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陳璽宇)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中國國家基因庫今天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
一
國家基因庫總部位於深圳,建設時間歷經五年。它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是做什麼的?
華大基因副總裁劉娜博士做了介紹:「這個國家基因庫是分幾期建設的,目前第一期建設已經完工,然後投入使用。在硬體上,目前面積有11萬平方米,有負責儲存樣本和信息的(單元),也有負責解讀基因密碼的一個實驗平臺,另外還有一個進行功能研究的一個合成與編輯平臺。」
二
人類如今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基因資源以及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我國亟須這樣一個平臺,從國家層面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物樣本和基因數據進行有效保存、管理和合理利用。因此,國家基因庫應運而生。
2011年,國家基因庫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批覆,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運營,存儲管理我國特有遺傳資源、基因數據和生物信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用「寶庫」來形容國家基因庫的重要意義:「進入生命時代的時候基因是最重要的,基因裡保存基因的讀寫是未來生命科學發展的核心,所以他一定會成為一個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能力,所以我們把這個庫當作一個國家的寶庫來認真負責的把他運行起來,把他建設好運行好。」
三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或許值得期待:到醫院看病,只需要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被當做寵物,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神奇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這些資源如何來保存呢?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
我國國家基因庫的建設雖晚於發達國家,但它相當於國外多個樣本庫、基因庫的集合,既有保存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類組織細胞等樣本的「溼庫」,也有匯集人類各種生物信息的「幹庫」,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說:「跟他們相比,我們是一個綜合性的(基因庫)。而他們實際上是一個單一能力的資料庫;第二,他們這些資料庫都是以科研為主,主要就是科學家產生的一些科研的數據,但是我們這個資料庫不僅僅是有科研的數據,還有產業的數據。他不僅僅面向科研,還面向產業,給產業機構提供服務和支持。」
四
目前基因庫擁有四十多個資料庫,已完成近千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組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工作,佔全球已完成大型基因組數量的80%以上,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表觀組等多組學數據。華大基因副總裁劉娜博士用「諾亞方舟」來形容國家基因庫對於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當時挪威在設計世界末日種子庫的時候,一個建設的目的也是在想,如果某些國家或某些地區,因為這個戰亂也好,或者說自然災害也好,它的環境和人類都毀滅了之後,可以用基因庫保存的物種進行恢復。」
具體來說,人類資源方面,國家基因庫主要保存血液樣本、組織樣本、細胞系、細胞和尿液等,將為重大疾病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樣本資源支撐,為疾病診斷與預測及個性化醫療等奠定基礎。
在動物資源方面,國家基因庫主要保存珍稀動物及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動物組織、細胞等。這些都可以為日後的研究工作收集大量的信息。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說:「(中國國家基因庫)是中國對世界生物產業研究的一個重大的貢獻,它是一個基礎性,公益性,商業性相結合的平臺。基礎性,實際上就是為中國的科學工作者提供有關生物研究提供基礎性的平臺;公益性,它是有國家支持,可以向出於公益目的的相關研究機構提供專業服務;商業性,為中國的生物醫藥,健康等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開發平臺,大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發新的藥物,開發新的生物品種,進行生態的保護等等,應該說意義非常重大。」
五
最後是科普時間。我們來看一條央視製作的小短片:《什麼是基因?》
地球上幾乎每個生命都有DNA,未摺疊的DNA有6英尺長,比頭髮絲還要細30000倍。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
什麼是基因組?一個生命個體中所有DNA遺傳物質的集合稱為基因組。計算機語言為二進位,而生命是一種四進位語言,基因組就用A、T、C、G這4個符號控制了20000多個蛋白質,因為這些蛋白質的正常「工作」,我們才能夠自由呼吸、運動、思考。
基因組中2%的基因負責編碼蛋白質,30%的基因調控這個過程,基因組造就出地球上最複雜和高等的人類,基因突變讓你我彼此不同,比如喝酒臉紅的人易患肝癌,這是ALDH2基因突變惹的禍,我們每個人的基因,一半來自於母親,另一半來自於父親,通過基因研究,我們可以追根溯源,探索生命的起源。
基因鑑定讓罪犯無處可逃,你與他人之間基因差異不到1%,這僅有的1%基因差異,造就了你我的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