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沉澱池設計計算(平流、輻流、豎流、斜板)!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乾貨!沉澱池設計計算(平流、輻流、豎流、斜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沉澱池的類型

按水流方向劃分,沉澱池可分為平流式、輻流式和豎流式三種,還有根據「淺層理論」發展出來的斜板(管)沉澱池。

設置沉澱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澱池的個數或分格數一般不少於2個,為使每個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處設置調節閥,以便調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於0.3m,緩衝層為0.3m~0.5m。

(2)一般沉澱池的停留時間不能小於1h,有效水深多為2~4m(輻流式沉澱池指周邊水深),當表面負荷一定時,有效水深與沉澱時間之比也為定值。

(3)沉澱池採用機械方式排泥時,可以間歇排泥或連續排泥。不用機械排泥時,應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靜水頭不應小於1.5m,二沉池的靜水頭,生物膜法後不應小於1.2m,活性汙泥法後不應小於0.9m。

(4)採用多鬥排泥時,每個泥鬥均應沒單獨的排泥管和閥門,排泥管的直徑不能小於200mm。汙泥鬥的斜壁與水平面的傾角,採用方鬥時不能小於60°,採用圓鬥時不能小於55

(5)當採用重力排泥時,汙泥鬥的排泥管一般採用鑄鐵管,其下端伸入鬥內,頂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於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處,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汙泥借靜水壓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時,排泥管長度應在15m以內,排泥管管徑150~200mm,孔徑15~25mm,孔眼內流速4~5m/s,孔眼總面積與管截面積的比值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錯排列。為防止排泥管堵塞,應設壓力水衝洗管,根據堵塞情況及時疏通。

(7)進水管有壓力時,應設置配水井,進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應將進水管的進口彎頭朝向井底。沉澱池進、出水區均應設置整流設施,同時具備刮渣設施。

(8)沉澱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採用的是直角鋸齒形三角堰,堰口齒深通常為50mm,齒距為200mm左右,正常水面應當位於齒高的1/2處。堰口設置可調式堰板上下移動機構,在必要時可以調整。

(9)沉澱池最大出水負荷,初沉池不宜大於2.9L/(s·m),二沉池不宜大於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須設置收集與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機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綜合考慮。

平流式沉澱池

平流式沉澱池表面形狀一般為長方形,水流在進水區經過消能和整流進入沉澱區後,緩慢水平流動,水中可沉懸浮物逐漸沉向池底,沉澱區出水溢過堰口,通過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澱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澱池的長度多為30~50m,池寬多為5~10m,沉澱區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m,多為2.5~3.0m。為保證水流在池內的均勻分布,一般長寬比不小於4:1,長深比為8~12。

(2)採用機械刮泥時,在沉澱池的進水端設有汙泥鬥,池底的縱向汙泥鬥坡度不能小於0.01,一般為0.01~0.02。刮泥機的行進速度不能大於1.2m/min,一般為0.6~0.9m/min。

(3)平流式沉澱池作為初沉池時,表面負荷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為7mm/s;作為二沉池時,最大水平流速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牆(板)式、底孑L人流一擋板組合式、淹沒孔人流一擋板組合式和淹沒孔人流一穿孔整流牆(板)組合式等四種。使用穿孔整流牆(板)式時,整流牆上的開孔總面積為過水斷面的6%~20%,孔口處流速為0.15~0.2m/s,孔口應當做成漸擴形狀。

(5)在進出口處均應設置擋板,高出水面0.1~0.15m。進口處擋板淹沒深度不應小於0.25m,一般為0.5~1.0m;出口處擋板淹沒深度一般為0.3~0.4m。進口處擋板距進水口0.5~1.0m,出口處擋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澱池容積較小時,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鬥內,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澱池採用多鬥排泥時,泥鬥平面呈方形或近於方形的矩形,排數一般不能超過兩排。大型平流式沉澱池一般都設置刮泥機,將池底汙泥從出水端刮向進水端的汙泥鬥,同時將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澱池非機械排泥時緩衝層高度為0.5m,使用機械排泥時緩衝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最大設計流量Q=0.2m3/s,設計人數N=10萬人,沉澱時間t=1.5h。採用鏈帶式機刮泥,求平流式沉澱池各部分尺寸。

延伸閱讀:

斜管(板)沉澱池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關於汙水沉澱池的知識都在這裡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機制砂洗砂、選礦過程中,4種常見的沉澱池汙水處理方法
    沉澱池能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淨化制砂汙水。根據沉澱池的形狀和水流特點,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幅流式和斜板管式四種。1、平流式沉澱池平流式沉澱池多呈長方形,廢水從沉澱池的一端流入,從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沉澱池的進口處底部設置貯泥鬥。
  • 斜管(板)沉澱池的結構及特點!
    斜管填料式沉澱池的沉澱區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斜板或斜管把水流分隔成薄層,體現了淺池原理。 1.進水區水流從水平方向進入沉澱池,進水區主要有穿孔牆,縫隙牆和下向流斜管進水等形式,使水流在池寬方向上布水均勻,其要求和設計布置與平流式沉澱池相同
  • 芬頓反應後的斜板沉澱池出現輕微翻泥現象的處理
    如果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斜板沉澱池出現翻泥現象。排除前面電芬頓設備反應的加藥影響外,從斜板沉澱池本身的結構,進行局部調整。1、沉澱池的錐鬥,存泥有限,當泥鬥滿泥的時候,下行的水很容易衝起積泥,造成局部翻泥。檢查汙泥泵的排泥時間設定。
  • 水平管高效沉澱池在汙水提標改造中的工藝選擇
    -城鎮給水》中關於顆粒沉降速度的參考,顆粒物的自有沉降速度一般為0.12—0.6mm/s[1],見下表:水處理中採用平流沉澱池進行顆粒物的沉降時,由於自由沉降的速度較慢,平流沉澱池的沉降距離一般為因此水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想將平流池分為N層,從而大幅度提升沉澱效率,但無法解決排泥問題,只能將沉澱管傾斜放置,使絮凝物在傾斜角度中下滑出沉澱裝置,同時兼顧提升效率和滑泥,所以斜管和斜板對水行業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從淺層理論的嚴格意義上講,斜管、斜板還只是一種過渡產品。斜管、斜板沉澱技術通過縮短沉降距離,使沉澱效率提高,池體佔地面積減小。
  • 淺池理論分析斜管沉澱池的沉澱原理
    近幾年來城市給水事業蓬勃發展,由淺池理論原理發展形成的斜管沉澱池也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我國在1965年開始進行澄清池分離區加斜板的實驗,1968年又在福州水廠做了斜管除沙的試驗,1972年**座生產性的上向流斜管沉澱池正式投入使用。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生產實踐的不斷總結積累,斜管沉澱技術正在不斷發展。
  • 關於平流式沉澱池集水槽計算公式的推導
    前兩天看了一套平流沉澱池的圖紙,在看到關於指型集水槽計算公式時,比較好奇,那一大堆公式是怎麼來的呢?
  • 【乾貨】紡織印染廢水四大處理方法詳解
    (3)沉澱池:印染廢水的懸浮粒小,故不經其它(如化學)預處理時,不宜直接進行沉澱處理,沉澱池又分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其中前者應用最多。(4)過濾法:在印染廢水中採用的過濾多是快濾池,即在重力作用下,水以6m/h 12m/h的速度通過濾池完成過濾過程。
  • 為您詳解汙水處理---沉澱池
    沉澱池分類沉砂池(汙水預處理)沉砂池,常作為一種預處理手段用於去除水中易於沉降的無機性顆粒物。沉砂池是採用物理法將砂粒從水中沉澱分離出來的一個預處理單元,其作用是從水中分離出相對密度大於1.5且粒徑為0.2mm以上的顆粒物質,主要包括無機性的砂粒、礫石和少量密度較大的有機性顆粒如果核皮、種籽等。
  • 多級缺氧好氧+高效沉澱池+反硝化深床濾池在汙水廠提標擴建中的應用
    綜合考慮建設工期、投資成本、運行成本、佔地面積、運維管理等因素,主體工藝採用」多級缺好氧+高效沉澱池+反硝化深床濾池」,分析一年的運行數據,在進水水質不超過設計條件、高效沉澱池前端投加鋁鹽、缺氧池投加葡萄糖、反硝化深床濾池前端投加乙酸鈉時,可使出水穩定達標,與MBR工藝比較,直接運行成本可減少約0.20元/噸水(不包括膜折舊費用)。
  • 濟南市射流式潛水曝氣機功能(高效沉澱池汙泥回流泵參數)
    濟南市射流式潛水曝氣機功能(高效沉澱池汙泥回流泵參數) ,「tyct5」  【中藍水處理】專業生產廠家是一家集科研、設計、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生產潛水推進器、潛水推流器等產品的南京環保企業。
  • 高負荷生物濾池相關設計計算原則
    ▲處理水回流位置:濾池後,二沉池前(2)一段高負荷生物濾池工藝(處理水回流位置:二沉池後)本工藝的特點是處理水回流高負荷生物濾池前,可避免加大初次沉澱池的容積,生物汙泥由二次沉澱池回流至初次沉澱池提高初次沉澱池的負荷是本系統的缺點。