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被詩人寫進詩歌裡,也被音樂家譜成曲,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像雪花一樣乾淨純潔動人,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這些與雪花有關的歌曲總是那麼讓人難忘。
無論你那裡下雪沒有,都來聽一聽雪花的旋律吧。
第一、《北風吹》
「北風那個吹,雪花兒那個飄,雪花那個飄,年來到。」
當這首旋律優美的主題歌響起,我們的腦海裡立刻出現白毛女的故事情境,原諒我將這首歌列為第一,因為對於我們六零後來說,誰的童年沒有扎著紅頭繩學跳芭蕾舞《白毛女》,唱著「北風吹」。
白毛女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其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而成為少白頭,顧名思義被稱作「白毛女」。1945年 延安 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
而這部民族歌劇從問世便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並被改編為電影和芭蕾舞劇。不但贏得中國觀眾喜愛,也讓日本舞蹈家青睞,日本舞蹈家松山樹子將它改編為芭蕾舞,而1965年,上海芭蕾舞團也創作了芭蕾舞劇《白毛女》。
而賀敬之作詞,馬可作曲的主題歌《北風吹》無論在歌劇還是故事片還是芭蕾舞劇都出現過。演唱者分別是:歌劇王昆、孟於、郭蘭英等(因為這部歌劇幾乎女高音都唱過)電影:孟於。芭蕾舞劇:朱逢博。
寒冷的冬季北風猛烈地吹著,天空中雪花朵朵,讓窮人的大年苦澀中帶著甜蜜的憧憬,父親在外躲債七天,冒著風雪買了兩斤白面,回家和女兒過年,貧窮的父親居然給女兒買了一根紅頭繩,這根紅頭繩真是滿滿的父愛啊,可是,悲劇也是在大年夜發生的,於是,那一年的雪花牽動人們的心。
第二《雪絨花》
「雪絨花,雪絨花,每天清晨開放,小而白,純又美,總是在每天問候我,雪似的絨花靜靜開放,願你永遠開放。雪絨花,雪絨花,請為我的故鄉永遠吐露芳香。」
這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察·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音樂之聲》是一部著名的音樂電影,講的是一個個性開朗,熱情奔放的見習修女瑪麗亞因為愛唱歌跳舞卻不被修道院院長接受,於是她來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 特拉普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她用音樂收復了幾個熊孩子的心,同時也讓古板的退役軍官的心解凍,兩人相愛了,後來,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他們逃離奧地利,在自由的天空下歌唱。
而其中的插曲《雪絨花》非常動人,旋律優美,朗朗上口,歌詞通過對雪花的描述表達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第三、《我愛你,塞北的雪》
「我愛你,塞北的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樣的輕盈你的心地是那樣的純潔你是春雨的親姐妹喲,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節, 春天的使節。
我愛你,塞北的雪。 飄飄灑灑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你把生命溶進土地,滋潤著返青的麥苗,迎春的花葉。哈 ~ 我愛你哈 ~ 塞北的雪塞北的雪」
這首歌由王德作詞,劉錫津作曲,殷秀梅演唱的歌曲直抒胸臆地表達對塞北的雪的喜愛之情,我愛塞北的雪,愛它飄飄灑灑漫天遍野的恣意與瀟灑,愛它輕盈的舞姿,純潔的心地,更愛它的精神,它用白玉般的身軀妝點銀光閃閃的世界,更愛它的奉獻,將自己的生命融進土地,去滋潤麥苗,滋潤花與葉,這種精神讓雪花有一種壯美的情操,因此,她是春天的使節,真是當之無愧啊。
第四、《腳印》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 白雪覆蓋著我們校園 漫步走在這小路上 腳印留下了一串串 潔白的雪花飛滿天 白雪覆蓋著我們校園 漫步走在這小路上 腳印留下了一串串 有的直有的彎 有的深啊有的淺 朋友啊想想看 道路該怎樣走 潔白如雪的大地上 該怎樣留下 留下腳印一串串。
(這首歌沒有找到)
這首歌的歌詞刁鐵軍不出名,想來應該是一位大學生吧,而曲作者可是大名鼎鼎,她就是谷建芬。想來這首歌的創作也很簡單了,一個早晨,作者看到潔白的雪花飛滿天,白雪下是我的校園,在校園的土地上,有許多腳印,這些腳印有的直,有的彎,有的深,有的淺。於是作者思考人生的道路,詢問大家,也問自己,人生的道路應該怎樣走,應該留下怎樣的腳印。
而這種思考正是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因此,這首如同雪花一樣單純美好的歌曲便流傳開來。
第五、《踏雪尋梅》
「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灞橋,過鈴兒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花採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
崎嶇山徑上,臘梅枝頭放。一路寒風中,鈴兒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心隨花兒醉芬芳,清幽到我胸懷。共度好時光。
空谷傳回聲,鈴兒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響叮噹,愛花人兒太痴狂,只求朝夕相對。共度好時光。
踏雪尋梅是一個典故,說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喜歡臘梅,冬日裡總是喜歡騎著毛驢去灞橋尋找梅花,於是,這成了詩人的雅興。這首歌寫的是一群歡快活潑的青少年在野地裡踏雪尋梅的情景,歌曲也活潑歡快,充滿靈動,而梅花與雪花同舞的情景美得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