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本人一個月以來對多隻股票提問的答覆集納於此,發現多數投資者對醫藥的關心多於器械,對逆襲者的期望多於領跑者。再次重申,製藥不如器械,設備不如耗材,數星星不如數月亮,在每個領域只能選最強者。機構投資者有投研團隊,而普通投資者的信息搜尋成本高企,認知完全不對稱,馮柳你學不來,逆襲你抓不到。
不要在平庸上浪費時間,如果我被迫選了一家小而不美的公司,只是因為這個領域裡沒有其他選擇,而這個領域的市場空間又非常大。
(註:以下簡評,僅為啟發更多思考,對每家公司的了解不可能同樣深入,錯漏難免,而批評並不等於否認股票價值,優點缺點並行觀察,兼聽則明。)
作者:阿基米德Biotech
來源:雪球
愛博醫療
估值從上市到至今,一直看不懂。上市最低價185遠超預期,至今未破,然後回調也很克制。市場長期是有效的,如果高溢價能持續,那麼價格一定包含了我們不理解的信息。所以,一直是抱有向市場學習的心態來持有並觀察愛博。眼科賽道太好了,對得起為所欲為這句話,國產標的稀缺,愛博屬於全產業鏈布局,從上遊原材料到下遊最高難度的玻璃體都在儲備,當然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能理解為資本市場等不及了,提前反映了一部分預期。
樂普醫療
優秀公司,有進取心,但這裡只說缺點,並不是評判股票完全不行。
1、在醫療器械中,冠脈支架是少數國產替代程度很高的領域,非常成熟,所以有集採,即使沒有集採,也是競爭紅海。
2、樂普還在做仿製藥和原料藥,直接影響估值,市場更喜歡單純的器械廠商。
3、樂普併購很多,攤子鋪得很開,現金流飽受質疑,現在開始進入花哨的網際網路醫療。
4、研發前瞻性需加強,介入瓣膜布局稍晚。
樂普提出打造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的全生命周期產業平臺,凡是喜歡宏大口號的生物醫藥公司,貌似股價都不太穩定。
開立醫療
在彩超上受到外企和邁瑞雙重擠壓,本來這部分應該提供現金流,結果財務狀況非常差。重點應該放在內窺鏡上,市場容量更大,邁瑞做硬鏡,開立做軟鏡,錯位競爭。市值小,內鏡市場份額上升或財務狀況改善,股價還是很有彈性的。
魚躍醫療
以家用醫療器械為主,毛利率不高,相當於部分高值耗材公司的淨利率,根本原因還是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看一下德康醫療的連續血糖儀,可穿戴,實時監控,血糖低至某個程度時,會自動給患者注射胰島素。
健帆生物
壟斷地位無可動搖,同時也有成長性,中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藍帆醫療
冠脈支架競爭激烈,看接下來集採結果。介入瓣膜,藍帆稱為黃金賽道,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市場空間大,但對手也多。藍帆會傾力於高值耗材板塊,挺有潛力的,可惜對手也很強。市場應該在觀望中,心血管的價值還沒有完全反映到股價中。
安圖生物
既往表現優秀,未來也大概率穩定增長,不同於那些長年在爛泥中掙扎,乘著這波風口吹上天的庸脂俗粉。市值700億,關鍵是如何打開向上的天花板。在固有的化學發光領域,不如新產業勢如破竹。在熱門的分子診斷領域,布局太晚。在前沿的癌症早篩領域,估計也缺席,做腸癌篩查的精密科學實現了10年30倍的奇蹟。安圖研發費用捨得投入,管線略為保守,應該打造IVD全產業鏈平臺型公司,以生化、微生物、免疫確保穩定盈利,以前沿布局孵化未來。
邁瑞醫療
上半年淨利同比增45.78%,落在預告上限。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句話:
