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曾經一直認為,我們是地球誕生以來唯一的文明,可是隨著後來考古學家的不斷的考古探索,在地球上發現了不少的遠古遺蹟,有一些甚至是幾億年前的文明痕跡,還有遠古時期的核反應堆蹤跡,海底文明遺蹟等,這些遠古時期遺蹟的發現,讓人們產生了一個疑問,人類真的是地球誕生以來出現的唯一文明嗎?史前文明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後來他們去了哪裡。
通過一個個地球遠古時期文明遺蹟的發現,讓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有可能真的存在過史前文明,有科學家認為地球誕生到現在一共經歷過五個紀元,每一個紀元都誕生了智慧文明,而人類只是第五紀元的智慧生命。當然這些只是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的猜測,並沒有實質性證據,(個人觀點)地球上絕不止我們人類這一種智慧生命,史前一定存在過其他高級文明。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些有實質性證據的一些例子。
眾所周知,人類有文字可考察的歷史,到21世紀不過4000年,7000年前的人類卻建造了埃及金字塔。以及5億年前的史前壁畫,古印度史詩中的神秘高科技戰爭,神秘的復活節島石像,令人匪夷所思的例子還有很多,世界各國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此眾說紛壇。
人類進化有上百萬年的歷史,通過C —14同位素精準測算,某種高度文明遠在3,4萬年前即已出現,其範圍之大,表明人類文明存在一個鼎盛時期,12000年前,人類對於宇宙的知識可能已超過21世紀,在3,4萬年前或10多萬年前,人類可能有過數次文明高峰,我們僅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高峰是人類創造的,但無法得知人類文明的進程,然而我們所了解的歷史,萬年前的人類還是石器時代的野人,還在捕獵長毛象,或許被遺忘和掩蓋的不單單是不尋常的歷史。
其實關於史前文明的猜想有許多,但未得到學界公認,然而留給後代子孫的僅是神話,以及災難帶給人類痛苦的教訓,對於不解之謎,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外星人訪問地球遺留的痕跡,一種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多次高級人類的史前文明,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戰爭,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一切文明痕跡,僅留存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僅是一種附會,不能令人信服,但有人堅持認為,地球已存在40多億年,人類文明應該不僅僅只有5000多年,即便如此,人類的進化仍就是個不解之謎。
人類的超前智慧,是歷史物種裡不曾擁有的,同一片大地為什麼會醞釀出人類這種高級物種,而且是短短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如果不是刻意去創造的,根本很難想像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進化出來的,究竟是自然創造了人類,還是宇宙中更高級的生命創造了人類。
根據歷史資料所說,地球曾出現過神秘的高文明族群,瑪雅人的存在是無需質疑的,瑪雅文明更是無比的神秘強大,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就已經擁有高級的數學造詣和天文知識,他們的立法至今都是個奇蹟,而根據他們的曆法推斷預言,地球曾出現過五大文明(包括現在的情感文明),最早的文明將追溯到90多萬年前(也許還會存在更古老的文明,畢竟幾十億年那麼久),當時的人類擁有超能力?誰才是人類真正的祖先?雖然這僅是傳說,但瑪雅文明的高超之處,的確讓人信服,然而讓人不解的是,瑪雅文明似乎從天而降,在最輝煌繁盛之時,卻突然消失。
就像他們所預言的第四大文明亞特蘭蒂斯一樣(網傳亞特蘭蒂斯始於幾千萬年前,這純屬無稽之談,根本毫無證據能證明其當時的存在,就算是幾千萬或幾億年前,可能存在過文明也並非是亞特蘭蒂斯,他的存在應在瑪雅人能推算的範圍,畢竟瑪雅人的曆法是被證實的)。
在最昌盛時,在短時間內,甚至是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他們的消失至今都是個不解之謎,相信其中必有驚人真相,另外據傳,瑪雅曆法其實是外星人的曆法,要知道,當時連數字都不存在的年代,他們卻能精確的計算出金星曆年,而更驚人的是,瑪雅文明也擁有金字塔,這讓人更加懷疑,金字塔的真正用途是什麼?是不是一種與外星聯絡的道具?當然,這是沒有證據的,只是在大膽的猜測。
當然,除了瑪雅文明之外,還有一種族群。尼安德特人,也在短時間內滅絕,有關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原因,學術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沒有任何屠殺的跡象,就那樣憑空消失,從腦容量來看的話,尼安德特人並不笨,他們的腦容量接近,甚至超過現代人類,最早的尼安德特人在13萬年前出現,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和亞洲西部,但在24000年前,這些古人卻消失了,消失的時間非常明確,早期科學家們難以接受,是智人造成的種族滅絕,因而寧願相信環境變遷是罪魁禍首,但尼安德特人大塊頭,毛髮多等特徵,種種跡象表明尼安德特人,更適合當時寒冷的歐亞氣候,這不得不讓人們去猜想,他們是不是被特殊抹除的,就像瑪雅文明和亞特蘭蒂斯一樣。
畢竟現在的人類才是地球的主角,他們的出現和成長影響了我們的進度,這戲劇化的現象,就像是電影裡的情節,劇本嘛,就是這樣寫的,配角怎麼可能壓得過主角,所以,地球更像是一場按照劇本正在播放的電影,那麼,觀眾是誰呢?
大家相信史前有過高級智慧生命的存在嗎?
此文章內容多為假設
僅供探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