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業餘海底考古學家潛水時在太平洋底發現了大面積的水下結構,這個海底結構的跨度達到了150公裡,像是跑道的結構寬達8公裡,位於太平洋海深約1800米處。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個結構的有些部位非常類似於現代社會修建的飛機跑道,如果說它確實是史前文明沉入海底而形成的遺蹟的話,根據它的規模推測,這些縱橫交錯的跑道應該就是專門為星際飛船的起飛而準備的。
對於史前文明是否存在的這個問題,儘管科學界對此沒有統一的看法,但是大量的史冊記載與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了史前文明是具有一定真實性的。
例如考古學家曾經在一塊化石上發現6億年至2.5億年前穿著鞋的人類腳印,在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20億年前的大型鏈式核反應堆, 在南非發現的28億年前的金屬球等等,這些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在經歷了全世界各領域專家的檢驗之後,已經在向人類證明了這樣一個信息:史前文明非常有可能是存在的,而且應該存在多個周期性的不同的史前文明。
站在整個地球發展史的角度來說,在地球誕生以來的這40多億年時間中,作為一個太陽系甚至於整個銀河系中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星球,其文明出現的時間也不可能僅僅出現於5000多年前。
據此,有科學家提出了具有爭議性的史前文明的假說,認為地球文明處於多次循環的周期性演化狀態。
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中,全部地球生物可能經歷了5次大滅絕,由誕生到滅亡,再到誕生,反覆循環,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6500萬年之前。也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戰爭或巨大的自然災難。
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前一次史前文明的毀滅,是由地球氣候發生劇變或地球磁場的快速翻轉造成的。已經被證實的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便是例證。地球的周期性氣候變化會導致高級智慧生物的周期性起源和進化。
不論這些推斷是否真實,億萬年的滄海桑田也已經抹去了近乎一切的文明痕跡,僅留存下來極少的史前遺蹟。史前文明是否真實存在,已經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
如果有一天,史前文明走進了歷史教科書,被科學界所全面認同,我想,那將不會是考古學家的貢獻,而更多是根據現在地球環境的發展規律做出的在時間上往推證的一種科學論斷!
今天,我們每時每刻都處身其中的文明世界,又會否給下一代文明留下相應的遺蹟?人類這一代文明又會走多遠?就讓人類的子子孫孫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