「公司會持續積極培育微創外科、骨科、分子診斷、超高端彩超等業務,並採用內外部研發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在這些領域的研發節奏。「 分子診斷屬於首次提到,骨科也是首次明確要積極培育。所謂外部研發也就是併購的委婉說法,4000億市值的邁瑞依然步履輕盈,真正的成長股。
安圖生物、新產業是專注體外診斷的龍頭,邁瑞除了體外診斷,還有醫學影像、生命信息與支持,同時還在布局其他領域。上市以來,邁瑞一直穩步上漲,背後是穩健的業績,當之無愧的器械一哥。邁瑞跟恆瑞一樣,屬于格局比較大,境界比較高的企業,經營上很乾淨,沒有什麼融資、利益輸送之類糟心事。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總之是非常穩健的股票,又有成長性,前期低點附近建倉比較舒服。
微創醫療
在9元多買過,然後及時止損,最後跌到5元多。以後視鏡來看,自己是幸還是不幸?總之,只能賺取自己認知範圍的收益,反射弧太長了,深感自己的遲鈍。每個人都會錯過無數牛股,認知到位了,天花板還很高,現在上車也不晚。
器械集採影響沒那麼大,這波幾乎所有股票都在跌,屬於整個市場水位下降。微創那麼多賽道,隨便哪個有風吹就起來了,不過現在整體風險偏好很低。
艾德生物
2019年中國伴隨診斷市場規模近4億美元,過去7年CAGR超27%,且有加速趨勢。未來中國NGS癌症伴隨診斷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3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5億美元。
NGS現在不盈利,艾德在做商業平衡,事物都是變化的,只要確認天花板很高即可。
艾德各方面比較均衡,現在市場主要擔憂NGS會落後於燃石醫學、泛生子,其實,艾德技術和產品儲備都有,現在沒有放量只是商業策略。因為你重倉艾德,所以覺得一直下跌,股票肯定有問題,其實這波下跌來自整個市場系統的問題,不是個股出了問題,艾德跌幅已經很溫和了。
凱利泰
布局漂亮,脊柱微創、骨水泥、運動醫學領先,但是財務數據一直不太好看,遠不如大博醫療,可能是經營管理和成本控制做得不太好。技術多來自併購,自研能力不突出。總之,看上去很美,一看業績就失望了。曾經買過,趁還有一點利潤放棄了。
三友醫療
創始人團隊不錯,現在體量小,骨科競爭很激烈,未來有待觀察。
南微醫學
享受一定溢價,減持加業績下跌也沒把股價打垮,說明市場看好未來。年尾大盤不穩,加上科創板流動性下降,南微的最低點應該還沒到,但也不是太遠,總之夠得磨。
康基醫療
毛利率秒殺大部分A股公司淨利率。估值太高,估計有漫長的回歸過程,以前本來是目標之一,過三個月泡沫擠幹再來看。
萬東醫療
沒有仔細研究,只能說一下大方向。萬東這波累計跌幅超過30%,市值也很小,說明市場有擔憂。做設備是苦差事,估值遠不如做耗材,而且醫學影像板塊,技術、份額不能衝在前面,還是挺辛苦的。萬東做網際網路閉環,就是想有所突破,觀察後續效果。
先健科技
外周領域國產玩家就先健和心脈兩家,屬於良性競爭,共同打開局面。先健在主動脈全方位布局,不過心脈也有在研產品增厚管線。先健很可惜,先發後至,以前多款產品進綠通,技術先進,現在研發效率偏低了,瓣膜介入有專利,卻沒什麼行動。這一波醫療大漲,也是後期才爆發。
大博醫療
公司治理和財務管理很優秀,業績穩定,盈利能力強。創傷集中度提升還有很大空間,脊柱類、關節類、神經外科類、齒科、運動醫學類、微創外科類的拓展值得期待,如果成功,就是第四家器械平臺,但是需要很長時間。現在,實控人家族控制公司90%股權,而且作為福建公司一直被質疑財務問題。定增10億布局口腔種植市場,可望在新賽道有所突破,既然財務狀況良好,直接伸手向市場要錢的做法還是值得商榷。不過,這些疑慮有待證實,大博長期表現優秀,如果有合適價格,還是考慮配置。
