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7.16迎來了「入伏」,既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在本期,跟大家介紹的是與二十四節氣相聯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表達帶來花開音訊的風候。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穀雨這8個節氣裡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於是便有了「24番花信風」之說。一年花信風梅花最先,楝花最後。經過24番花信風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夏季便來臨了。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花有信,花不誤」每當花期,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今天就舉例二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杏花
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閒園裡,何異枯榮世上任。
通過了解二十四番花信風,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感受四季花草變化,對於時令插花、節氣插花多有裨益。
參考資料:丁鵬勃、任彤《花開未覺歲月深: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花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