種,而依靠攝取植物的動物也會次第死亡
  • 《黑鏡》也許走下神壇,但他的恐怖預言卻終將應驗
    《黑鏡》第三季第六集《全網公敵》展現了一種「後蜜蜂滅絕時代」的景象。那個世界中,人類沒有滅絕於饑饉,而是死於人性之惡。但最終,這些生物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成為了殺人武器。這個故事作為《黑鏡》第三季前半季的收尾之作,施暴者最終的結果仍然不得而知,動態的開放性結尾成為了恐懼的延伸...急速向前的技術和揮之不去的恐慌之間,滴漏出深切的焦慮,《黑鏡》之所以具備如此的吸引力,就是因為它回應著最切身的焦慮感。它懂得欲拒還迎和欲擒故縱,它的講述方式一點都不炫,反而極力貼合著我們經歷過的現實,但呈現的卻是業已塌陷的未來。
  • 《太空無垠》第三季 | 你期待什麼
    文| 潛伏者《太空無垠》(又名《蒼穹浩瀚》),是Syfy電視網建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部劇集(每集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10月15日(周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了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豬豬俠》最新一季,網友直呼:爺青回!
    但因為每一季的主題各不相同,《豬豬俠》十六季動畫之間的割裂感很重,那麼編劇到底會採用什麼方法,把十六季一共七個形象的豬豬俠串聯起來呢?在最新一季《深海小英雄》裡,天才編劇竟然拋出平行世界理論,一口氣把七個豬豬俠拉出來共同作戰,讓屏幕前無數觀眾齊呼:爺青回。
  • 豆瓣9.1,《航拍中國》第三季,真的美爆了!
    比如看完《少年的你》,想去山城重慶感受街道、風雨和黑夜;看完《龍嶺迷窟》,想去陝西感受黃土高坡的壯麗、艱險和詭譎;看完《前任3》,想去成都感受「火鍋之都」的獨特、熱情和精緻……好在,這個春夏交替之際,還有紀錄片明白我們內心的悸動。四月底的《風味人間》第二季,為大家解了饞;五月底的《航拍中國》第三季,帶大家覓了景。
  • 《鎮魂街》第二季《一人之下》第三季,到底誰才是最後的流量贏家?
    那就是《鎮魂街》和《一人之下》第三季了。 《一人之下》第一季到第二季,可以說是一季比一季好看,看得追番的粉絲們心裡都痒痒。在今年官方放出了第三季的PV後,粉絲們就又開始尖叫了,寶姐姐的,他們都說我瓜,其實我一點都不瓜,大多數我都是機智的一比!張楚嵐的,不要碧蓮,還有王也道長的:行啊,孫賊,挺會玩啊!原來她是你打手。對於這些經典臺詞,粉絲們那是張口就來。它帶給了粉絲們無數的歡笑,而第二季卻到現在也沒有公布具體的上線時間。粉絲們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它趕快上線。
  • 一季未停一季又起,《新石紀》官宣第二季製作決定!
    近日,默默無聞的《新石紀》終於搞出了個大新聞,在最新號《周刊少年JUMP》上宣布TV動畫第二季製作決定!要知道《新石紀》第一季還正在連載,最快也就下一話(第二十四話)完結,如果打不完的話出26話也是有可能的(《鬼滅之刃》就是有26話),應該說不愧是JUMP四天王之一,出起第二季來雷厲風行,一季未停一季又起,預計明年就能夠看到第二季的播放時間了。
  •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擅長搞事的Netflix又來了,在12月份接連上線了威尼斯金獅獎作品《羅馬》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蒙上你的眼》之後,Netflix負責科幻作品的推特@NXonNetflix在月初放出之後的上線預告中,有意或無意的洩露了《黑鏡》第五季將在12月28日上線的消息。
  • 《西部世界》第三季大結局:不合邏輯的劇情,我不再期待第四季
    相信這個假期,大家都看完了《西部世界》第三季的大結局,從第五集開始,我就有想棄劇的衝動,看完了最後兩集之後,我非常無語,絲毫沒有想落筆寫的感覺。就是一種深深的失落,第一季的驚若天人,其思想性和哲學性到了這一季幾乎就是圓地打轉,梅芙、威廉的失智,德洛麗絲毫不必要的犧牲,一個始終都沒有立起來的反派---羅波安和塞拉克,暴露出的是劇本邏輯的崩壞,整個劇情的立意已經是偶像劇的水平了。而此刻打出這行字的我,也很像是寫劇評的九斤老太,只能哀嘆說一季不如一季。
  • 被書友吹爆的精品小說,開頭歡脫不小白,一口氣看完真心爽!
    今天來給大家推薦4本被書友吹爆的精品小說,開頭歡脫不小白,一口氣看完真心爽!希望大家能夠喜歡。1、先砍一刀 作者:面目全黑書籍簡介:修仙覓長生,熱血任逍遙,踏蓮曳波滌劍骨,憑虛御風塑聖魂!推薦理由:這是一本帶有仙俠色彩的武俠文,而鬼哭,作者也寫出來了,我心目中對俠的幻想有高度重合,濫殺無辜,妖魔作亂,一刀滅之,俠是用劍的,而大俠就該用刀,砍盡天下不平事!
  • 讀懂《西部世界》第三季片頭的古希臘神話隱喻,誰能成為上帝
    《西部世界》第三季強悍來襲之後,在豆瓣取得了三季以來的最高分9.1分,國內受追捧,國外同樣不例外,所以HBO已經宣布《西部世界》續訂第4季。據說第三季開播的第一集收視率並不高,收視人次為90.1萬,相比第二季開播集的206萬暴近一半,主要是很多人沒看懂到底講的嘛,第三季第一集也是看得一頭霧水,當把7集全部刷完之後,算是理清了頭緒。
  • 五本經典的系統流小說,本本質量上乘,劇情舒爽,適合一口氣看完
    五本經典的系統流小說,本本質量上乘,劇情舒爽,適合一口氣看完 現在的小說界,其實系統流小數已經算是十分泛濫的一個設定了,但是真正好看的系統流小說還是比較少的,今天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五本經典的系統流小說,本本質量上乘,劇情舒爽,都是適合一口氣看完的作品
  • 《西部世界》第三季大結局細節及對本季完結的部分感想
    《西部世界》第三季第8集劇照《西部世界》(Westworld)第三季最後一集播完了,不少朋友覺得這一季爛尾了,對於這一看法美叔並不認同,雖說第三季整體質量相比前兩季來說稍微差一些,不過用爛尾來形容《西部世界》第三季,只能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