九強生物
很一般,生化診斷屬於落後的技術了,建議關注新產業、安圖生物。
萬孚生物
POCT市場規模接近150億,增速20%,屬於行業頂級增速了,萬孚生物是國產龍頭,應用場景擴展,進口替代,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高確定性標的,唯一要考慮是合適的買點。
甘李藥業
只做單一病種的藥廠,拿著不踏實,如果未來出現便宜的顛覆性新藥,短效變長效,注射變口服,解決了痛點,行業就要重新洗牌。
藥石科技
股價歷史波動很大,現在盈利能力穩定了。整個新藥研發行業繁榮期還會持續較久,細分領域龍頭無腦拿住就是。
泰格醫藥
發布半年報,營收增速不到10%,利潤增速183.66%,扣非5.32%,泰格醫藥與藥明康德都有這樣的趨勢,主營增長明顯放緩,投資收益佔比越來越大。因為投資於生物醫藥,跟主業高度相關,市場還是給予高估值。但是,半年報公布後,市場似乎已沒有耐心,股價萎靡至今。既然是投資Biotech也是投資,就有較大波動,收益就不會穩定,長期看來周期股屬性愈發明顯。
復星醫藥
股權複雜,各塊資產良莠不齊,市場難以進行估值,過往長期持有收益不高。想提醒的是,復星預期差沒有了,未來看能否突出創新主線,放大優質資產的效應,估計長期表現不如其他幾家頭部企業。即使這樣,也差不到哪裡去,畢竟大框架還是比較強,有概念的板塊有風就會炒作一陣。
藥明康德
CRO王者,小分子領域全鏈條一體化。現在換個角度分析,藥明康德市值2500億,未來增量空間在哪裡?
臨床服務是泰格主場,被認為沒有護城河。但藥明康德進入臨床研究領域並不順利,收入佔比不到10%,下降了,增速也不到10%,雞肋還是新天地?有待觀察。
藥明康德上市前已將生物大分子板塊拆分,仍保留了部分前沿領域,包括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但現在細胞治療也拆分了,藥明巨諾向港交所提交 IPO 申請書,藥明康德持有股權14.20%,未來上市後肯定會減持。
與泰格一樣,藥明康德主營增速下降,來自於初創Biotech的投資收益越來越多,在報表上反映為非經常性損益,但這些收益跟主業高度相關,市場還是認可的,給予較高估值。
再說遠一點,各家生物醫藥企業管線過度重複,也就是供給過剩,遲早要出清,泡沫破滅可能會以一兩家明星企業破產、賣身開始,我最看好百濟神州。CRO將受到衝擊。
總之,謹慎看好藥明康德,長線值得適當配置,但我更願意選擇藥明生物、藥明巨諾。
康龍化成
30多元介入,始終抱有三分懷疑,但股價和業績表現一再出乎意外,今年進入高速增長期。最近受減持影響,股價回落,90元附近可以作為起買點。康龍化成CRO布局與藥明康德非常相似,以臨床前實驗室服務為主,但康龍想補齊兩塊拼圖:臨床服務和生物大分子。臨床服務通過併購的公司進行,生物藥車間還在建設。如果計劃能夠完成,康龍將是CXO集大成者,全鏈條一體化。但是,臨床服務面臨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的競爭,推進會很緩慢。生物藥CDMO固定投入非常大,屬於重資產行業,進入障礙較高,任何新進者都會面臨藥明生物的壓迫式競爭。
昭衍新藥
小而美,有望持續享受創新藥紅利,高速成長。佔據CRO最前端的一小塊,業務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CRO應該是生物醫藥中的周期板塊,如果未來Biotech創業泡沫消退、創新藥研發進入穩定期,那麼面臨較大衝擊。
華海藥業
