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體長0.8釐米左右,身形扁平細長,頭較小,體壁和鞘翅較柔軟,頭部被較大的前胸蓋板蓋住。雄蟲觸角較長,有11節,呈扁平絲或鋸齒狀;腹部可見腹板6~7節,末端有發光器,可發出螢光;雄蟲大多有翅。雌蟲無翅,身體比雄蟲大,不能飛翔,但螢光比雄蟲亮。
發光原理
螢火蟲的發光是生物發光的一種。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螢火蟲有專門的發光細胞,在發光細胞中有兩類化學物質,一類被稱作螢光素(在螢火蟲中的稱為螢火蟲螢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類被稱為螢光素酶。螢光素能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螢光素,當氧化螢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反應中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只有極少部分以熱的形式釋放,反應效率為95%,甲蟲也因此而不會過熱灼傷。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辦法製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在蟲的腹部下部有著很多白色斑塊。其實是它的甲殼中對光透明的部分。在內部有一塊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間這個部位呈現白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成蟲利用物種特有的閃光信號來定位並吸引異性,藉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數螢火蟲成蟲利用閃光信號進行捕食,還有一種作用是作為警戒信號,即當螢火蟲受到刺激時會發出亮光。螢火蟲的發光在高中生物學的應用
1、直接能源物質的驗證實驗,不僅僅局限於鑑定ATP。
螢光素+螢光素酶+ATP+氧氣,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螢光素,當氧化螢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2、細胞呼吸中研究葡萄糖的反應場所(需使用超速離心法)。
3、有氧呼吸中研究丙酮酸的反應場所(需藉助超聲波破碎線粒體)。
4、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種類的判斷舉例。
祝大家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