原料藥價值重估,可以理解為醫藥工業的基礎設施,有一定的定價權,不受集採影響。華海在仿製藥研製上效率非常高,批文很多的公司都不會差。當前估值偏高,ROE偏低,華海歷來受事件驅動波動很大,有時突然來一兩個跌停,要有心理準備。
凱萊英
創新藥景氣度還會持續幾年,CXO頭部公司都會有不錯表現。凱萊英市值上升空間應該更大,泰格臨床服務增速遇到瓶頸,以後投資收益比重會越來越大。
華熙生物
投資越來越難,需要實時更新知識框架,原來認為消費行業比較靜態,現在也出現邊界擴大或模糊的情況,誰都知道雅詩蘭黛是大牛股,但在國內語境中化妝品被無視,悄然間珀萊雅、華熙生物崛起。跨界的網際網路健康消費領域,等被注意到時,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已經漲了好多。專注於一個行業深耕,也很難做到全覆蓋,所以對未知事物,應保持敬畏之心。
海特生物
小藥企,CPT新藥不是自研的,假設後期很快註冊上市,股價已經部分反映這個這個預期。把希望寄託於一兩個單品的小藥企,活得很辛苦,投資者也很辛苦,我已經見過很多了。公司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差,只能在一些小病種上撿漏。
君實生物
H股價格合理,A股過於高估,是醫藥泡沫化的典型。明顯領先於君實的信達生物是錨,君實市值已經超過太多。君實的PD-1首家上市但未放量,接下來醫保談判,面臨恆瑞的碾壓。然後,國內一大群追兵,康方生物雙抗領先,PD-1號稱同類最佳,與正大天晴合作銷售,上市之日就能超越君實。(8月18日回復)
人福醫藥
先前因計提商譽減值,被投資者錯認為垃圾股,今年以來反轉得很快,麻醉新藥不多,迭代不快,人福長期的壁壘存在,管線布局豐富,但看不懂現在的估值,如果生物醫藥大退潮,人福依然下跌不多,那就說明有內在支撐,未來可期。
貝達藥業
貝達沒有預期差了,股價大幅上漲已經反映了正面因素,未來創新藥競爭激烈,不是再有一兩個爆款就可立足,管線要足夠長,布局要足夠早,壓力挺大的。
三生製藥
不看好,挺磨人的。
信立泰
前期市場有預期差,估值修復已完成,接下來看創新藥轉型能否成功,器械能否突破,壓力還是挺大的。
百奧泰
生物類似藥,競爭紅海,研發費高。這是適合大廠幹的活,能與其他藥品聯用,銷售渠道也強勢。百奧泰各方面平庸,不大可能脫穎而出。
金域醫學
人氣很高,雪球上很多分析,我就不重複了。總之是好公司,估值也不離譜。
盈康生命
有這種擔憂,隨著靶向藥物、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的技術進步,可及性的提高,會對民營腫瘤醫院形成衝擊。盈康、海吉亞的模式是對公立醫院的補充,有服務和成本優勢,以放療為主肯定有局限性。但這些醫院也可以引入新藥物、新療法,不是一成不變的。總之,未來是一個動態過程,只有實時評估風險了。
石藥集團
相對低估,後續等待估值修復引爆點,科創板上市、恩必普佔比下降、爆款新藥上市放量,鹽酸米託蒽醌脂質體注射液申報上市,百億級品種。
長春高新
歷史證明是優秀公司,綜合能力強,軟肋是單品獨大,這最根本最深層次的憂慮,導致股價不穩,一有風吹草動就影響持股信心。個人認為中期沒有問題,強勁的盈利能力可抹平所有質疑。
偉思醫療
康復器械具有消費屬性,隨著人們對生存質量的愈發注重,需求會源源不斷釋放出來,市場天花板很高。偉思醫療是這個領域的龍頭,全方位布局,成長速度驚人,「婦女之友」以後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醫療ETF
以長線來說,512170是非常好的選擇,媲美消費ETF,可以勝過一大堆股票或一大堆基金。覆蓋了A股最好的醫療器械、CRO、醫療連鎖股票,預計會長期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